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K元素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影响

2020-07-24 05:59于占晶
河北果树 2020年3期
关键词:抑制率斑点菌丝

于占晶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河北衡水 053000)

苹果在我国是最普遍栽培的果树之一,属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果实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1]。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目前我国各苹果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2]。由苹果致病型(异名引起的苹果斑点落叶病最早于1905 年在美国密歇根农业实验站发现,1924 年在美国首次报道,并将该病原命名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丝体的越冬是通过潜伏在落叶上进行的。第2 年春天,风把潜伏在落叶中的病菌孢子吹散,在空气中大量传播。等到苹果树开花后,病菌孢子开始对新梢进行初次侵染,一旦形成降雨后菌丝体会再次扩散,形成二次侵染,这个时候极易引起发病。北方许多果园病叶率非常高,有的果园病叶率竟达90%以上,平均每个叶片有十余个病斑。苹果树叶大面积脱落,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常造成苹果树势衰弱,影响来年长势和花芽形成。因此,及时掌握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十分重要[4~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物理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7]。N、P、K 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必不可缺的微量元素,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植物的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联系[8]。K 肥的合理施用也能够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引发的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王波等研究发现,玉米纹枯病菌菌丝的疏密程度和生长快慢均受到不同C、N源的影响,其菌丝的疏密度也影响着菌核的数量和重量[9]。N、P、K 元素的含量与苹果树病害关系中,当感染苹果褐斑病时,健康植株叶片上K 元素的含量要高于感染的植株叶片K 元素的含量。感染轮纹病时,染病的叶片K 元素含量往往低于健康叶片K 元素含量。同时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病情加重往往与 K、Ca、P 元素缺乏有一定的联系[10~11]。

1 材料与方法

表1 供试试剂名称、剂型、厂家信息

1.2 供试培养基的制备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半量培养基:马铃薯去皮后称量100 g,把切成小块的马铃薯放入锅中,加入1 000 mL 无菌水,煮沸30 min。用纱布滤除马铃薯残渣,然后加入琼脂17 g,葡萄糖10 g。混匀后分装,同时加入7 个不同浓度的N、P、K(表2)。分装后在0.103 Mpa,121 ℃下高压蒸汽灭菌20 min。

表2 N、P、K 含量及其对应化学试剂含量 /(g/L)

1.3 N、P、K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影响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 种不同浓度的N、P、K 元素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的作用,打开超净工作台紫外线杀菌30 min,将加入不同浓度 N、P、K 元素的半量 PDA 培养基加热熔化后倒入直径为9 cm 的培养皿中,每个处理设3 个重复,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待其凝固后,用直径5 mm 的打孔器在活化好的病原菌菌落边缘打取菌饼,倒置接种到培养基平板中央,倒置于25 ℃恒温箱中黑暗培养,48 h开始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隔24 h观察测量1 次并记录数据直至菌落铺满培养皿。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100%

1.4 数据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SPSS 20.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水平均为 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N元素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影响 用第7 d测量所得数据结合SPSS20.0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不同N 元素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N 浓度为1.00 g/L 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到了21.28%。N 浓度为5.00 g/L 时抑制效果次之,抑制率达到了18.80%。15.00 g/L 抑制效果最差,仅为3.96%。N 浓度 1.00 g/L、5.00 g/L 与 CK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菌丝直径差异性显著,与其他浓度差异不显著。浓度为 23.00、20.00、15.00、10.00、2.00 g/L 时,菌落直径差异性均不显著。

表3 N 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影响

2.2 P元素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影响 用第7 d测量所得数据结合SPSS 20.0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可见表4。不同 P 元素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落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P浓度为3.30 g/L 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到了27.89%。P 浓度为1.00 g/L 时抑制效果次之,抑制率达到了17.77%。浓度为3.80 g/L 抑制效果最差,仅为5.37%。浓度4.60 g/L 和1.00 g/L时与CK差异性显著,与其他不显著。浓度4.20、3.80、3.30、2.80、2.00 g/L 与对照以及相互之间差异性均不显著。

表4 P 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影响

2.3 K元素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影响 用第7 d测量所得数据结合SPSS 20.0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可见表5。不同浓度的K 元素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落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均较差,其中K 浓度为10.00 g/L 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仅为2.28%,浓度为20.00 g/L 抑制效果最差,抑制率仅为0.41%。浓度10.00、5.00、2.00 g/L 与 CK 差异性显著,与其他浓度相比差异不显著。浓度37.00、26.00、20.00、15.00 g/L差异性均不显著。

表5 K 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N元素浓度为1 g/L时,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生长最慢,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21.28%。15.00 g/L 抑制效果最差,仅为3.96%。P 元素浓度为3.30 g/L 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到了27.89%。3.80 g/L 抑制效果最差,仅为5.37%。K 元素浓度为10.00 g/L 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仅为2.28%。从整体来看,N、P 元素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K 元素的抑制作用最差。5 d 以后,所有浓度的N、P、K 元素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均出现抑制作用,但不同浓度抑制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是否可以通过适当增加N、K、P 元素含量,减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抑制率斑点菌丝
可爱的小斑点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双酶水解鱼鳞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研究
血栓弹力图评估PCI后氯吡格雷不敏感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斑点豹
蔬菜使用不同处理方式对农药残留影响的研究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食品快检中酶抑制率的测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