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0-07-04 13:18钟慧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渗透新课程

钟慧峰

【摘要】  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课程之中;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德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需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加强德育的有机渗透。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课堂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77-0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任务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不断熟悉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交流与表达,不断体验信息活动中隐含的信息伦理道德,不断体会信息和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学校工作德育为重,学科教学德育为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发展到今天不再是简单的教师对学生的技术相授而是信息素养的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伦理道德的培养。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本人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和看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遵守规则,培养良好习惯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奖励机制,正确引导等多种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爱护公共设备,爱护环境的意识。

1.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行为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学生进入教室前,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教室的干净整洁,电脑桌椅的整齐摆放,每台电脑按序贴好标签;在课堂上,在学生的注目下,教师身体力行及时处理发现的不卫生状况,如公共区域的垃圾纸屑随手捡;发现教室里有歪斜的桌椅电脑及时摆端正;教师上课演示时,鼠标键盘轻敲轻放,正常开关机等。通过种种示范,灌输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备的意识,培养良好习惯。

2.奖惩结合激励学生

不规矩无以成方圆,每学期开学第一课就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行为守则》、《电脑教室规章制度》。课堂教学时还充分利用机房管理软件-易学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从进入教室打开电脑系统开始,你就要如实登记你的姓名对号入座,然后学生要检查自己的桌面、桌下卫生和设备状况并如实记录,课中如有作业也是通过易学系统上交。教师能从易学系统教师端得到详实反馈,学生是否迟到,设备是否损坏、卫生状况是否良好,都能及时追溯到破坏者。每月一次总结,对于表现优秀者给予增加适当的上网时间,反之减少上网时间甚至取消,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让学生知道守规矩是不吃亏的,不遵守规矩是要受罚的,循序渐进地灌输规矩意识。

二、深挖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现成的德育内容不多,但我们能从教材中細挖、深挖出能够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下面就以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入手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深挖教材与德育有机渗透。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一章时,讲授计算机的历史,中国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再到超级计算机的不断出现,如“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号”,排名世界前两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当学生了解到普通计算机的关键部分--CPU,还掌握在国外少数几家企业手中,中国的“龙芯”还在研发阶段,学生们顿时有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案例明显激励了学生刻苦学习的认知,激发了将来报效祖国的决心。

2.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在教学《选出空气质量最佳的城市》一节时,通过对电子表格的数据筛选和数据排序的方法学习,同学们从大量数据中了解到,自己生活的城市和家乡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并适时展开讨论,为什么有些城市的污染指数高?有些城市的污染指数低?我们可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些什么?学生们罗列出多种绿色植物、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节约用水用电、减少空调的使用、尽量绿色出行等,顺理成章地给学生做了一次环境保护教育。

3.渗透网络健康教育

在教学《善用互联网信息服务》章节时,当学生遨游网络,享受网络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面临网络上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等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负能量”所带来的危害。这时《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粉墨登场,从具体案例入手,学习公约内容“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要树立良好榜样,不违反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结合动漫或绘画等艺术形式把公约内容表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又切切实实的对公约内容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分辨、应对网络世界的能力,又是一次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4.渗透各种法制教育

在教学《善用互联网信息服务》章节时,学生通过互联网下载文件、文档、图片、影视作品时常会提醒学生虽然互联网上的许多信息是免费的,但是网上的信息资源仍然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在享受他人的著作成果时要树立版权意识,在使用时,应当标明作品的来源、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在教学办公软件的使用时,电脑教室使用国产正版软件WPS,既向学生们宣扬国产软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又向学生渗透版权意识,不得非法使用盗版软件。

5.网络安全专项教育

在教学《网上交流信息与办事》一节时,进行网络文明与安全的专项教育。通过案例“高薪兼职,日赚300”,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知道网络社会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缩影,网络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网络中良莠混杂,处处暗藏危机。使学生明白骗子的行骗伎俩,既要防患于未然,也要学会亡羊补牢。通过案例“隐形战机图片分享”,树立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保密意识,不能随心所欲地在网络发布信息,以免造成泄露国家秘密的恶果,更不能利用网络散播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明族团结的反动信息。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科教学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如何把两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既考验学校的管理水平,也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也能巧妙的渗透德育教育,做到德育“润物细无声”。

[ 参  考  文  献 ]

[1]要志东.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B版七年级上[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33-39.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渗透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电子学档评价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