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随想

2020-07-06 16:38温皓笛
牡丹 2020年9期
关键词:土木大明天子

温皓笛

今年寒假,《大明风华》在湖南卫视及优酷视频热播,我兴冲冲追着看。看完之后,感慨万千,想起了两年前热播的《大唐荣耀》。两个王朝的经历是如此的相似,开元盛世和仁宣之治使唐朝和明朝分别进入极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烽烟骤起、战火一燃,盛世遭遇危机,帝国面临重创,幸而有识之士临危受命,力破危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令人钦佩。

历史是神秘的,凭着史书上寥寥数语的记载,通过想象去还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以此来探寻历史的真相,寄托今人的理想,本就不易。所以对于古装历史剧,在合理范围内的改编和虚构可以理解,但是那些为了衬托主角的崇高品质而故意贬低或歪曲配角形象的行为却是不可取的,虽然要塑造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正是这些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发展,突出了人物形象,但是为了矛盾而矛盾,为了冲突而冲突,从而使得人物性格前后不一致,导致“人设”立不住,反而是因小失大。这两部古装剧,在部分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上,仍旧落入俗套,未能跳出窠臼,不由令人遗憾。

《大唐荣耀》的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后期,经过唐初百余年的积累和,国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唐玄宗后期专宠杨贵妃,导致杨国忠专权乱政,同时他又轻信安禄山,使得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而历史似乎总是惊人的相似, 六百多年后的明朝,亦难逃噩梦,彼时经过明初几任皇帝的努力,明朝国力蒸蒸日上、国泰民安,但是少年天子明英宗即位后,宠信宦官王振,在王振的怂恿下,轻率亲征,途中又任性妄为,多次改变行军路线。大军行至土木堡时遭瓦剌袭击,被迫仓促应战,导致全军覆没、天子被俘,可谓明朝开国以来前所未有之惨败,天下陷入动荡不安之中,京都岌岌可危。

国家承平日久,骤然生变,绝大部分人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如何抉择,逃离其中抑或迎难坚守,是上至皇室成员下至普通百姓都要面临的抉择。在安史之乱中,天子弃城南逃,放弃北方,幸而太子并未从之,而是一路北上主持大局,让天下人看到了皇室的担当。君民一心,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在乱世之中挺身而出,率军平叛,乱世才得以结束,天下重获安宁。而在土木堡之变中,明朝面临的局面更是危急,天子被俘,京师精锐尽丧,兵力不足,敌人挟天子兵临城下。幸有勇毅正直、不屈不挠的臣子,及时提出应对之策,在《大明风华》中我们可以看到,天子于城外被辱,举国士气尽丧,皇太后虽心痛万分,但是为了国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儿子,當机立断,与众臣一起拥立新君,重振士气。最终在于谦的带领下,以少胜多,成功打赢了京师保卫战,维护了帝国的尊严,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真实写照。

一旦身处乱世,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是身如浮萍、身不由己,很多时候的选择,都是以生命为代价,用性命去赌博,幸运的是,不管是安史之乱,还是土木堡之变,总有心怀天下、勇敢无畏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矢志不渝,为着天下苍生、黎民百姓不懈奋斗,正是那些敢于担当大任、敢于临危受命、敢于舍生忘死的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历史。今天,通过《大唐荣耀》和《大明风华》,我们看到剧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杨国忠、王振恃权乱政,结果必然是难逃死罪。在他们专权的时间里,朝中有趋炎附势的小人,有相忍为国的贤臣,有心怀百姓、不顾生死的谏臣,有隐退江湖、不愿与奸佞为伍的清官,他们中有人遗臭万年、有人名垂千古、亦有人默默无闻,不同的选择,自然结局迥异。史笔如铁、以史为鉴,历史人物的处世之道、生死荣辱亦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迪。

《大唐荣耀》的历史背景是安史之乱,已无“荣耀”;《大明风华》的历史背景亦有土木堡之变,何谈“风华”。其实两朝皆有荣耀与风华的时刻,而这两部剧却着重演绎了乱世之下的王朝巨变,着重讲述了动乱之中人们为再现荣耀与风华的努力与拼搏,四海升平、海晏河清是一种永恒的理想,是每个时代都要追求的目标,历史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乱世之中该有怎样的坚守,先贤已为我们做出榜样,我们何其有幸,能够生活在安宁太平的时代,理应好好珍惜,加倍努力,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华章。

责任编辑   杨   枥

猜你喜欢
土木大明天子
莫嚣张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到延安去
《广东土木与建筑》理事单位
最美的背影
从儒家思想“礼”的角度看曹操奉迎天子及其政治影响
无字碑随想
浅析土木大数据的逻辑、内容和应用
守望
“土木之变”原因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