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培育的提升策略

2020-07-04 13:07沈旭君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法治意识初中教学

沈旭君

【摘要】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有益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应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已经成为了教师亟待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基于此展开论述,深入有助于提升初中生法治意识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教学 道德法治 法治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64-01

现阶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依旧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譬如一些教师在依旧秉持着原有的老舊教学观念,并未根据新型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及时完善与创新,导致学生课堂中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未将课堂中所学的法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素养,长久以往,不利于中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那么,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耳朵时候,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呢?下面,笔者就基于当前的教学现状,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期本论文能够对一线教师工作的开展归纳可借鉴意义。

一、积极革新教学观念,建立公平民主的师生关系

结合新课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新诉求,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其一,教师应认真对素质教育思想内涵进行深入解读,首先应理解初中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从而提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不能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仅仅根据中考试卷的命题方向来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而非应试技巧。其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一位初中生都是独立发展着的个体,他们自身因生活背景、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着鲜明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主题差异来进行教育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不可以仅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应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二、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使教师具备法治意识

在初中阶段,教师能否在教学中真正落实依法施教和治教,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储备的法律相关知识有较强的联系,因此,教师应不断充实自身的法律知识,同时强化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做好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相关职责。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整体素质依旧有待提升,因此,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教师专业的法律素养,成为了教育专家及学者不断探索的话题。想要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需要教师个人、学校以及国家的都提高对法律学习的重视。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开展案例教学,将法治课堂生活化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案例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师就能够对原有课堂教学中的“说教”方式进行完善,以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基点,能够较好地避免以教师说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出现,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题地位。

(二)举办课堂模拟法庭,深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所谓模拟法庭,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合作,假设自己置身于法庭这一情景中,对法律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究的过程。要保证模拟法庭这一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首先需要选出一则经典的案例作为开庭的基础,案例的选择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实际,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完成法庭中的基本流程。在课堂中开展模拟法庭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深化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树立健全的法治观念与道德信仰具有良好助益。

(三)通过多媒体播放法治节目,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逐渐出现在中学生的课堂之中,并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带来了新的机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学生分享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来深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法治类的电视节目,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带领学生参加多样化的法治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法治理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完善与补充。学生通过参加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将自身的法治知识内化为法治意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可谓是一举两得。因此,教师应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改变单一教授法律知识的课堂教学形式,切实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参与法治实践,才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守法的义务,这样一来,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才有意义。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生字成长过程中离不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在完成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将道德与法治观念渗透到初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

[ 参  考  文  献 ]

[1]王丽华.项目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和研究[J].学周刊,2018-02-15.

[2]王坚.项目化学习效果评估:培养学生社会思辨意识的一种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4-20.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法治意识初中教学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助推道德法治课程建设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加强道德法治教育 做品学兼优文明人
绘声绘色,童声飞扬—绘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