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在急诊急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

2020-07-17 00:44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3期
关键词:荨麻疹皮疹腹痛

古 景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诊儿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急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变应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血管性水肿、风团、瘙痒等,严重者出现胸闷、头晕、低血压等症状[1]。急性荨麻疹起病急骤,患者就诊时因身躯不适,常伴有不安、焦虑情绪,加之皮肤剧烈瘙痒,处理不当易加重皮损,造成恶性循环。护理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目标,在临床护理中系统化地应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整体的护理服务[2]。本研究观察护理管理在急诊急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荨麻疹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9.67±2.57)岁;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9.39±2.1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知情同意书均由患者家属签署,且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 符合急性荨麻疹诊断标准[3];② 无精神疾病;③ 存在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排除标准:① 全身性疾病者;② 严重器官功能异常者;③ 不能配合者。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病情监测、并发症处理等。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 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安排专门护士全程陪同,协同医生详细了解发病诱因,包括生活习惯、过敏史、接触史、药史等,依据患者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清除致敏因素;辅助患者卧床休息,密切关注其体征变化,若存在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进行吸氧、气管插管等,并及时倾听患者主诉。② 心理干预:通过点头、微笑等动作向患者传达关心与照顾,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引导家属参与治疗,通过陪伴、关怀,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强与疾病抗争的勇气与信心。③ 健康宣教:在患者治疗全程,向其家属详细介绍各治疗措施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全面解答疑惑,减少抵触心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发放健康手册、观看宣教视频等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荨麻疹的诱因、基础治疗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提高其危机应对能力。④ 生活干预:指导家属为患者穿戴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发病次数;叮嘱患者勿抓挠或热水烫洗瘙痒的皮肤,需遵医嘱涂抹药物;避免食用刺激、辛辣的食物,减少食用海鲜、高蛋白等食物,戒烟禁酒,饮食以清淡为主。

1.4 评价指标 ① 入院时、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评估焦虑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抑郁状态,SAS分界值为50分,SDS分界值为53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② 记录腹痛、皮疹、瘙痒等消失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选择SPSS 18.0软件,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护理后,相较对照组,观察组腹痛、皮疹、瘙痒等消失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荨麻疹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病因较复杂,与物理因素、感染、药物、食物等有关,因皮肤黏膜的血管通透性出现暂时性升高,而导致局限性水肿反应,患者常伴有全身性瘙痒、腹痛、皮疹,影响其身心健康。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组别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6)59.15±6.2846.86±5.35a55.73±5.9247.45±5.21a观察组(n=36)59.62±6.11 42.36±5.64a55.32±5.7043.57±5.45a t 0.322 3.473 0.299 3.088 P 0.749 0.001 0.766 0.003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组别 腹痛消失时间 皮疹消失时间 瘙痒消失时间对照组(n=36) 2.93±1.15 6.29±1.87 4.97±2.35观察组(n=36) 2.24±0.95 4.66±2.27 3.22±1.80 t 2.776 3.325 3.547 P 0.007 0.001 0.001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荨麻疹以查找病因并消除病因为主,但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因突发病症,皮损泛发,导致情绪不稳定,加之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医生查找病因,进而延误病情;同时在治疗后,家属因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在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处理不当,患者易接触致敏原而感染,导致多次发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5]。因此,为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改善生活质量,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腹痛、皮疹、瘙痒等消失时间短,提示应用护理管理,可有效稳定急诊急性荨麻疹患者情绪,增强其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利于疾病治疗,加速腹痛、皮疹、瘙痒等症状消失。在患者入院时,由护士全程陪同,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并详细询问病史,帮助医师尽快确定病因,以进行对症治疗,减轻患者身躯不适;同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观察体征变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针对患者精神紧张状况,通过适时的心理疏导、医护人员的关怀照顾、朋友家人的陪伴,可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对抗疾病的勇气,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在患者治疗及康复期间,一方面进行全程的健康宣教,详细解释各操作的意义,以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高治疗信心;同时普及荨麻疹知识,增强危机应对能力[6]。另一方面,通过饮食、卫生等干预,帮助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开致敏原,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荨麻疹皮疹腹痛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特发性腹痛一例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慎辨麻疹与药疹
儿童出皮疹应考虑哪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