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民间青花的审美面相及传承创新

2020-07-12 07:12
河北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民窑官窑青花

一、民间青花的审美面相

(一)传统民间青花的分类

青花人物类型有仕女、婴戏、高士、戏剧人物等类别,从人物类型上说,青花人物并无官窑民窑的区别。明清民间青花人物的发展经历了成化的率意、嘉靖的程式化、明晚期的意趣和清康熙的精致等节点,其中,以婴戏最能体现民间青花具象简化以至于抽象的形式演变。“应该看到,这是婴戏题材经反复表现、反复玩味才积淀的艺术趣味。”(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

民窑青花山水以晚明时期的民窑青花山水为代表,从审美旨趣上看,多受明代院体山水的影响,画法方硬刚健、棱角分明。也有研究者从晚明社会和瓷业的角度展开民间青花的审美研究,指出明晚期虽社会动荡、官窑败落,但景德镇民间青花却是一派欣欣向荣,并一改对官窑青花的模仿,形成了纯真质朴、率意洒脱、生活气息浓郁的品格。具有既不同于官窑,又迥异于国画的独特风格,并将明晚期景德镇民间青花山水的审美特征概括为写意画风和质朴情感两个方面。

民间青花花鸟,因其兼具率性的笔法和构思,融合了生活的情趣和创造的天性,更显得生机盎然,有一种自由生命的伸张和活泼的生活感。明清民间青花花鸟草虫的审美特征也受到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影响,有着“写生之道,贵在意到情适,非拘于形似之间”(沈周《题画》)的趣味。

(二)民间青花的艺术特征与美学特质

20世纪80年代,一批著名的陶瓷艺术理论家论述了民间青花的艺术价值,呼吁对民间青花加以研究。景德镇地方刊物《景德镇陶瓷》1986年第三期对民间青花的艺术特征和美学内涵作了集中探讨,这组文章包括邓白《论民间青花瓷器的装饰艺术》、毕克官《民窑青花瓷画的艺术特色》、胡美生《朴素精炼动人的艺术——明代民间青花读后感》、陈梦龙《民间青花艺术魅力初探》、曹淦源《景德镇明代民间青花的审美价值》等。此外,还有熊汉中《景德镇民间青花瓷的装饰特征》(《景德镇陶瓷》,1983.3)、叶佩兰《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及其艺术成就》(《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9)、胡美生《谈民间青花》(《装饰》,1986.1)、黄云鹏《试论民间青花瓷的装饰特色》(《景德镇陶瓷》,1991.4),等等。邓白从民间艺术不被重视、官窑受青睐、民窑助官窑等方面分析了民窑的现状,又从青花多重视起源考证、青花料来源和官窑青花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民间青花最大的特点和成就是其装饰艺术,并具体从悠久深远的民间传统、民族化大众化的彩绘艺术、淳朴风格和熟练技巧、平而不平与奇而不奇以及活的线条、美的意境、动的韵律这五个方面归纳提炼了民间青花的装饰艺术特征,可以说是一篇关于民间青花装饰艺术的总论。这一组文章对民间青花的装饰艺术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也反映了学界对民间青花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同。后进学者每每语涉于此,大多无出其右。

(三)笔墨趣味:民间青花的审美趣味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休谟在其《论审美趣味的标准》中说道:“由于内心体系的本来构造,某些形式或性质就能产生快感”(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指出了美感的客观存在和主观条件,统合起来就是审美鉴赏力。民间青花具有的逸笔草草、以少胜多和写神不写形的审美趣味,不少著述将这种审美趣味的形成归之于官窑不计成本生产方式的对立面上去看,例如,从民窑青花的商品属性着手,要求既要节省成本,又要多出快出的生产方式和过程,是造成民窑青花笔墨疏简、形象概括夸张特点的原因。从生产方式上探讨民间青花的审美特征,虽说官涉陶瓷兼具经济效益和审美特征,但是对民间青花审美的自律性和审美语言纯化的问题,也会是一种遮蔽。这就涉及从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谈论民间青花的审美趣味。

二、民间青花的传承与创新

(一)现代青花创作

在民间青花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得到发掘和认可的同时,民间青花的推陈出新和继承发展也成为景德镇陶瓷界积极思考和践行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秦锡麟为代表的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的做法是将民间青花装饰与材质好、工艺精的高档艺术瓷相结合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业界和学界的肯定,可以说是民间青花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一个成功案例。传承与创新常说常新,是不老话题。曹建文指出景德镇的现代青花瓷艺术有两条重要的路:“一条是现代审美意识与传统民间青花相结合的路,一条是景德镇青花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相结合的路。”前者以施于人、秦锡麟为代表,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吸纳西方现代艺术观念进行的创作,以黄焕义、干道甫等为代表。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创作者的文化自觉,以景德镇传统民间青花作为文化资源融入创作当中。谢建明提出对传统优秀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指出“现代陶瓷艺术装饰设计之中,对传统的吸收、改造还远远不够,不能时尚地筛选并将其应用到现代陶瓷创作中,未能有效继承古代优秀文化。”张婧婧对景德镇民间青花的代表——渣胎碗进行元素分析与提取,运用到自己的现代青花陶艺创作当中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实现对现代青花的传承与创新。

(二)变迁与转化:现代民间青花

民间青花、民窑青花都是相对于传统的官窑青花概念而言的,而现代民间青花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则是来自秦锡麟的设计开发实践及其学术阐释构建而来的。上文有述,20世纪80年代秦锡麟任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长时设计制作了一批现代青花,在业界和学界都取得良好的口碑。紧接着,秦锡麟先后发表了《景德镇民间青花的魅力与变革》(《陶瓷研究》,1990.3)、《现代民间青花与现代陶艺》(《陶瓷学报》,1996.1),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指出:“景德镇民间青花是在继承唐代长沙窑、铜官窑釉下彩的优秀传统和吸收宋代磁州窑及吉州窑的艺术特点,从元、明、清至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景德镇现代民间青花是景德镇传统民间青花的延伸、蜕变和发展的结果。”又从创作的角度作了较为详细的界定:“艺术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突破了原有思维框架,继承传统民间青花精髓,结合现代陶瓷科技成就和现代文化艺术发展趋势,从功能、材质、工艺、艺术语言等进行了多方位拓展。艺术家们自辟蹊径,各展所长,把传统民间青花发展成富有现代艺术意蕴和现代审美内涵的新型现代民间青花艺术。”在这个基础之上,对秦锡麟的贡献和对现代民间青花的认识等相关研究都有后续跟进,并结合现代青花创作对现代民间青花展开解读和思考。

(三)文化在民间:民间青花的文化内涵和研究方法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民间青花展开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明代中后期王阳明心学大行其道,对董其昌、徐渭等都有直接的影响,民间青花自然不会游离于这种哲学观念之外。探讨民间青花与哲学、思想观念的互动关系也成为民间青花借助绘画进展到哲学思想的一个更加直接的路径。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展开的研究是民间青花最直接的含义,要指出的是,民间青花是相对于官窑而言的,是和景德镇官窑有着密切关系的景德镇的民窑青花,不涉及其他窑口青花瓷的探讨。从一些研究现状来看,景德镇民间青花的文化内涵主要是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概念,在道家文化和民间青花的关系当中,饶晓晴的《明代景德镇民间青花中的道家哲学内涵考》(《景德镇陶瓷》,1989.1)从婴戏图、乘物(槎、树、瓠、鱼)图、高士图等民间青花的纹饰内容展开分析,深化了人们对纹饰内涵的认识。此外,还有探讨儒家文化与民间青花的文章,范式也不外乎从纹饰内容加以关联,多文浮于表。

尝试以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介入景德镇民间青花研究的成果,如人类学的方法,代表是方李莉的《景德镇民窑》等,以田野考察的方式对景德镇民窑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传承人的认定和采访,将景德镇包括青花技艺在内的传承人进行口述史的访谈纪录,以原真性的保护原则传承景德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新的研究方法的介入,也呈现了景德镇民间青花的当代面相。

猜你喜欢
民窑官窑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青花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浅议元代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的差异
明代官民窑青花瓷装饰纹样刻画表现对比分析
此“官窑”非彼官窑
水墨青花
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