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2020-07-21 09:51黄小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9期
关键词:负性眼部循证

黄小琼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荆门 448000)

0 引言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变表现为眼部出血、渗出、水肿、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视神经病变等,具有极高的致盲率[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通过护理干预以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的常规护理虽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但这还远远不够,为深入发掘更加有效的护理方式,本文将以8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为对照,探讨循证护理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干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以及循证组,每组各有患者41例。其中常规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31-78岁,平均(53.79±8.35)岁;病程0.5-6年,平均(3.02±1.57)年。循证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35-73岁,平均(51.27±7.69)岁;病程0.5-5年,平均(3.13±1.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均伴有视力下降、失明等症状。②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对研究内容非常清楚。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意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者。②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眼部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常规组:予以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①眼部护理:定期对眼部进行清洁,做好保护措施,及时换药等。②预防感染: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常开窗保持空气清新,控制室内温度、湿度等;严格的无菌观念,注意患者全身及局部的清洁工作。③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变化,定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进行用药指导、预防并发症等。循证组:予以患者临床循证护理干预。确定循证问题:患者入院,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疾病的相关发生、发展过程及个人体质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联系主管医生及护理组长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确定循证依据。⑵制定护理措施:依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健康宣教:患者入院以热情、亲切的语言招呼接待,向其介绍周边环境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友谊,定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及治疗护理措施等健康宣教。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时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解答其疑惑,及时予以心里疏导,安抚异常情绪,联合其家属不定时予以鼓励、暗示治疗效果等。③眼部护理:对患者眼部进行细致护理,眼部用药时应细致观察眼部分泌物颜色及量的改变,以对用药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旦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做好眼部清洁及保护措施等。

1.4 评判标准。①采用低视力生活质量量表(CLVQOL)[3]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视功能,总分为100,分值越高表明视功能越佳。②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患者分值的高低与负性情绪的轻重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所得临床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处理和分析,用均值±标准差()表示CLVQO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功能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LVQO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循证组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视功能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视功能的比较()

组别 眼数 CLVQOL P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 82 61.73±5.62 73.25±7.13 <0.05循证组 82 62.14±5.79 85.69±9.77 <0.05 P - >0.05 <0.05 -

2.2 负性情绪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但循证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的比较()

组别 例数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 41 68.25±7.23 47.28±5.11 75.63±9.21 51.28±4.64循证组 41 67.81±7.31 35.69±3.36 75.19±9.15 40.12±3.85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不管是视功能的比较还是负性情绪的比较均显示循证组的护理方式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循证组患者接受的是临床循证护理干预,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机体素质、心里承受能力等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护理措施[4]。与常规组相比循证组定期的健康宣教可使患者对相关疾病及治疗护理措施有所了解,以增强治疗信心;及时必要的心理护理可及时安抚患者的负性情绪,医务人员及家属的鼓励及暗示极大地增强了治疗信心,所以循证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表2的数据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再予以细致精密的眼部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眼部用药作出相应调整,做好眼部清洁及保护对患者视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8],表1循证组患者干预后的CLVQOL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恢复患者的视力水平,可明显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负性眼部循证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循证护理》稿约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窥见眼部瑜伽
美目莫忘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