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类短视频新闻生产研究

2020-07-04 12:34田甜
新媒体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

田甜

摘  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短视频成为信息生产的新载体,新闻生产模式相应地被调适和革新;以哔哩哔哩网站“观察者网”生产的短视频新闻产品为研究对象,借助内容分析方法,发现新闻媒体成为新闻素材的聚合厂和二次加工厂,网状生产模式成为短视频新闻生产的新特征;传统新闻体裁被解构,短视频新闻场景化倾向明显;新闻主题的情感化和表达形式的情感化在短视频新闻中被凸显;“观察者网”的短视频新闻积极包容青年亚文化,强化了青少年群体对“观察者网”的忠诚度。

关键词  短视频新闻;新闻生产;观察者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08-0020-04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改变着受众获取新闻时工具选择的惯习和媒介使用偏好,催促新闻媒体生产方式和生产内容的厘革。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调查报告指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网民总数量的99.1%[1],移动终端成为信息消费的重要平台,新闻生产被要求适应移动化趋势的消费情境;短视频App迅速占据受众的注意力市场,其日均使用时长更是从不到1亿小时增长到了6亿小时[2];刘海龙教授也预测,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形式的主要潮流[3]。

以此为背景,依靠移動终端的社交平台为传播载体,视频时长控制在数秒至数分钟之间的短视频[4]成为新闻生产变革主流形态。目前已有众多新闻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进行新闻产品生产的创新实践;本文通过对时政类媒体“观察者网”的短视频新闻进行内容分析,由此探析,在新媒体技术冲击和受众消费惯习变化的背景下,新闻媒体的生产现状及特点,为短视频新闻生产提供经验证据。

1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短视频井喷式发展的形势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信息生产模式改变的契机,也加剧了新闻场域的竞争,在此现状下新闻内容生产有何新特征?此外,研究显示网民群体中年龄占比最高的是20~29岁群体,达到24.6%[1],青年群体成为潜在的主要受众之一;相对严肃的时政类新闻媒体又如何满足年轻群体的需求?以往的短视频新闻研究对象主要以聚焦国内的主流媒体为主,而对于聚焦于全球时政的新闻媒体研究则相对缺乏。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时政也日渐受到中国人民关注,全球视野的时政新闻媒体的短视频新闻生产又有何新特点?

由此,我们选择相对较早入驻B站的时政类主流媒体“观察者网”为研究对象。哔哩哔哩(简称B站)是国内年轻群体高度聚集的视频平台,有1.28亿的月均活跃用户,其中78%是18至35岁用户[5]。“观察者网”2016年入驻B站,宣传语为“广受年轻人心疼的网站”,拥有325.2万受众。

梳理过往短视频新闻的研究,以内容分析法的实证研究居多;20世纪50年代,贝雷尔森对“内容分析”做了经典定义:对大众传播的显性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定量的分析[6];通过提出研究问题、抽取样本、确定分析单元、制定类目系统、内容编码与统计、解释与检验等步骤得出内容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推断[7]。

研究角度层面,殷俊和刘瑶从宏观层面的新闻短视频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接收方式,分别对视频新闻“更新视频数”“最高评论数”以及“用户聚焦度最高的新闻”三个指标进行统计,探索澎湃社、新华社的视频新闻在生产运营、用户接受情况等方面的创新价值[8];丰瑞和周蕴琦则侧重于新闻生产流程、生产模式、生产内容三个维度,论述了短视频对新闻生产机制带来的创新[9];崔莉等人进一步细化研究角度,从微观层面的视频新闻来源、视频新闻体裁、播放时长、有无视频评论、视频内容主题等8个纬度,对人民日报、央视网、新浪网的视频新闻进行考察[10]。

结合研究问题,参照以上文献中视频新闻类目建构方法,本研究从“观察者网”短视频新闻的视频来源、视频时长、视频主题、点赞量、弹幕互动量、评论量等维度进行考察。“观察者网”在B站上每天生产3~9条视频新闻,本文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研究阶段,随机抽取每月中6天的新闻视频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得到409条短视频新闻。本研究数据编码和分析工具为SPSS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2  研究结果

2.1  新闻媒体成为加工厂,新闻生产从线性生产到网状生产

受众对时政新闻敏感度较高,时政新闻极易被认为是带有意识形态的官方式话语报道;“观察者网”发布的短视频新闻原创不足一成;几乎没有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新闻素材,69.2%均来自外国媒体(表1),第三方来源更能体现短视频新闻的客观性。同时,这表明对其他媒体PGC生产内容的再加工和网民UGC内容的聚合使协作生产成为短视频新闻生产的重要模式,受众得以获取来自BBC、法新社、每日邮报等新闻媒体和脸书、YouTube等社交媒体的新闻。此外,其他新闻媒体和网民的新闻素材被“观察者网”再次引用编辑加工,生产行为并未到此结束,网民受众利用弹幕和评论主动参与新闻生产的第三次网络加工;尽管这些视频短小精悍,但近三成的新闻视频被再生产了500~5 000条弹幕,多则上万条(表1);这些弹幕评论通过字体的颜色和大小、箭头符号和表情标签等对新闻内容进行了再次解构和生产,并可能产生下一个新闻产品,于是在交互式生产的循环中产生了网状生产模式;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是一个链态的并且封闭的线性模式[11]。采集新闻素材、写作加工、后期编排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时空限制性的单向生产流程,而网状生产推翻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消解了严肃的时空概念,新闻素材采集者、新闻媒体、受众等多方可同时进行隐形式协作生产,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可能是网状生产中的再起点。一则关于“肯尼亚总统面对CNN记者追问‘中国债务陷阱,回应我们还从美国借钱呢!”的新闻视频来源于CNN,“观察者网”进行了片段选取和字幕编辑,网友打出弹幕“记者的手势和翘腿好傲慢!”“记者的脸都红了”“明显是想黑中国啊”“总统:发展是我们的重点,防爆中国是你们美国的重点,总结:关我们什么事”等对视频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和事件进行解读和评价,以此参与了新闻的后生产过程。墨西哥议员女儿被谋杀的视频新闻中,网友在评论区补充了墨西哥的社会问题以及其与美国的历史关系等信息,以此推测遇害原因;补充的信息评论得到的点赞量多达2.45万。由此,新闻产品相对静止性被削弱,成为了在传播中流动的持续生产过程。

2.2  短视频新闻解构传统新闻体裁,场景化倾向明显

“观察者网”88.5%的短视频新闻时长在3分钟以内,5.6%时长为3~5分钟,这是针对新闻场域中受众碎片化消费习惯的调适,也是对注意力经济时代激烈的受众资源竞争的妥协;正因时间限制,新闻多着重于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于是短视频新闻便解构了传统的新闻体裁,专访、评论、通讯都通过碎片化形式转化为消息,数据表示83.4%的短视频新闻都是消息;此外,在这种报道事实单一的消息体裁中,视频内容往往聚焦场景化;丰瑞、周蕴琦也提出,作为一种碎片化时代的生产模式,短视频新闻呈现出“去故事化”开放性叙事的特征,更倾向于注重单一场景的空间叙事[12]。如一则用标题和视频内文字讲述掌掴以色列士兵的巴勒斯坦少女被控12项罪名的新闻,视频则是40秒的掌掴场景特写,并未着重于争执的因果逻辑,也未侧重掌掴后续12项罪名的相关信息,受众凭借自己的经验知识结合视频场景对新闻进行补充。《长达4分钟的无声战斗!关窗?不存在的》展现了俄罗斯巴士内一位女士和男士因开关窗问题起争议,视频还插入了俄罗斯经典战斗曲,强化了新闻现场的紧张气氛;没有叙述事件起因,也没有最后结果,仅仅是重复开关窗动作场景,但得到了53.9万的播放量,并引发网友的猜测与众多调侃。

2.3  情感化表达,激发受众共鸣

情感传播能显著提高传播过程中公众对信息的关注度、增强其参与度,使信息更易在碎片化空间中抢夺用户注意力[13]。情感是传者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和受众最主要的消费对象[14]。“观察者网”短视频新闻侧重于选择能够激发受众的爱国主义、人本主义情感的新闻事实;视频通过反复播放某一瞬间场景或进行变音強调、插入或慷慨激昂或沉重哀伤的音乐、添加表情和文字、弹幕互动等符号重构短视频中的语言、动作、事件意义;人工符号和具有情感性质的事实内容相结合,更能激发情感共鸣,增强现场感。

笔者对样本中播放量前五名的短视频新闻进行研究(表2),发现其主题集中于能激发爱国主义、人本主义情感的中国香港、台湾问题以及外交问题等。王毅回应特朗普公开污蔑中国干涉总统选举的新闻,反复展现王毅的耸肩动作和眼神,获得598.8万的播放量,1分10秒的视频铺满了8 783条弹幕,视频内容唤醒了中国人的国家荣誉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得到含“帅”“男神”等字眼的刷屏。《墨西哥议员正在国会开会时,得知女儿被谋杀…》的新闻则引发了受众对一位母亲的同情、对少女生命的惋惜和对犯罪行为的愤怒,是在灾难之际对生命的尊重,弹幕多是“安息”“心痛”“节哀顺变”等内容。《澳官员被中国集体拒签?澳大利亚总理被问到都结巴了》放大主持人面部表情,添加主持人“不耐烦了”“受不了了”“崩溃了”等心理活动的蓝色字体凸显总理话语的尴尬,诸多受众认为,官员被拒签是对澳大利亚拒签中国研究生举动后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纷纷模仿澳大利亚总理的话语进行反讽,弹幕数量达到5 056条。

2.4  兼容亚文化,满足年轻群体的小众需求

亚文化是相对主流文化而言的具有边缘性、小众性的次文化,但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促使亚文化呈现由“小众联盟”转向“普泛化”的趋势[15]和多元化变迁形态[16](如鬼畜文化、吸猫文化、二次元文化)。“观察者网”发布的短视频新闻产品中,有两类主题视频比较特殊,即鬼畜类和动物类萌宠短视频,他们是“观察者网”积极包容亚文化的重要体现。鬼畜视频基于己有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包括快速与重复、夸张与变形和音画高度同步)使再生产内容具有洗脑性和喜剧感的特征,受众在与常规的暂时性脱离中获得满足与愉悦[17]。《特朗普:想要给你给你宠爱!》通过多个视频场景剪辑的集合,配上夸张的音乐,达到喜剧效果,并塑造了特朗普潜在的“戏精”形象。此外,“观察者网”还被网友戏称“观察动物网”。如《好气哦,只有把头深埋进被子里我才好受点!》短视频讲述了一对“夫妻”二哈吵架过程;《路上碰到了一只超粘人的小可爱~》里的猫让受众直呼“好圆的胖嘟嘟”“带它走”;皮卡丘和伊布比赛的视频,虽时长达到7分钟,但仍获得78.5万的播放量。这些短视频新闻作品虽然平均播放量并不高,但却强化了年轻受众对“观察者网”的黏性和忠诚度。

3  结语

短视频时代使新闻场域发生了剧烈变革,新闻媒体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内容都进行了调适和革新;网状生产模式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模式,视频内容为适应碎片化消费习惯更注重场景的展现;情感化表达吸引受众注意力;兼容小众文化提高了年轻群体对其新闻产品的黏性;此外,5G时代的到来将给短视频新闻发展提供新一轮的契机,即时政类新闻媒体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如何寻找深度新闻的生存空间、避免新闻产品同质化现象给时政类新闻媒体留下了思考;同时,时政类新闻应警惕新闻的过度娱乐化倾向。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2020-03-2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

[2]互联网女皇发布2019年趋势报告[EB/OL].(2019-06-13)[2020-03-25].https://new.qq.com/omn/20190613/20190613A0PLL3.html?pc.

[3]李良荣.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J].青年记者,2018(30):4.

[4]张志安,冉桢.短视频行业兴起背后的社会洞察与价值提升[J].传媒,2019(7):52-55.

[5]NFL与哔哩哔哩达成官方合作第54届超级碗震撼来袭[EB/OL].(2020-02-01)[2020-03-25].http://sports.sina.com.cn/china/other/2020-02-01/doc-iimxxste8011396.shtml.

[6]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8.

[7]邱均平,邹菲.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 14-19.

[8]殷俊,刘瑶.我国新闻短视频的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J].新闻界,2017(12):34-38.

[9]丰瑞,周蕴琦.新闻类短视频对新闻生产机制的创新与变革[J].新闻与作,2019(12):45-48.

[10]汤天甜,蔡辛.不同平台的网络视频新闻比较研究:以人民网、央视网、新浪网为例[J].中国出版,2016,396(19):40-44.

[11]郭赫男,闫允丽.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生产模式的嬗变[J].编辑之友,2014(4):57-59.

[12]丰瑞,周蕴琦.新闻类短视频对新闻生产机制的创新与变革[J].新闻与写作,2019(12):45-48.

[13]张志安,黄剑超.融合环境下的党媒情感传播模式:策略、动因和影响[J].新闻与写作,2019(3):78-83.

[14]崔莉.浅议电视情感传播的双重功能[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9):155-156.

[15]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J].文艺研究,2010(12):104-112.

[16]邵蕾.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的变迁[J].当代青年研究,2012(5):16-22.

[17]袁晗照.基于费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鬼畜视频流行与文化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2(18):32-

33,143.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
社交媒体对社会新闻线索来源的影响
浅议自媒体时代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受众参与
微信朋友圈如何重构传统新闻生产模式
新媒介生态下的新闻生产研究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