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本科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公共体育的应用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2020-07-03 05:53赵林林秦彩云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总评赛事指标

赵林林,秦彩云

1 研究背景

在2018年6月,由教育部举办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发出了振兴本科教育的时代最强音。他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学生的体育评价要发生相应的改变,确立与教学内容及负荷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指标显得极为重要。

在新时代本科教育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将进一步推进普通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应用型改革。所谓“应用型”突出应用,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公共体育的教学评价改革中,一切以学生的应用性为出发点,试图构建适合大学生本科学习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如图1)。

图1

2 诊断性评价指标体系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做出的测定性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测定学生的准备程度,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

2.1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是指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运动项目之前,对自身运动能力的评价。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生自评的选择指标比较灵活。评价指标大致如下:年均体育赛事参与频率、年均赛事观赏类型及频率、月均运动类型及运动量。

2.2 教师评定

教师评定,是指学生在选课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自评状况,依据量化指标对学生的身体形体和运动能力进行客观测试并作出评定,对项目不适合的学生建议改项。大致指标如下:BMI指标、耐力指标(男1000米、女800米)、力量指标(男俯卧撑、女仰卧起坐)、速度指标(50米)。

2.3 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

过程性评价也叫形成性评价 ,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目标得以实现而做出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其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有效调节。

2.3.1 课堂体育教学评价

依据课堂评价内容,将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出勤状况评价指标、一般项评价指标、专项评价指标。其中,出勤状况评价指标,是指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一般项评价指标,是对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进行的评价。专项评价指标。是指对体育选项课主要教学内容的评价,包含对运动技能水平、学习进步程度的评价。

2.3.2 课外体育教学评价

课外体育的地位仅仅是对课堂体育的补充,它的出现对整体体育成绩影响不大,但在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方面影响是巨大的。将课外体育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分为两类,即学期运动能力评价指标、运动竞技能力评价指标。学期运动能力评价,是指以一个学期为时间范围,设定耐力、力量、速度等量化指标,根据学生学习完成状况,对应量表进行定量评价。运动竞技能力评价指标,是指根据学生本学期参加的体育赛事性质及频率进行定性评价,赛事性质分三个等级(国家级、省级、校级)。

2.3.3 学期运动能力评价

运用“互联网+体育”思维,创设学期运动能力评价手段,可以运用成熟的运动类手机终端软件(sport APP)进行对运动能力数据的收集,也可以根据要求进行sport APP的开发。目前,对耐力类、速度类APP有运动世界、悦跑圈等软件;力量类APP有keep等,在选择合适的APP时,要选择技术成熟、双向互动的成熟软件,所谓技术成熟,就是软件漏洞较少,稳定性强,不易被黑客攻击;双向互动,指软件有两套运行程序(母子系统),一套供教师使用,即母系统可以通过APP对每个学生的运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另一套供学生使用,即子系统,负责记录日常的运动数据。教师通过母软件对学生手机上的子软件进行发出指令、做出指示,使每个学生的数据保持在适合他本身的合理区间内。

2.3.4 运动竞技能力评价

运动竞技能力主要通过学生参加赛事来体现,通过赛事性质和赛事频率对其进行评价,赛事性质分三个等次即国家级、省级、校级,重在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赛事,只要参加不论名次如何都有相应的加分考虑。赛事项目可以不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同,譬如,篮球选项课,课上主要学习的是篮球内容,在课外参加赛事中,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羽毛球或乒乓球赛事,本着发展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一项或多项运动习惯,通过参加赛事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增进学生的自信心。

3 终结性评价指标

终结性评价是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束时作出的一次性评价,以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作出成绩评定。至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这一双边活动就在体育课层面终止。学生获得的运动技能会通过最后的体育课考试进行测试及评价,以此作为学生成绩的评定。

3.1 期末考试评价

期末考试主要评价内容为专项运动水平,每个项目都有其对应的成绩换算量表。当前,大部分高校专项运动成绩占到总评成绩的60%--90%,换言之,就是说终结性评价对体育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只要在体育期末考试中,专项运动技术能达到较好水平,就能顺利及格。在应用型改革下,要大胆的突破尝试,即将专项运动成绩权重降到总评成绩的50%以下,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头轻脚重的局面。

3.2 总评评价

总评评价是在综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基础上,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最终量化的过程,是学生一学期学习成果的客观体现,具体成绩构成为图2。

图2 体育总评成绩

体育总评各类子指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年级、性别、选项做相应调整,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总评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4 结语

在“新时代本科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也在全面展开。但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客观上已经影响到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通过建立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来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高校体育教学,解决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化管理,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总评赛事指标
本月赛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踏花归去马蹄香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神奇的身份证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