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

2020-07-06 01:39哈尔滨市工农兵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景象景物生动

哈尔滨市工农兵小学 任 雁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海上日出的景色写清楚的。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顺序来写清楚景物变化的方法。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把变化写生动。

4.描述日出景象,尝试运用有顺序的表达完成练笔。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按顺序来写清楚景物变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方法尝试练笔,写出景物变化的顺序,语言生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人们总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句藏着画面的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猜猜两句诗中描绘的是什么自然景观。(“日出江花红胜火”“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无论是旖旎的江南日出,还是磅礴的大漠日出都是自然奇观。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巴金的脚步,一道去海上看日出。

二、由浅入深,关注顺序

整体感知,了解概貌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好词好句,可以把它画出来。

2.检验生字词读音。

3.作者是如何评价海上日出的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师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奇观的赞美。

温故知新,初探顺序

1.这么伟大的奇观,如果换做你来写,应该怎么写呢?引导学生多观察,抓特点。

2.作者是不是这样观察的呢?请默读课文,找找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组织交流,相机教学:作者不但写了日出的过程,还写了日出之前和日出之后的景象,观察得很全面。

3.借机调换,发现规律:如果把日出前后和日出过程的位置调换一下行不行呢?

作者不但观察得全面,而且写得有条理,所以要写清景物,要按照一定顺序来描述。

关注衔接,理清顺序

1.学生默读2、3自然段,把海上日出的过程绘制在四格漫画里。

2.比较同学们的绘画作品,讨论大家的绘制存在哪些共性。(四格漫画中太阳的位置逐步升高。)

3.如果需要把相邻的每幅图连接起来,你会从课文中选择哪些词语填写在两幅图片的连接处呢?(预设:“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一刹那间”。)

4.其实像这样体现顺序的词语课文中还有很多,运用恰当的衔接词语,就可以把每一处变化都依照顺序衔接起来。

三、关注语言,生动表达

默读课文,组织交流:恰当使用衔接词,进行有顺序的表达。

顺序的体现无处不在,它就隐藏在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中。再读课文,圈画批注。

体会用词准确,彰显状态变化

1.颜色变化。天空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都是红色,直接用“红色”代替好不好?单是红色,就有万般变化,颜色变化由浅入深。这就是作者写颜色变化的顺序。

2.亮度变化。亮度变化由弱到强,同样抓住了变化顺序来写的。

3.位置变化。作者抓住了颜色、亮光、位置的变化,写出了海上日出时的动态过程。

4.初步练笔:围绕一个景物,从特点出发,按顺序写出变化来。

动词连用,表现动态

1.有了变化,还可以让这幅海上日出的动画更加鲜活!出示加点句子。

(1)学生想象:太阳负着的重担是什么?指名交流。

(2)边读边想象:加点的词语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感受加点词语表达的好处:作者就是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太阳升起时虽缓慢艰辛,但却具有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

(4)师指导朗读,读出变化。

2.体会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的景象。请大家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默读第4、5自然,说说作者在描写不同天气情况下日出的景象时,有哪些精妙之处。关注表达生动的句子。

(1)朗读、圈画,交流自己的发现。

(2)总结写法:作者关注不同光线下云和水的动态。运用“镶”“染”等富有想象的生动表达,让我们看到了日出后的壮观画面。

3.能展开想象,把你刚刚写下的日出片段变得更美、更生动吗?动笔添改,写一写吧!

四、总结写法,深度练笔

1.欣赏过不同时刻的海上日出景象,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作者是如何把日出的景象写清楚的呢?

(1)作者在定点观察时,抓住特点。

(2)运用了表示顺序、变化过程的关键词,按日出变化顺序来写景。

(3)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节假日去看看日出、日落、月亮、星辰,写一写身边的自然美景。巴金这本《海行杂记》中还收录了一篇散文《海上生明月》,我们也可以和大作家比一比,看谁写出的景色变化顺序更清晰,语言表达更生动!

猜你喜欢
景象景物生动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池中景象
杯中异景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冬天的景象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