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艺术工作坊实践研究

2020-07-04 02:10柯志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作坊社团办学

柯志超

[摘 要] 根据学校中小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研究分层教学目标一体化,探索五四制艺术特长培养,实现九年一贯制的艺术学科共融。

[关键词] 九年一贯制;艺术工作坊

一、背景分析

现行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分为三类,一是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小学和初中建制融为一体;二是把原先的初中校办学触角延伸到小学;三是设立定位为九年一贯制的新办学校。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文件的出台,实质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进入到学制改革的深水区,具有重要的时代性。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最大优势是将小学和初中教育打通,发挥“直通车”效应,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目前,对九年一贯制的研究大多是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模式、可行性等层面上的探究。教育教学方面,也大多围绕语、数、英等学科的研究展开。艺术研究方面,围绕中小學生艺术实践,在学校建设实践工作坊,将各自独立的美术、音乐以艺术工作坊的方式联合,探讨适合九年一贯制美术、音乐艺术特色教学模式,为艺术共融提供可能。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综述

1.艺术工作坊

由高级教师带领初级或一级的艺术学科教师参加的混合式的实践研修模式,具有导教、引研、共学性质的教学实践型组织。它既是学习交流平台,又是一个具有明显学科特点、自由的、动手实践与师生互动的平台。

2.九年一贯制

它是一种学制概念。在我国,九年一贯制就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制,具有完整的、一至九年级教育教学、办学目标、学校管理制度的学校。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小学一体化,通盘考虑课程安排,以九年一贯制课程为中心,以九年一贯制办学理念组织教学,使得小学教育阶段和初中教育阶段的义务教育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综述

工作坊这一教学形态可以追溯至欧洲中世纪的手工艺行会作坊制度,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西方艺术教育的发展。1919年建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出了作坊式的教学模式,有些艺术院校也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检索“艺术工作坊”词条,仅有300多条,基本是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形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特定对象,进行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2)针对特定对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针对特定团队,进行艺术教育形式的研究等。国内外虽然研究如何组建、管理学生艺术工作坊的课题为数不少,但几乎都是目标明确的专业人才训练和专业展示。艺术工作坊这种形式多伴随着艺术家的成果展示过程,只是起到一种辅助工具作用,缺少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以“学生”为参与主体,指导参与学生依托既定主题、运用专业手段,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艺术创作的活动形式、探讨中小学生艺术实践。

当前,国内关于九年一贯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中小衔接”的问题研究、学科教学衔接、课程设置衔接、教育管理衔接等方面,这些研究聚焦于新型办学模式,实践教育一体化,思考规模集聚效应。在具体内化到教育教学研究的模式建设方面,则停留在传统教研模式,如开展活动采用听评课形式或集体备课等,对“一贯”的问题分析研究缺乏实际的方法论,在研究艺术学科建设问题方面更缺少九年一贯的整体思维。进一步检索“九年一贯制与艺术工作坊”词条,找到相关结果为0条。

三、九年一贯制艺术工作坊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九年一贯制艺术工作坊的构建意义在于由单向知识讲授向教学相长转变,促进艺术教师对多元教学和趣味教学的开拓。工作坊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长期性、小班制、集中式的玩学互动。通过九年一贯的优势,整合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玩的实践情境下体验感受美,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艺术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中学美术教育更具有审美品位、实践价值和创新意义。例如,把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由原本静态的陈列变成艺术过程动态的连续性展示,用丰富的形式展现学生综合艺术素养。从学校的角度,以课程资源为抓手,整合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共享、配置、升级,强化连贯衔接,形成基于学生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工作坊群,让平台不仅仅是“展演”,同时探索学生艺术综合素质培养新模式,以连续性、序列性的课程实现学生艺术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具体方法

1.研究目标

(1)整合艺术社团、校本课程,建设特色艺术实践工作坊。(2)挖掘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势,探索一体化分层教学,形成特色艺术辅导平台。(3)促进音乐、美术学科融合,跨学科、跨学段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研究内容

(1)研究学校艺术类社团、校本课程现状。(2)以“艺术实践工作坊”的标准带动社团建设,基于实践、强调体验、追求提升。(3)协作各社团制定符合“九年一贯制”特点的社团发展规划,提升社团竞争力。(4)探索基于九年一贯制课程的目标合理性,形成一体化分层教学。(5)建立音乐、美术联合教研的机制,以主题活动引领实践与研究。(6)开展“自修——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研修模式,促进专业全面成长。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开展文献调查,从自身专业角度搜集、整理与本社团相关文献,从九年一贯制教研改革和艺术工作坊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学习,搜集前沿信息,汲取前人观点,团队分享,激发思维,拓宽思路。(2)行动研究法。以“自修——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为研究途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以反思刺激成长,在活动中发现实际问题,解决疑虑与困惑。(3)案例研究法。收集教学数据和资料,探讨现象或状况的发生,深入讨论“为什么变成这样”“如何改变”“结果如何”等问题,推动美术与音乐的学科融合,研讨一体化思维下的目标分层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双.基于SWOT分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研究[J].文教资料,2019(12).

[2]敬仕勇,张学敏.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的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

[3]徐勤波.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7).

[4]卢伟.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11).

[5]罗明贵,周玲.注重舍“鱼”求“渔”,优化课堂结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区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16(3).

[6]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7]王苏阳.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工作坊社团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