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研究

2020-07-17 09:37龚玉凤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学类保健问卷

龚玉凤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养生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相比较于其它现代预防医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养生意识也越来越强烈。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健康教育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大学生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承者和受众,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了解大学生对中医养生的认知及其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旨在为广泛开展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择龙岩市某高校护理、助产、药学等医学类专业与人力资源、学前教育等非医学类专业在校学生620名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98.8%。其中,男生108人、女生505人,医学生316人、非医学生297人。

1.2 问卷调查内容

1.2.1 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主要包括专业、年龄、性别、居住地等。

1.2.2 大学生对中医养生的认知 内容包括就诊意向选择、服药情况、对中医诊疗的认知、接触中医信息载体等方面。

1.2.3 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情况 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为依据编制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认知程度、信念、行为、技能四大方面,共38条目,总分100分。问卷达70分以上即判定为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达标;得分越高说明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越高。

1.2.4 调查工具 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并利用平台导出问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中医养生的认知情况

问卷分别从就诊意向、服药情况、对中医诊疗的认知、接触中医信息载体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8.5%的大学生会主动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有关知识;99.0%的学生认为学校普及简单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有必要,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医养生知识的需求度较高。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5.0%的吃过中药,但接受过针灸、按摩等传统治疗的仅占18.1%;90.5%的调查者认为中医治疗有效,但 23.2%的调查者对中医养生保健方式存在错误认识(表1)。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对于中医养生保健还局限于表面,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知识群体的中坚力量,中医科普知识的宣传任重道远。

表1 龙岩市大学生对中医养生的认知

2.2 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分为认知程度、行为、信念、技能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健康观、慢性病预防等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概念;第二部分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第三部分包括情志养生、时令养生等养生保健内容;第四部分包括叩齿、运目、提气等养生保健方法。2018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具有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比例为15.34%[3]。本调查结果显示,龙岩市大学生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总均分为56.90±15.24。 其中,中医养生基本理念 23.73±10.65,健康行为 17.35±4.15, 养生保健内容 11.10±2.33,保健方法 4.73±5.72。 问卷总分达 70分以上的大学生139 人,达标率 22.7%,高于全国水平(表 2)。本调查中的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虽高于全国水平,但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则有一定差距。李雅琪等所调查的342名大学生,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比例达51.8%,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与大学生是否参加中医课程学习等因素有关[4]。

本调查中,中医养生保健内容和技能的得分偏低,这可能与学生日常生活中中医养生保健技能应用较少,对中医养生保健认识存在盲区有关。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改变健康教育模式,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加中医养生保健技能的实践。唯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使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提高养生保健技能的执行力,进而改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表2 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2.3 性别、专业、居住地对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影响

不同性别、专业、居住地的大学生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认知程度、信念、行为、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生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高于男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医学类专业学生高于非医学类专业学生 (P<0.05)(见表3)。这可能与中医在调节女性生理功能及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有关,也与多数女生比男生更注重健康保健,更关注自身健康和生活细节有关,这与王树林等人的调查结论相一致[5]。医学类专业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相对较高,这与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医学相关课程有关。非医学类学生接触医学知识较少,即使通过网络等途径掌握了一些健康知识,但由于缺乏指导和系统学习,也难于将养生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居住条件方面,城市里长大的大学生相对拥有较广阔的视野,获取知识的途径也相对较多,而且城市家庭对孩子健康教育方面也更为重视,故其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较高。

表3 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影响因素

3 建议

3.1 思想重视,正确认识中医养生的价值

中医养生保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提倡预防为主,要求人们自觉、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提高身体素质和抗衰防病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6],在人类防病保健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正确认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重要性,在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中融入中医养生保健相关内容,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健康保健素养水平。

3.2 学研相辅,加大中医养生知识普及

在高校健康教育中,将中医养生设置为通识教育课程普及中医养生知识,组织学生开展与中医养生相关的课题研究;开设中医养生教育专栏和中医养生知识交流平台,通过中医养生宣传栏、微视频、公众号定期向大学生推送中医养生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学研相辅的方式,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中医养生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中医养生认知水平。

3.3 因材施教,提高中医养生知识运用水平

在高校健康教育中,以学生获得知识的程度最大化和能力提高显著化为教学目的,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基础层次情况,一方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培养;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应用中医养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以真正提高学生的中医养生素养。

猜你喜欢
医学类保健问卷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问卷网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