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和成功率的影响

2020-07-21 09:51方振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9期
关键词:胸痛成功率常规

方振根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急诊科,湖南 长沙 410008)

0 引言

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绞痛等危急重症极易有急性胸痛表现,患者具有危急的病情、较快的病情进展速度、复杂的病因,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对病情发展进行控制,对休克的发生进行预防[1]。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效果受到急诊科诊疗与护理水平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2]。本研究探讨了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和成功率受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急性胸痛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组:优化组50例;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组:常规组50例。优化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6-73岁,平均(48.3±8.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0 min-20 h,平均(11.2±2.3)h。在原发病方面,心绞痛17例,急性心肌梗死16例,自发性气胸5例,夹层动脉瘤4例,心肌炎3例,肺癌3例,肺炎2例。常规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7-74岁,平均(49.5±8.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0 min至19 h,平均(10.5±2.5)h。在原发病方面,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自发性气胸4例,夹层动脉瘤3例,心肌炎4例,肺癌2例,肺炎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经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确诊为急性胸痛;②均符合急性胸痛的诊断标准[3];③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肝肾功能异常;③有精神疾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在患者入院时为其简单、准确分诊,对抢救手术进行安排,对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以较快的速度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完善抽血、化验等操作。

1.3.2 优化组:①将医院专家邀请过来,培训急诊科所有护理人员,使其对急性胸痛护理知识与技术、优化护理程序进行熟练掌握,将胸痛症状、相关护理技能等明确下来;②对急诊护理处理进行优化。出车途中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使其积极安慰患者心理,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向现场抵达后第一时间让患者吸氧,为患者输液,安全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向急诊部发出通知,使其打开绿色通道,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其通畅的呼吸进行保持;③依据临床症状分急性胸痛为心源性胸痛、非心源性胸痛两种类型,对患者进行心肌检查、心电图检查等,以较快的速度将其胸痛原因明确下来,然后给予其对症治疗;④依据患者心理状态个体化疏导患者心理,促进其焦虑的减轻,对其病情进行缓解。

1.4 观察指标。①分诊评估、急救、急诊停留、住院时间;②抢救成功、死亡情况;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急救、急诊停留、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急救、急诊停留、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急救、急诊停留、住院时间比较()

住院时间(d)优化组 50 3.0±1.0 26.5±5.2 52.7±9.1 9.5±1.3常规组 50 4.7±1.5 39.0±6.0 69.5±9.7 13.2±2.3 t - 2.776 4.303 4.541 3.182 P - <0.05 <0.05 <0.05 <0.05组别 n 分诊评估时间(min)急救时间(min)急诊停留时间(min)

2.2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死亡情况比较。在抢救成功率方面,优化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在死亡率方面,优化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死亡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优化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下患者依次排队就诊于分诊台,医护人员无法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及时了解,造成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等急重症患者最佳治疗时机丧失,患者缺乏良好的预后[4]。同时,一些工作遗漏或重复,护理人员没有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没有恰当统筹安排时间等,浪费了宝贵时间,使患者的急救时间延误[5]。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一方面促进了护理人员认识急性胸痛常见病因、症状特点等内容程度的增强,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水平、分诊准确性的提升,此外还促进了护理人员评估疾病、初步分诊时间的缩短,从而促进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抢救过程中时间浪费的减少,将更多宝贵时间争取给抢救患者的工作[6]。相关医学研究表明[7-8],在急危重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促进分诊时间、患者等待时间的缩短、抢救成功率的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的减少,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促进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经济负担的减轻。

本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急救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急诊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在抢救成功率方面,优化组为96.0%(48/50),常规组为86.0%(43/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在死亡率方面,优化组为4.0%(2/50),常规组为14.0%(7/5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促进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时间的缩短、抢救效率与成功率的提升、住院时间的缩短。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下护理人员依据候诊患者主诉、病史、相关检查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使患者排序就诊,能够将病情危急的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区分出来,然后对进一步的确诊检查及急救措施进行完善,从而促进患者等待时间的缩短、抢救成功率的提升[9]。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优化组为12.0%(6/50),常规组为36.0%(18/5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促进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减少,进而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促进患者经济负担的减轻。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下护理人员在抢救与留观期间将急救准备、预见性护理做好,实时观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协助医生给予其对症处理及溶栓、介入等专业治疗能够促进疾病损伤患者程度的减轻、心力衰竭、休克等发生的减少[10]。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较常规护理流程更能有效提升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和成功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胸痛成功率常规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常规之外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有些胸痛会猝死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
别受限于常规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