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替利嗪与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对照观察

2020-07-17 00:44梁晋宁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团组胺荨麻疹

梁晋宁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门诊部皮肤科,广东 江门 529000)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风团、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1]。临床主要治疗手段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以保证能快速和长久控制临床症状[2]。为给慢性荨麻疹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观察比较两种抗组胺药物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门诊部皮肤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西替利嗪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15~20)岁,平均年龄(17.15±1.20)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35±0.82)个月;地氯雷他定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15~20)岁,平均年龄(17.09±1.22)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40±0.79)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关于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3],临床症状为皮肤瘙痒、风团、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6周,发作频率>2次/周。② 无其他皮肤疾病或者皮肤损伤。③ 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有本研究用药禁忌者;② 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③ 有自身免疫疾病者;④ 孕期及哺乳期患者;⑤ 治疗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西替利嗪组(观察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1004)治疗,每次10mg,1次/d,治疗4周。地氯雷他定组(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092)治疗,每次10mg,1次/d,治疗4周。

1.4 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瘙痒发作持续时间、瘙痒程度、风团数目)、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根据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疾病活性UAS评分表评价:① 瘙痒程度:0分(无),1分(轻度,不明显),2分(中度,可容忍,不影响生活和睡眠),3分(重度,难以容忍,影响生活和睡眠)。② 风团数目:0分(无),1分(≤20个/24h),2分(20~ 50个/24h),3分( >50个/24h)[4]。 症状评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症状评分-治疗后症状评分)/治疗前症状评分×100%。疗效评价:无效:SSRI<20%;好转:20%≤SSRI<60%;显效:60%≤SSRI<90%;痊愈:SSRI≥90%;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有效率[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n,%)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瘙痒发作持续时间、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发作持续时间、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n 瘙痒持续时间(min) 瘙痒程度(分) 风团数目(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替利嗪观察组 40 19.84±4.05 5.21±1.54* 2.17±0.82 1.05±0.44* 2.08±0.85 1.21±0.52*地氯雷他定组组 40 19.74±3.98 5.19±1.48* 2.08±0.75 1.09±0.29* 2.10±0.79 1.16±0.48*t 0.111 0.059 0.512 0.480 0.109 0.447 P 0.914 0.954 0.621 0.643 0.916 0.665

2.2 临床效果 治疗2周后,西替利嗪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地氯雷他定组(P<0.05);治疗4周后,西替利嗪组的有效率高于地氯雷他定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临床效果观察(n,%)

2.3 安全性情况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000,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安全性情况评价(n,%)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不明确,由于皮肤瘙痒或刺痛难忍,抓挠后易造成皮肤损伤,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极令患者沮丧[6]。临床治疗关键是对症治疗,尽快缓解皮肤症状。因此,抗组胺药是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

本研究通过对比西替利嗪与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基层医院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治疗后,两组瘙痒发作持续时间、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西替利嗪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地氯雷他定组(P<0.05);治疗4周后,西替利嗪组的有效率高于地氯雷他定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替利嗪与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均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西替利嗪起效更快。分析认为:西替利嗪为高选择性第二代H1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激活靶细胞,降低炎性细胞的游走活性和变态反应后期的递质释放,故对变态反应初发期和迟发期均有效,无明显抗胆碱、抗5-HT的功效,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对于中枢抑制较轻,对肥大细胞无影响,口服1h后即达最高血药浓度,起效更快,药效可维持24h[7];地氯雷他定属于三环长效第三代H1抗组胺药物,是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H1受体亲和力更高,可抑制组胺从肥大细胞释放,口服3h后即达最高血药浓度,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对于中枢抑制较轻[8]。两者均具有起效快、针对性强的特点。

结合临床应用实践发现,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西替利嗪与地氯雷他定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均较为显著。在临床选择上应更关注患者个人情况,合理选用治疗药物,进行积极的对症及支持治疗,同时注意脱敏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与复发。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配合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西替利嗪与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均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西替利嗪起效更快,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风团组胺荨麻疹
箕的琴弦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冬季荨麻疹反复发作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突然来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