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 转 跑 轮
——混龄游戏活动

2020-07-29 08:10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幼儿园郑祎岚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琳琳竹筒木工

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幼儿园 郑祎岚

一、活动缘起

周末,中班幼儿曼曼的妈妈给曼曼买了一只小仓鼠。周一,曼曼和好朋友分享这个消息,引起了很多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围着曼曼不停地讨论着关于小仓鼠的话题:有的幼儿说要做滑梯给小仓鼠,有的幼儿说要给小仓鼠做一个秋千……

幼儿帮小仓鼠做玩具的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活动过程

(一)跑轮初体验

祺祺准备给小仓鼠做一个跑轮。祺祺直奔装有圆形木材的大篮子,找到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木块。他将圆木块并排立在地板上,中间大概间隔10厘米。他两手分别扶着一个木块,试图放手将木块立在地上,试了好几次,没有成功。他转头对旁边的沫沫说:“沫沫,你可以过来帮我扶一下吗?”沫沫欣然同意。祺祺找来透明胶带,试图固定两个木块,第一次胶带太短了,第二次放手的同时木块就倒了,第三次祺祺在两个木块中间贴了好几条胶带但仍旧没有成功。祺祺找来双面胶和泡沫胶,增加固定面积、改变固定位置,反复尝试了多次,还是没有成功。沫沫失去耐心,和祺祺打完招呼就离开了。失去帮助的祺祺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忽然灵机一动,将两个木块同时往里靠在一起,没有倒!“我的跑轮成功了!”祺祺开心地欢呼着。

游戏中,祺祺能主动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具有初步的游戏计划能力。他在固定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问题,但能不断地尝试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不放弃,并懂得寻求同伴的帮助。祺祺发现透明胶带与双面胶均不能隔空固定圆木块。这个发现对他已有的固定经验形成了挑战。哪种材料适合使用透明胶带与双面胶来固定?隔空固定有什么条件?需要增加辅助物吗?还有哪些固定的方法?这是幼儿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中班幼儿固定的技能比较单一,欠缺合理选择辅助工具的经验。为此,教师利用集中分享时间介绍了防水强力胶、钉子、胶枪等固定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将使用步骤图打印成册供幼儿自主学习。教师还将不同重量、不同粗糙程度的木材及多种固定材料与工具投放到区域,支持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与工具,探索固定的方法。

在游戏后的讨论时间,针对“在游戏中遇到困难除了可以找同伴帮忙,还可以怎么办?”这个问题,幼儿提出能否邀请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游戏。总体而言,受年龄特征及发展水平的限制,中班幼儿比较欠缺使用工具的能力与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在讨论中能发现问题,并提出合适的建议——与大班幼儿一起游戏,这超出了教师的预期。教师积极支持幼儿的游戏意愿,即邀请大班幼儿一起参与游戏,采用混龄游戏的方式继续给小仓鼠制作跑轮。

(二)我的跑轮转起来啦!

大班幼儿哲哲看到祺祺做的跑轮后,也想尝试制作一个跑轮。哲哲一手拿着钉子,一手拿着锤子,想把两个大小不一的圆木块按照上小下大的顺序重叠固定在一起。他试了几次,没锤几下,钉子就向一边歪着倒了。一旁的大班幼儿琳琳说:“钉子要直直地拿着,不然一下就歪了。”哲哲听从琳琳的建议,调整了钉子与木材的角度,又试了三四次,仍旧没有成功。“这个木块实在太硬了。”哲哲嘟囔道。他想了想,对教师说:“老师,能帮我打个孔吗?我知道有一个专门打孔的机器。”教师回答:“你说的机器是手摇钻吗?那我们一起试一试。”在教师的帮助下哲哲成功利用手摇钻在圆木块上钻了个孔。

有个孔,钉钉子就简单多了。没一会儿,哲哲就将钉子的大部分钉进了木块,只剩下五分之一没有钉进去。哲哲将跑轮翻过来查看,旁边的中班幼儿晨晨突然说:“小圆木块动了。”哲哲再次翻转,发现小圆木块果然向外滑动了一些。哲哲干脆将整个小圆木块往外拉,在这个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小圆木块转起来了。他激动地和大家分享:“你们看,我的跑轮转起来啦!”

在分享时间,哲哲的双圆跑轮获得了大家的赞叹与掌声,大家纷纷表示想尝试制作会动的跑轮。

哲哲能带着制作跑轮的目的,主动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具有一定的游戏计划能力。他能手眼协调地使用钉子进行固定,在多次尝试钉钉子的过程中能将两种固定工具组合起来固定木块,创造性地制作会动的跑轮。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打孔有困难时懂得寻求教师的帮助。

从哲哲的表现可以看出,幼儿木工工具的使用技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应帮助幼儿尝试使用手摇钻,并渗透相关的安全知识,让幼儿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尝试使用手摇钻。同时,教师要丰富幼儿关于摩擦力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根据木材的厚薄、硬度等特性以及制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鼓励幼儿用更加丰富的工具和多元的材料大胆创作。

幼儿对制作跑轮有浓厚的兴趣,跑轮的呈现形式有哪些?如何引导幼儿利用材料、工具创造性地制作跑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于是,教师建立了木工亲子交流小组,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家园合作,请家长到宠物店实地参观或上网查找跑轮的相关图文资料,帮助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与收获画下来。

(三)花样跑轮

周一,幼儿拿着自己的记录,交流周末参观的收获。幼儿一起做好新的游戏计划后,开始了今天的木工游戏。

大班幼儿小谢拿着三根一样的小木条不停摆弄着,不断调整木条连接的角度,边试边嘟囔:“我妈妈说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可是这个有点细啊。”过了一会儿,小谢将三角形底部的木条更换为大约有三倍宽的小木板,并请中班幼儿晨晨帮忙在接口处用强力胶进行固定,制成三角架。小谢用相同的方法又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架,之后拿来一根圆木棒,尝试着调整两个三角架间的距离,直至木棒的两端与三角架的顶点相吻合。接着,他将木棒穿过一个空心的竹筒,再将木棒的两端固定在两个三角架的顶端,并按照黄、橙、蓝、绿的顺序对称装饰三角架的两边,最后用松果装饰在三角架底部(图1)。

一旁的大班幼儿琳琳也在不断调整两根木条的连接位置。经过多次尝试,琳琳最终决定将两根木条以90°连接的方式钉在一起,变成一个直角,并将直角一边的顶端用强力胶固定在一块正方形底板上,最后将装饰好的竹筒挂在直角的另一边上,一个新的直角跑轮做好了。琳琳试着转动竹筒,没转一会儿,竹筒就顺着木条滚落到地上。中班幼儿晨晨说:“这样小仓鼠会掉下来的。”琳琳想了想,又拿了一个小木块用双面胶固定在木条顶端,这样竹筒在滚动时将受到小木块的阻挡,被成功地固定在木条上,幼儿再也不用担心小仓鼠会从跑轮上掉下来了(图2)。

游戏结束后,幼儿提出想让小仓鼠玩一玩新制作的跑轮。

图1

图2

游戏前幼儿能自主制订游戏计划,游戏时他们能按照计划主动寻找圆形木块、竹筒、木条等自己需要的材料。他们能创造性地制作跑轮,不但运用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对称装饰等,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积累了相关的物理经验,如重心与平衡、转轴的使用等。最让教师惊喜的是幼儿能充分迁移已有的游戏经验,创造性地用固定小木块的方法解决了竹筒的惯性滑动问题,从单纯的物体间固定到通过固定辅助材料,从而达到固定物体的目的。幼儿在制作中获取了关于固定的新认识与新经验。

在分享时间,教师请琳琳分享了固定竹筒的方法,然后简单解释了重力平衡的原理以及转轴原理在制作跑轮中的使用,促进幼儿经验内化。

制作跑轮的游戏源于幼儿的生活,也应回归幼儿的生活。为小仓鼠制作的跑轮玩具,应该让小仓鼠玩一玩,看看好不好玩,这是幼儿在游戏中迫切的愿望。教师为了支持幼儿在游戏中自主生成的需求,决定满足幼儿请小仓鼠试玩的愿望。

(四)玩转跑轮

曼曼如约把小仓鼠带到幼儿园。哲哲迫不及待地将小仓鼠放到跑轮上,可结果是圆木块太高仓鼠爬不上、竹筒太重小仓鼠爬不动。大家显得有点失落。

这时,琳琳走到材料区“挑三拣四”,不停地更换竹筒,试了七八个之后终于找到满意的。琳琳拿着新竹筒走到直角跑轮边上,一边更换竹筒一边说:“这个是最轻的了,小仓鼠应该可以跑起来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换一个更轻的材料。”晨晨说。换什么材料?到哪里找?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哲哲:班上的纸卷芯很轻。

妮妮:材料区的泡沫也很轻。

琳琳:透明的黏土盒子也可以。

祺祺:可是黏土盒子的底部是连在一起的。

小谢:可以像之前做机器人一样,把底镂空。

根据讨论结果,大家分头寻找材料并一一尝试:换个泡沫芯,太小了;纸筒试一试,还是太重了;透明的黏土盒子加工成跑轮,小仓鼠会喜欢吗?“哇,仓鼠动起来了!”幼儿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木工坊,久久不绝于耳。

小仓鼠的到来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愿望,也是幼儿检验自己劳动成果的好时机。为小仓鼠制作的跑轮玩具合适吗?结果是否定的。但是幼儿并没有因此放弃游戏。相反,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重量,发现小仓鼠跑不动的原因,积极思考并跳出木工坊现有的材料限制,分头在幼儿园内寻找合适的替代材料,从而对跑轮进行调整。

教师在之后的游戏中尝试提供更多的树枝、芦苇、麻绳等自然材料,以及活动卡尺、卷尺等测量工具,继续丰富幼儿木工制作的经验,鼓励幼儿用更加丰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地创作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木工作品。

三、活动总结与反思

在制作跑轮的游戏中,幼儿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第一,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游戏计划能力明显增强,遵循着“有目的地选择制作材料→有目的地制作→能够按照设计进行制作→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积极反思并及时调整”的顺序,并乐在其中。第二,在混龄游戏的模式中,幼儿的学习品质得到发展。在混龄的木工游戏中,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互补,并且能够协商分工、互帮互助。第三,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新想法,在“怎么固定跑轮→跑轮动起来→制作适合小仓鼠的跑轮”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并积极尝试,从刚开始寻求同伴与教师的帮助到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集体商量、分工策划中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在模仿创作的过程中,幼儿的制作技巧提高了。幼儿最初只是简单地运用胶带进行组合固定,随着作品越来越复杂,他们开始使用钉子、手摇钻等固定工具。出于对制作跑轮的喜爱,幼儿尝试制作三角架、进行直角连接。尤其在游戏后期,幼儿能够根据仓鼠试玩的实际情况对跑轮进行调整与改良。幼儿的制作技巧不断提高。

在支持、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可取之处在于:第一,追随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支持游戏不断发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与游戏材料的互动情况,发现幼儿对“小仓鼠的玩具”有浓厚的兴趣,鼓励幼儿尝试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并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提出的新想法,促进游戏不断发展。第二,捕捉合适的介入点,及时提供经验和物质支持。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发现游戏中幼儿缺乏工具使用经验就及时开展相关活动,并补充工具种类;丰富幼儿关于重力与平衡的概念,帮助幼儿理解转轴原理以及摩擦力现象,支持幼儿解决问题。

教师行为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对于木工制作虽然有所了解,但是不精通,缺乏实际制作的技巧和经验。因此,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才能更加专业地指导、支持幼儿。另外,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事实上可以请精通木工的家长到园里指导幼儿学习使用木工工具以及一些木工制作的技巧。

猜你喜欢
琳琳竹筒木工
椰奶饭
牙印之谜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做竹筒小台灯
黄木工
黄木工
纪宇:木工让我寻找到自己
树叶哭了
香喷喷的竹筒饭
只是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