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天然孕激素保胎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2020-07-21 09:51蒙瞻瞻伍萍芝韦红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9期
关键词:保胎黄体酮复发性

蒙瞻瞻,伍萍芝,韦红兰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柳州市生殖与遗传研究所,广西 柳州 545001)

0 引言

相关文献中指出,我国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且上升速度逐年增快,并同时提出,该现象可能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后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作息的改变相关。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也就是常说的习惯性流产,为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并可以按照习惯流产的时间点进行分类。常伴随大出血甚至休克等危险并发症,也容易导致影响孕妇生育,严重可导致患者终生不孕[1]。黄体酮作为孕激素中占比最大的激素,能够在孕期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本文通过观察2组不同剂量之天然黄体酮注射液应用于复发性流产对于患者的围妊娠期激素水平以及相关并发症、胎儿不良结局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中选取100例最终保胎成功的患者,且仅通过天然孕激素(黄体酮)作为保胎治疗药物者,其中50名作为对照组另外5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除此之外另选同时间于我院进行孕前检查并正常分娩的50例产妇作正常组。对照组孕妇中年龄23-38岁,平均(26.18±3.37)岁;自然流产次数:2-3次,平均(2.51±0.37)次;孕周4-8周,平均(5.29±1.37)周。实验组年龄23-39岁,平均(26.36±4.77)岁;自然流产次数:2-4次,平均(2.33±0.41)次;孕周4至8周,平均(5.24±1.67)周。正常组孕妇均无自然流产史,且为首次生育,年龄23-37岁,平均(26.18±4.31)岁;孕周:4-8周,平均(5.27±1.25)周。对照组及实验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2016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指南中标准确诊为复发性流产患者;②孕产妇年龄在22-40岁;③为早期习惯性流产患者,并且就诊时妊娠期(3-12)周之间;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心肺或肝肾出现严重功能障碍或是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治疗者;②伴有子宫器质性病变或是内膜异常病变者;③用药期间出现感染者;④夫妻中有染色体基因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结局者。各组孕妇除流产病史外于年龄、基础病史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可比性原则[2]。

1.2 方法。在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中选取100名最终保胎成功的患者,且仅通过天然孕激素(黄体酮)作为保胎治疗药物者,其中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20 mg/d的小剂量黄体酮(国药准字H33020829,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 mL:10 mg)(2支)肌注进行保胎治疗,另外5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40 mg/d(国药准字H33020829,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 mL:10 mg)(4支)的大剂量黄体酮肌注进行保胎治疗,除此之外另选同时间于我院收治的50例正常分娩之产妇作为正常组,并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进行用药前后的对比模型。除正常组外,对照组及实验组均每日用药一次,并连续用药21天(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于治疗前1天以及3个疗程共21天后统计孕妇各项孕激素以及相关指标,并对比分析;②统计并对比各组孕妇的围妊娠期情况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各项对比数据均通过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卡方检验处理研究中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处理研究中计量资料(),以最终统计结果P<0.05代表研究数据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对比各组孕妇治疗前后黄体酮LH以及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治疗前(约孕4-5周)LH以及HCG水平低于正常组孕妇,但经过21天的天然激素保胎治疗,2项数据均明显提升并且差异与正常组孕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3组孕妇治疗前后黄体酮(LH)以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

表1 对比3组孕妇治疗前后黄体酮(LH)以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LH(nmol/L) HCG(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59.36±13.38 103.392±21.84* 15158.17±1136.77 72318.26±2792.31*实验组 50 59.26±13.12 107.42±21.76* 15412.46±1128.28 72416.33±2217.86*正常组 50 61.24±13.32 108.36±21.63 17265.32±1138.54 72433.28±2573.16*

2.2 对比各组孕妇围妊娠期并发症以及胎儿不良结局概率对比。显示各组孕妇围妊娠期并发症以及胎儿不良结局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各项数据统计见表2。

表2 对比各组孕妇围妊娠期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

3 讨论

相关文献中指出,我国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且上升速度逐年增快,并同时提出,该现象可能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后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作息的改变相关。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也就是常说的习惯性流产,为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并可以按照习惯流产的时间点进行分类[4]。常伴随大出血甚至休克等危险并发症,也容易导致影响孕妇生育,严重可导致患者终生不孕。黄体酮作为孕激素中占比最大的激素,能够在孕期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并为胚胎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根据本文中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治疗前(约孕4-5周)的黄体酮(LH)以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低于正常组孕妇,但经过21天的天然激素保胎治疗,2项数据均明显提升并且差异与与正常组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同时各组孕妇围妊娠期并发症以及产后不良反应、胎儿不良结局概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5)。综上所述,本研究中40 mg/d以及20 mg/d的黄体酮剂量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均成功保胎,孕中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且产后母婴出现不良结局的差异与药物剂量无关。可见药物安全性较高,且药效明显,能够在孕早期帮助孕妇控制激素水平,使胎儿稳健成长,且治疗剂量的把控也在较为稳妥的范围内,但考虑患者始终为孕期治疗,且疗程较长,即使天然激素也应该首选小剂量治疗,故此本文旨在于对比剂量对于母婴结局之间的关系做对比分析,而剂量对于保胎效果以及黄体酮更深入的治疗效果,仍需要进一步做研究分析。

猜你喜欢
保胎黄体酮复发性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免疫球蛋白的远近期疗效观察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流产多是胚胎异常 别硬保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保胎维权: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