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纽约时报》白人警察枪杀黑人公民报道研究

2020-07-18 02:13仲昱洁
视听 2020年7期
关键词:纽约时报枪击案黑人

□ 仲昱洁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馆(GUN VIOLENCE ARCHIVE),2019年美国枪支暴力和犯罪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39408。372名警务人员涉案,2036名嫌疑犯受伤或死亡①。在这类案件中,警察和受害者之间的族裔差异往往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一直扰乱着社会稳定。特别是近些年,白人警察与少数族裔之间的冲突更是愈加激烈。

与此同时,当今世界上以种族为由的恐怖主义又有冒头倾向。有鉴于此,本文以美国著名报纸《纽约时报》2019年报道白人警察枪击黑人公民的新闻为样本,结合梵·迪克的话语分析方法研究《纽约时报》的报道风格和特色,同时思考媒体应如何在突发社会事件的报道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缓和矛盾双方的关系,从而为我国新闻媒体的突发社会事件报道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国内对美国枪击案新闻报道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文本框架结构出发,选取某一枪击案的新闻报道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媒体会采用相似的建构策略报道枪击新闻;分析突发新闻的报道结构、新闻理念和采写手法的特点。二是将国内外媒体报道进行比较分析,剖析中外媒体对于同一新闻报道方式的差异。三是从新闻专业主义和伦理道德角度出发,对媒体的不适报道进行批判,认为我国媒体在此类事件中应担起责任。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关于美国枪击案报道的研究多聚焦于校园枪击,研究角度多为枪击案的新闻报道方式、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和社会道德责任,但对新闻文本语义结构本身的分析还存在较多空白,对警民枪击案也关注较少。

而事实上,美国很多学者着眼于研究枪杀黑人与警察种族偏见之间的关系。Ross CT运用多层次贝叶斯模型分析美国警察射杀数据库(USPSD)发现,手无寸铁的黑人被警察开枪打死的概率是手无寸铁白人的平均3.49 倍②。 Anthony G·Greenwald、Mark A·Oakes 和Hunter G·Hoffman则利用桌面模拟现实技术③检测种族因素对枪击案发生的影响,发现黑人总是比白人更容易被认为手中拿了枪。当然也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种族偏见并不是导致枪击的要因。

三、研究对象

笔者以“police shooting”为关键词在《纽约时报》网页版搜索,选取2019年1月1日到12月31日警察与少数族裔枪击冲突的新闻报道,排除援引其他媒体的报道,经过人工二次排查,最终得到48篇新闻报道。其中,相比对单个枪击冲突事件的零散报道,对于白人警察Amber Guyger射杀她的黑人邻居Botham Jean和白人警察Aaron Y.Dean射杀黑人女子Atatiana Jefferson,分别有7篇和9篇新闻进行了集中报道。由于这两起案件都发生在德克萨斯州,在时间上也具有连续性,所以本文最终决定对这16篇新闻报道进行重点分析,以便集中梳理《纽约时报》在白人警察枪杀黑人公民新闻中的报道风格和特色。

《纽约时报》是美国的著名日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影响。奥克斯时期提出的著名办报方针“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让《纽约时报》在黄色新闻泛滥的时代迅速巩固了客观报道的新闻地位。如今《纽约时报》仍承诺将新闻真实客观、不偏不倚地传递给国内外读者。

四、研究方法

本文以荷兰符号学学者梵·迪克提出的假设性新闻图式结构④(图1)为文本分析方法,分析《纽约时报》报道白人警察和黑人公民枪击冲突的风格和特色。

图1 假设性新闻图式结构

梵·迪克认为这一新闻图式普遍存在于新闻报道的文本中,并通过不同的认知策略在具体的新闻语境中传递信息。受具体情况的影响,虽然很有可能只出现其中的几个范畴或其他排序方式,但总体来说这一图式结构可分为标题、导语、情节、背景、口头反应、评价六个方面。

五、研究结果

(一)标题

从标题内容上看,这16个标题对新闻核心内容进行了简要概括。NVivo11的词云分析结果显示(图2),“officer”“police”“Amber Guyger”“Atatiana Jefferson”“Worth Forth”“shooting”“black”等词出现的频率很高。

图2 标题词云分析

这些词囊括了新闻人物、地区和事件结果,呈现了新闻最有价值的内容。标题内容基本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深入,包含案情、警方调查进展、对凶手的司法审判、后续影响等。值得一提的是,有6篇新闻采用直接或间接引语作为标题,突显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形式上看,有14篇文章的标题是由主谓语构成的简单陈述句,用词精炼简明。有两篇采用了疑问句式,起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的作用。

(二)导语

从导语词云分析(图3)可以看出,新闻事件中的地点“Dallas”“Fort Worth”、主要人物“officer”“police”和枪击受害者“Jefferson”“Botham”都有明显体现,行为动词采用简练且能反映枪击动作特征的“shot”和“killed”。“murder”一词则强调案件的性质,区别于一般的警察开枪,定义为“谋杀”。和标题的作用类似,由于其突发性和特殊性,枪击案具有很强的社会关注度,所以导语需要开门见山,用简洁凝练的短语短句把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受众。

图3 导语词云分析

(三)主要事件

由于枪击新闻往往具有突发性,所以在报道的过程中如何还原事件真相,如何向公众传递最新的调查进展,是记者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根据白人警察Amber Guyger枪杀黑人男子Botham Jean(以下简称事件1)的7篇报道和白人警察Aaron Y.Dean枪杀黑人女子Atatiana Jefferson(以下简称事件2)的9篇报道具体分析《纽约时报》记者的报道策略和特色。

1.大量的引语

在对案情还原的过程中,记者以警方的新闻发布会、涉案警察和其他证人等的陈述为文本基础,通过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结合的方式呈现,并在还原画面时多进行细节刻画,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境感。如开枪警察Amber Guyger的陈述“She pulled out her gun,she said,pushed the door open with her left arm and called on the person inside to show his hands”和目击证人的陈述“Three of Mr.Jean’s neighbors who live in the apartment complex also testified that they did not hear Ms.Guyger give verbal commands for Mr.Jean to show his hands”等。

用警方、当事人和证人的话作为新闻文本的语料,可以使报道更具真实性和可信度。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曾对记者的新闻报道提出这样的要求——小心翼翼地考虑事实真相的完整性和呈现的公正性,以便美国人民可以运用理性和良知进行判断和决定。所以,记者在枪击案的报道中多通过直接和间接引语的方式呈现这些消息,以规避新闻虚假和不实的风险。

2.多样的消息源

表1 《纽约时报》事件1和事件2消息源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到,来自警方的消息最多。一是因为警方作为案件的调查者,对案情最为了解,能提供最新消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二是涉案人员身份为警察,所以警方的回应和态度很重要。而作为最接近案发现场的人,当事人的陈述话语能够帮助公众了解真实案情,所以将他们的声音放入新闻报道中更有说服力。同时,由于案件涉及族裔问题并引发了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所以民权组织和游行人群的抗议也被写入报道中。因为被枪击的两个人都是手无寸铁、被误杀的黑人公民,他们的死对各自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因此在新闻文本中较多地出现了受害者家人的言行举止,并通过他们的话语让读者对死者生前的为人处世有所了解。

虽然对事件2的报道缺少了对涉案警察及其辩护律师的采访,但记者也在文章中进行了原因说明——寻求采访被拒,如“No one answered the door at the Dean family residence,a low-slung home with a neatly trimmed lawn”和“A lawyer for Mr.Dean could not be reached on Tuesday”。

多样的消息来源使新闻文本信息更加充实,目击者、涉事警察和警方调查等信息之间的对照也能极大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和真实性。《纽约时报》在报道的过程中尽可能为事件相关的每一方提供发声的机会,既有枪手、目击者,也有第三方的声音。对于敏感性社会新闻来说,多方视角能为读者进行独立判断提供依据,拉近了读者与事实真相的距离,也使得报道更加公正客观。

3.社会性事件后果

事件1和事件2的新闻后果以涉事警察、死者家属、警方和游行示威者为中心展开。因为两位死者都是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被警察误杀,所以由案件引发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要后果之一。记者通过描写游行示威的场景和采访民权组织代表来反映他们保障黑人权益和公正审理白人凶手的诉求。2019年10月24日的《Mourners Remember Atatiana Jefferson:‘Our Montgomery Moment’》这篇报道强调了这起枪击事件造成的种族裂痕和权益寻求,事件后果的新闻价值尤为明显。

此外,误杀黑人的行为给警方的执法公信力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记者在文本中呈现了警方对未来修复公众的信任裂痕和缓解紧张局面的担忧。事件的主要后果还体现在案发后死者家人的心理创伤。2019年11月10日的《Father of Atatiana Jefferson,Victim of Fatal Police Shooting in Texas,Dies》这篇报道就以受害者家庭的心理创伤为切入点表现枪击案给受害者家人带来的悲痛,引发了公众对枪击案更深层面的社会思考。

由此可见,《纽约时报》报道中对事件后果的呈现具有很高的社会性,不仅聚焦于案件本身,还扩大到广阔的社会意义层面。这体现出媒体试图引导公众对社会冲突进行深入思考,搭建各方沟通对话的桥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背景

在对两个案件的系列报道中,背景材料的运用是一个明显的特点。文本中多次对案发地的族裔构成进行详细的背景介绍。如“The trial unfolded in a diverse city—Dallas is 42 percent Hispanic,29 percent non-Hispanic white and 24 percent black—that notably has people of color in nearly all of the major leadership positions”,这能让读者对案发地的社会背景环境有一定了解,形成一个基础认知。同时,记者通过梳理该地区以前发生过的警察和少数族裔间的冲突,构建了一个更为宏观的社会语境。

《Fort Worth Police Have More Violence to Answer For,Residents Say》作为事件2的最后一篇报道,更是呈现了大量的背景信息。截至2019年底,该地区已经发生了6起警察射击案件,导致6死2伤。记者在文本中对相关案件进行举例介绍,引述对当地黑人居民、警方和市长的采访,表现种族矛盾的复杂性。

任何形式的认知基础信息,即以前的有关信息都可能需要部分地表述或概括为当前报道事件的历史背景或语境⑤。因为美国种族歧视问题历史久远,时至今日少数族裔和警察之间的冲突也频频发生,所以背景信息的补充能够激发读者关于类似事件的回忆,从而构筑出关于种族冲突问题的社会情境模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

(五)口头反映与评价

大量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使用是《纽约时报》记者在报道新闻时的一大特点。引用他人的话可以使新闻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也可以作为记者评价的表现载体。虽然许多新闻撰稿人都赞成新闻事实不得与观点混淆的职业道德,但最后的评论范畴经常在新闻中出现,尽管有时以间接的形式⑥。

这16篇新闻报道往往以引语或环境描写作为结尾。例如引用抗议人群的话表达他们对悲剧发生的愤怒和对黑人公民人身安全的担忧,“‘We literally have not had a chance to recover,’he said.‘There is just this deep anger and hurt in the streets that you can’t be safe in your apartment,you can’t be safe in your home,you can’t be safe in your car’”;引用学者专家的话展现枪击案给死者家人带来的悲痛创伤,如“The surviving family members may suffer mental and physical trauma from the loss of their loved ones,making them victims as well,said Christen Smith,a professor of African and African Diaspora and anthrop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in Austin”;引用警方的话表达重建公信力的艰难,如“‘Please,do not let the actions of one officer reflect on the other 1,700,’Chief Kraus,who has been on the job since May,said during an emotional news conference”。这些引语的安排和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记者的评价。

同时,适度的场景描写在结尾处富有深意,如“On Sunday,flowers and a teddy bear had been placed on the walkway leading up to Ms.Jefferson’s light-blue home,which is one of the newer houses on the block”,这段文字描写了案发后邻居悼念的场景,体现出人们对生命逝去的哀痛,寄寓着媒体的人文关怀,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写作风格之感。

此外,记者也有意识地规避主观情感对新闻真实性地影响。在对不确定的观点进行呈现时,多用诸如“unclear”和“perhaps”等模糊性词语,而不是妄下评价。用词的斟酌也体现出记者注意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六、结语

总体而言,《纽约时报》的新闻报道以客观真实性原则为前提,多样的消息源、广泛的背景信息和大量的引语为主要特色,为矛盾双方提供各自的发声空间,搭建对话桥梁,承担起媒体的社会协调功能。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人,而人离不开社会。一个单独的事件会被当成群体行动的一个样本,除非新闻界已经就两个种族群体之间的关系连续不断地提供信息和解释,从而使读者能够将单个的事件放在适当的视角之下予以观察⑦。《纽约时报》在报道这两起枪击事件时注重背景信息的报道,当地的警察和陪审团的族裔构成、之前发生的警民冲突事件、地区的种族歧视程度等都为读者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获取。仅将目光停留在事件本身是浅薄的,记者需要立足于社会,为公众提供广泛而深刻的背景信息作为判断的依据,用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帮助公众理解矛盾双方的关系,促进沟通对话。

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生产成本降低,传播速度提高。突发性社会新闻事件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之前新西兰恐怖袭击的视频就因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还有一些自媒体会趁机制造耸人听闻的标题,捏造和歪曲事实以获得商业利益。虚假不实的报道导致社会舆情持续发酵,让政府相关部门陷入话语被动的处境,继而造成大范围的社会恐慌,激化矛盾冲突。

网络自媒体在“抢新闻”的同时往往缺少新闻报道的核心要素——专业性。而传统媒体的职业采编人员能够对信息进行多方收集,这种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指导下形成的新闻才是真正对社会和公众生活有影响有价值的。正如事件1和事件2两起枪击事件中囊括了多种消息源,不同角色和立场的声音通过直接或间接引语的方式传达,提高了新闻的可信度。新闻——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仍要通过这些最“古老”的采集与制作方式生产出来。被互联网改变的,远远不是新闻生产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⑧。迈克尔·舒德森的这段话同样对传统媒体报道突发性事件的方式和方法有启发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媒体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仍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因此,我国媒体要借鉴《纽约时报》在枪击案报道中的优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多方采访和资料搜集提高新闻的真实性,用公正客观的报道拉近公众与真相的距离。大众传播机构是一种教育工具,而且也许是最强大的;它们必须在陈述和阐明本共同体应该为之奋斗的理想中,承担起教育者那样的责任⑨。

此外,记者在新闻采访时还要有适度的人文关怀。特别是突发性冲突事件中,记者的追问很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二次心理伤害。《纽约时报》等国外媒体在这方面就起到了示范作用。不必步步追问,进行环境描写同样富有深意。最后,这16篇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较多民主党派等支持禁枪人士的声音,虽然《纽约时报》坚持客观中立,但在新闻实践中偏向自由派的立场还是会有所体现。而我国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更要积极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为政府和民众的沟通搭建桥梁,做好社会舆论的瞭望台和守护者。

注释:

①枪支暴力档案馆(GUN VIOLENCE ARCHIVE)[EB/OL].2020-01-12.https://www.gunviolencearchive.org/.

②Ross CT, “A Multi-Level Bayesian Analysis of Racial Bias in Police Shootings at the County-Level in the United States,2011-2014,”PLoS ONE,vol.10,issue.11,November 5,2015.

③Anthony G.Greenwald,Mark A.Oakes,Hunter G.Hoffman,“Targets of discrimination:Effects of race on responses to weapons holder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vol.39,issue.4,July 2003,pp.399-405.

④⑤⑥[荷]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曾庆香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57,126,56.

⑦⑨[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展江,王征,王涛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13,28.

⑧常江,何仁亿.迈克尔·舒德森:新闻学不是一个学科——历史、常识祛魅与非中心化[J].新闻界,2018(01):12-17.

猜你喜欢
纽约时报枪击案黑人
巴黎枪击案
大学枪击案
购物中心枪击案震惊丹麦
纽约地铁突发枪击案
黑人谈河流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
郑成功的黑人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