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0-07-21 10:00马慧雨刘芷君王莹赵惠卢伟孙红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9期
关键词:牙周袋前牙牙周病

马慧雨,刘芷君,王莹,赵惠,卢伟,孙红霞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口腔医院 正畸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2.吉林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 辽源 236201)

0 引言

牙周病是现阶段临床口腔常见牙体病理性疾病,由于早期症状无特异性,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口腔咀嚼功能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引起牙齿脱落等症状[1]。临床研究发现,牙周病的形成与牙齿错位扭转存在相关性,而牙周病又会导致牙颌畸形症状[2]。因此,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观察其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正畸治疗的86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3)。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8-48岁,平均(31.25±4.56)岁;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18-46岁,平均(31.28±4.48)岁。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及X线检查,均符合《口腔疾病诊疗指南》[3]中关于牙周病的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可遵从医嘱治疗;③血液、淋巴等循环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参与治疗前3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治疗;②患有肿瘤等影响生存的原发性疾病;③手术禁忌证。本次研究均为自愿参与,参与者及家属享有知情权,组间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衡性良好(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牙周病基础治疗: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好口腔卫生护理,如,饭前漱口、饭后刷牙等;医生根据患者的牙周整形和根面平整给予一次性修复治疗;实施对症支持,采用抗生素抗感染,祛除牙龈组织处的结石,对部分牙周袋较深的患者进行袋壁刮治术和牙周翻瓣术。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医生对患者牙周进行深层清洁;修复、修整根面,给予抗生素以抗感染;根据X线检查结果和患者自身口腔状态,制定口腔正畸治疗方案;以方丝弓纠正牙齿,在牙窝颊侧做梯形切口;在牙槽窝、骨缺损处植入人工植骨材料,使骨粉平牙槽嵴顶略高出0.5 mm;进行塑性;确保骨粉颗粒在牙槽窝内填充完成后,覆盖海奥可吸收生物膜,将创口拉拢严密后,缝合;以橡皮链在前牙后方结扎尖牙;术后2-5 d给予抗生素治疗。两组患者出院后,间隔一月回院拍片复查一次。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的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治疗时间等指标,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根据临床诊断及X线检查,将治疗等级划分为三个标准,显效:牙周探诊深度<3 mm,前牙覆盖、咬合正常,牙齿松动度<Ⅱ度,X线检查发现牙槽骨停止吸收;有效:牙周探诊深度在3-4 mm,牙齿错位被纠正,无溢脓,X线检查发现牙槽骨停止吸收;无效:牙齿松动症状未改善,X线检查发现牙槽骨吸收未停止。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43×100%。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至SSP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数值变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的比较。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

前牙覆盖(mm)组别 例数 治疗时间(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mm)对照组 43 26.12±0.12 57.02±3.01 4.42±0.08 4.87±0.08观察组 43 21.22±0.87 34.22±2.64 2.76±0.12 2.41±0.26 t - 36.586 37.343 75.476 59.30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成人牙周病的影响因素较多,如,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等,均可增加患者罹患牙周病的几率,此外,患者自身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血液类疾病等,也会促进牙周病的形成[4]。现阶段,临床常见牙周病症状主要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牙周创伤、牙周萎缩等,牙周病早期多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等,因症状不明显,易被患者忽略。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牙周组织受损、牙齿移位等,最终造成牙齿缺失,影响咀嚼功能及美观度,因此,对牙周病的治疗需尽早进行[5]。

现阶段,临床范围内多采用基础治疗和口腔正畸治疗两种方式治疗牙周病,根据患者的口腔状况,选择临床治疗方案[6-8]。如,患者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可选择基础治疗,控制菌斑、清洁牙垢、修复根面等,在炎症消除后,患者如果仍存在咀嚼困难,牙齿松动等问题,可采用正畸治疗,以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正畸治疗作为临床口腔常用修复治疗方式,可通过复位松动移位的牙齿,改变原有牙长轴和受力方向,

缓解咬合创伤,恢复牙周病患者牙周组织正常功能。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牙周病患者在采用正畸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采用基础治疗的患者,且临床治疗各项指标数据良好。考虑原因是正畸治疗符合成年患者的牙齿生长发育特点,通过缓慢加力治疗,改善患者前牙移位,牙周袋过深等症状,治疗效果确切。但是,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接受正畸治疗后,应保持正确的牙周护理和口腔卫生保健等行为,选择合适的保持器,并定时回院复查,以防止畸形症状复发。综上所述,将正畸治疗应用于成年牙周病患者的治疗中,

可有效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且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实施正畸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单纯采用基础治疗,对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存在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牙周袋前牙牙周病
根面平整在牙骨质撕裂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齿移动对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牙槽骨的影响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