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面部走罐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7-21 09:51温颜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9期
关键词:黄褐斑柴胡皮损

温颜华

(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皮肤科,广西 防城港 538021)

0 引言

黄褐斑属于常见的皮肤系统疾病,疾病多见于的女性群体,且疾病在夏季高发[1]。黄褐斑的发病上,相关研究表明疾病同荷尔蒙改变、紫外线照射、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多种因素有关,疾病发病部位多在面部,这会对面部的美观度造成影响,尤其是对爱美女性而言,发病后身心常处在极度焦虑及抑郁的状态[2]。中医认为黄褐斑同肝、脾、肾等重要脏器关联紧密,肝郁血瘀型为疾病常见的类型,肝气不舒、情志抑郁导致气血瘀滞,从而导致黄褐斑生成,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念,中医提倡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方式,该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疗效,但需要患者经历很长的治疗周期,这让很多的女性患者难以接受[3]。随着中医对黄褐斑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本院提倡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部走罐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肝郁血瘀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组如下:实验组35例,年龄26-55岁,平均(41.2±2.3)岁;病程1-10年,平均(6.5±0.8)年。对照组35例,年龄27-57岁,平均(42.8±2.2)岁;病程1-9年,平均(6.3±0.6)年。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符合黄褐斑的诊断标准[4],证属肝郁血瘀证[5],女性,年龄18-60岁,近1个月未接受其他影响疗效的治疗方案,在研究前均向患者告知研究目的,患者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排除标准:男性,年龄18-60岁;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同时口服其他药物;对药物成分有过敏史;有精神病史。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中医治疗的方式,主要是使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方案,组方如下:柴胡10 g、香附10 g、白芍15 g、枳壳15 g、川芎15 g、当归10 g、白术10 g、生地黄10 g、陈皮10 g、夏枯草20 g、甘草6 g、薄荷6 g。失眠严重者加远志、合欢皮;烦躁易怒者加郁金;腹痛者加五灵脂、元胡;腰膝酸软者加补骨脂;月经失调者加鸡血藤、益母草。诸药加1000 mL水煎至400 mL取汁,分早晚两次温服用药,1剂/d,持续治疗3个月。实验组在对照组的中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面部走罐法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选择38-40度温水清洁面部皮肤,使皮肤毛孔扩张,涂擦橄榄油并用1号罐在面部进行走罐5 min,轻沿患者面部肌肉纹理走向与骨骼形态由内向外,在面部从上而下进行走罐,手法缓慢,力度适中,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致皮肤轻微发热或皮肤潮红即可。面部走罐频率2次/周,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告知患者避食有光敏作用的食物,以免发生光敏反应,避免过度暴晒,若感到面部不舒服,立即停止;此外加强同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予以科学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皮损评分采用黄褐斑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法(MASI)[6]具体见文献。皮损疗效评价标准[7]:以MASI评分作为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皮损的消退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皮损消退率≥90%;显效:皮损消退率≥70%<90%;有效:皮损消退率≥30%<70%;无效:皮损消退率<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本组总例数×100%。治疗后采取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对面部美观的满意情况,内容包括对日常交流的影响、对自我形象的影响、面部舒适度等,总分为100分,分成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与不满意(70分以下)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实验组患者经治疗,治疗总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治疗前后两组MASI评分变化对比()

组别 n 黄褐斑面积(cm2) 差值 皮损评分(分) 差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5 4.21±0.62 2.04±0.41 2.23±0.21 2.01±0.52 0.75±0.13 1.23±0.35对照组 35 4.23±0.63 2.46±0.45 1.81±0.18 2.04±0.53 1.36±0.17 0.81±0.31 t - 0.134 4.082 8.984 0.239 16.863 5.314 P - 0.894 0.000 0.000 0.812 0.000 0.000

2.2 黄褐斑面积、皮损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黄褐斑面积均较治疗前缩短,皮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实验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患者满意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总满意人数35例,总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总满意的人数30例,总满意率为85.71%,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面部美观的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的皮肤科疾病,对于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的观点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同长期紫外线照射、机体微生态环境失衡、血管内皮功能失常等因素有关[8]。其中内分泌紊乱是关键的诱因,主要是女性内分泌紊乱会使得皮肤及毛囊中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系统活性增强,促进黑素颗粒的生成及分泌,进而导致黄褐斑的形成[9]。

中医学将黄褐斑称作“蝴蝶斑”、“肝斑”,认为疾病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反应,疾病同阴阳、气血、脏腑及经络等失调有关[10]。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行血运,气滞血凝,气血运动阻碍会使得局部病变发生,此外女性情志不畅也可导致气血失和,从而引起疾病发生。柴胡疏肝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临床中推广将该组方用于黄褐斑的治疗中,组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香附、枳壳、川芎“ 使淤血去而新血生”,兼以调畅气血,生地黄、夏枯草、薄荷清热散结凉血,白术、陈皮、甘草健脾益气,从而使营血生化有源。以上诸药联用共奏理气活血、疏肝解郁及清热散结的功效。此外中药治疗还需根据患者症状随症加减,提高治疗效果[11]。面部走罐能开泄其局部汗孔,促进患者体内的邪气外排,改善面部血管的微循环,增强局部活血通络, 祛瘀生新之功效,从而达到气血调和,肌肤得以濡养并瘀散斑消。将面部走罐配合中药用于黄褐斑的治疗中,可发挥协同配合的作用,促进黄褐斑面积的消退,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总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较治疗前缩小,皮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在患者对面部美观的满意情况上,实验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充分提示采取中医联合治疗的方法对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针对肝郁血瘀型黄褐斑,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面部走罐的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促进黄褐斑的消退及改善皮损症状,提高患者面部美观度,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黄褐斑柴胡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柴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管理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柴胡种间序列差异及其遗传分化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