兴趣游戏对2~12岁患儿围手术期焦虑的影响

2020-07-02 06:10邵圣文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异质性检索诱导

林 茜, 龚 莉, 邵圣文

(湖州师范学院 医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研究表明,儿童在围手术期会出现焦虑症状[1-2].大约50%的儿童在手术前出现了明显的行为压力和焦虑[1].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呈正相关,术前焦虑越高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越高[3].焦虑和疼痛导致患儿住院时间延长,延迟进入手术室,影响患儿康复并增加医疗成本[4].2~12岁儿童玩游戏时,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对周围环境无暇顾及,语言和触觉敏感性降低,焦虑恐惧等不安情绪随之减少[5].因此,兴趣游戏逐渐被引入小儿外科.小儿外科引入兴趣游戏是指对择期手术的患儿,在术前常规护理基础上,让患儿参与兴趣游戏,如玩玩具、电子游戏、看动画片和童趣化麻醉诱导间等,这些游戏措施可以缓解患儿焦虑,帮助其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国内外一些兴趣游戏已经通过测试,可以在手术时帮助孩子放松和合作[6-7].但也有显示,兴趣游戏并未使患儿达到以上效果[8-9].多个研究结论不一致.本文系统评价兴趣游戏对2~12岁患儿围手术期焦虑的影响,以期为兴趣游戏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②研究对象:年龄2~12岁的患儿;③首次手术或择期手术者;④患普通外科常见疾病,排除心脏病患儿、骨折及病情严重者;⑤全身麻醉手术;⑥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兴趣游戏干预;⑦主要结局指标:患儿围手术期的焦虑情况,围手术期包括手术前、麻醉诱导前、手术室、手术后;次要指标为麻醉诱导时的配合程度、麻醉诱导时的负面情绪表现、术后疼痛.

(2) 排除标准:①干预方法为兴趣游戏干预之外的措施;②重复发表的文献;③与作者联系后仍无法获取原始数据的文献.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期刊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3月.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扩大检索,中文数据库以“焦虑/焦虑症/分离”“游戏”“玩具”“动画片”“儿童”“儿科”“幼儿”“手术”“围手术期”等为检索词;英文以“anxiety/ hypervigilance/social anxiety” “play/toys interventions” “children” “preoperative period”等为检索词.英文数据库以PubMed为例:("anxiety"[Mesh] OR hypervigilance[Title/Abstract] OR nervousness[Title/Abstract] OR social anxiety[Title/Abstract] OR anxieties, social[Title/Abstract] OR anxiety, social[Title/Abstract] OR social anxieties[Title/Abstract]) AND ("preoperative period"[Mesh]) OR period[Title/Abstract] OR preoperative[Title/Abstract]) AND ("play and playthings"[Mesh]) OR play interventions[Title/Abstract] OR toys[Title/Abstract]OR toy[Title/Abstract] OR puppets[Title/Abstract] OR puppet[Title/Abstract] OR play[Title/Abstract] OR plays[Title/Abstract]) AND ("Child"[Mesh] OR children[Title/Abstract]).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筛选过程由两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标准独立完成.对每项研究的题目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剔除重复和不相关的研究,进一步审查可能有关的研究全文,确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出现分歧时,请第三研究者协助解决,最终达成一致结果.提取数据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及发表年份、国家、研究设计类型、研究对象基线特征、干预措施、质量评价的关键要素、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Meta分析数据经两人核对无误后录入.

1.4 文献质量评价

由两名经过培训的研究者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包括:①随机分配方法;②分配隐藏实施情况;③对研究对象及干预者实施盲法;④对结果测评者实施盲法;⑤结局指标数据的完整性;⑥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⑦其他方面偏倚来源.评价过程由两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标准独立完成,如有分歧,请第三研究者协助解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纳入研究结果异质性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1),结合I2定量判断异质性大小.若研究间的结果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若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需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若无明显临床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计量资料以加权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为效应分析统计量,计算95%可信区间(95%CI).Meta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文献343篇,其中中文文献42篇、英文文献301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共纳入9篇文献808例研究对象[6,9-16].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Tab.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注:T为干预组;C为对照组.结局指标:①手术前等候区患儿的焦虑程度;②手术室患儿的焦虑程度;③麻醉诱导时患儿的焦虑程度;④手术后患儿的焦虑程度;⑤患儿麻醉诱导前的负面情绪表现;⑥手术后患儿的疼痛程度;⑦患儿在麻醉诱导时的配合程度.

2.2 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9篇纳入文献的质量等级均为B级.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见表2.

表2 文献质量评价Tab.2 Document quality evaluation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兴趣游戏缓解患儿手术等候期焦虑的效果

3项研究[6,15-16]比较了兴趣游戏对患儿手术等候期焦虑的影响,共收集患儿200例,其中干预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12%,P=0.2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兴趣游戏能减轻患儿手术等候期的心理焦虑,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04,95%CI(-1.38,-0.71),P<0.000 01],见图2.

2.3.2 兴趣游戏缓解患儿进入手术室时焦虑的效果

4项研究[6,12,14-15]比较了兴趣游戏对患儿进入手术室时焦虑的影响,共收集患儿227例,其中干预组114例、对照组113例.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0%,P=0.8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兴趣游戏能减轻患儿进入手术室时的心理焦虑,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65,95%CI(-0.92,-0.38),P<0.000 01],见图3.

2.3.3 兴趣游戏缓解患儿麻醉诱导时焦虑的效果

6项研究[6,9-10,12,14,16]比较了兴趣游戏对患儿麻醉诱导时焦虑的影响,共收集患儿463例,其中干预组234例、对照组229例.纳入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I2=72%,P=0.003).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兴趣游戏能减轻患儿麻醉诱导时的心理焦虑,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SMD=-7.39,95%CI(-12.04,-2.74),P=0.002],见图4.

2.3.4 兴趣游戏减轻患儿手术后焦虑的效果

2项研究[11,13]比较了兴趣游戏对患儿手术后焦虑的影响,共收集患儿298例,其中干预组145例,对照组153例.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0%,P=0.3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兴趣游戏能减轻患儿手术后的心理焦虑,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37,95%CI(-0.60,-0.14),P=0.002],见图5.

2.3.5 兴趣游戏缓解患儿术后疼痛的效果

3项研究[11,13-14]比较了兴趣游戏缓解患儿术后疼痛的效果,共收集患儿368例,其中干预组182例,对照组186例.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37%,P=0.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兴趣游戏能减轻患儿手术后的疼痛,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39,95%CI(-0.60,-0.18),P=0.000 2],见图6.

3 讨 论

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3项研究[10,11,15]仅提及随机;6项研究[6,9-10,14,16]说明了具体的随机方法;5项研究[6,9-11,13]报告了分配隐藏的方法;3项研究[9,11,13]说明了使用盲法对象,选择性报告结果均未发现,其他偏倚来源不清楚.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纳入研究的研究对象年龄、游戏方案、评价工具不一致,可能存在一定的临床异质性;部分研究未进行分配隐藏与盲法,可能存在选择性和实施偏倚.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2~12岁患儿,在择期手术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兴趣游戏干预,具有改善患儿手术等候期、进入手术室时、麻醉诱导时等围手术期焦虑的效果,还能缓解患儿术后疼痛,这与Manyande等[17]的系统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儿童的焦虑程度随年龄、成熟程度、性格而不同.研究表明,年龄较小的儿童比年龄较大的儿童对术前住院有更大的情绪反应[17].但对小于2岁和大于12岁的儿童,游戏对其分心效果不佳.分心是通过分散儿童注意力,使得儿童的感知发生转移,依据注意力转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主动分心和被动分心[18-19].对患儿实施兴趣游戏(非威胁刺激)干预后,再对患儿实施麻醉诱导(威胁刺激),依据分心理论,患儿注意力发生转移,使得患儿的感知从威胁刺激(麻醉诱导)转移到非威胁刺激(兴趣游戏),患儿主观能动性增强,进而抑制机体焦虑反应释放的儿茶酚胺、皮质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痛苦和焦虑得以缓解.观看卡通片、手机视频、术前参观手术室或童趣化游戏室,这些被动分心措施可以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分散患儿注意力,促进患儿与医护人员亲密互动.玩电子游戏、玩具和观看视频等主动分心措施效果较好,可以使患儿的注意力集中在非威胁刺激的游戏上,从而减少患儿对麻醉诱导或手术等威胁刺激的关注,进而消除患儿的焦虑恐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患儿术前准备可以在家里实施,一些基于网络的兴趣游戏,如手术教育App等已被有效地用于减少患者术前焦虑[20].兴趣游戏干预措施有以下优点:兴趣游戏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易行,节省时间,可以在许多医院中进行调整和使用;家长和儿童喜欢这种兴趣游戏式的术前准备,医疗满意度也得到提高.但实施兴趣游戏干预时,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考虑患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兴趣游戏;二是患儿家长需要提前了解这些兴趣游戏项目,并配合医护人员对患儿实施兴趣游戏干预,在患儿家长的配合下,兴趣游戏对患儿焦虑的缓解效果将进一步增加[21].根据儿童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用游戏治疗方法干预患儿术前心理,使患儿在游戏过程中更容易接受麻醉和手术,降低围手术期的焦虑恐惧,提高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兴趣游戏能够改善2~12岁患儿的围手术期焦虑情绪,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可为兴趣游戏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

猜你喜欢
异质性检索诱导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