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灵动性探究

2020-08-02 10:51马立新
江西教育C 2020年7期
关键词:德育信息技术

马立新

摘要:随着全球网络化、智能化及终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德育活动中,实现德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凸显和激活德育的灵动性,既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培育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强的特点,创设灵动的育人文化氛围;利用信息技术直观、鲜活的特点,打造灵动的高效德育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超时空的特点,搭建灵动的家校共育平台;利用网络资源开放、共享等特点,开发灵动的校本德育课程:如此德育才能更加灵动,更具魅力,更加出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   灵动性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教育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学校德育工作既获得发展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要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以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因此,学校德育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度融合,更加注重和彰显德育的鲜活性、灵动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定好坐标,筑牢基础。

一、创设灵动的育人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具有凝聚、调适和塑造功能,信息技术为学校的德育文化建设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性强的特点,助推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环境育人功能将更加凸显,更加灵动。

一是有效地利用校内外的电子显示屏,凸显育人功能。根据“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以及法治、环保等主题活动,适时滚动播放励志修身的名言警句等,营造蓬勃向上、富有生机的校园文化。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彰显育人特色。我们结合校情实际,在校园网站开设了国学盛典、文学天地、音乐长廊、校园新闻等板块。如“校园新闻”板块,注重校园热点问题,提供校园的最新动态,师生可以实时掌握校园新闻和事件,了解校园最新进展和变化,通过新闻的舆论引导,培养学生“以校为家,爱校如花”的思想美德。三是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我们不仅将校园内外、教室内外的文化墙、法治教育宣传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以及电子显示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资源有机整合,而且将校训、校徽、班训、班歌融入校园文化,使之做到图文并茂、声色兼备、点面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媒介、全时空的育人格局,使文化熏陶、环境育人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打造灵动的高效德育课堂

多媒体电化教学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由繁到简、由深到浅、由抽象到直观、由无声到有声、由文字到图像,从而达到深入浅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中,我们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和挖掘教育资源等,使课堂更加立体和丰满,更加灵动,更具有感染力、影响力。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声光影像等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验、认知、感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论观点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而且也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收到了联系实际、明辨是非的良好教育效果。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和拓展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拓宽知识面,丰富德育资源,同时又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近距离挖掘和发现教育资源,通过整理,使之在课堂上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简约高效的德育课堂。PPT、投影、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集声光影像文字等为一体,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打动和震撼学生的心灵,可以将教师和学生从繁杂的说教、听写等程序中解脱出来,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得到全面贯彻实施,为打造简约高效课堂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搭建灵动的家校共育平台

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给教师的家访、家校联系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校信通、组建微信群等形式,则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可以消除地域和时间的制约,可以第一时间互通信息,方便家长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以及思想、生活动态等情况,同时也便于教师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便于家长和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育和引导。“家委会委员群”“新父母课堂”“班级微信群”等家校共育平台的建立,拉近了家校距离,增强了家校合力,为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四、开发灵动的校本德育课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积极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手段,充分挖掘德育课程所必须具备的生活资源、学习资源、环境资源等,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发符合地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课程,构建起多元的灵动德育课程体系,为学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我们开发出具有层递性、连贯性的德育校本课程“德育小晨会”。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学校和班级实际,自行设计和实施德育校晨会活动,做到了周周有主题、天天有内容,使德育晨会课形成一条线,连成一片网,学校的德育风生水起,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其次,积极研发和实施“德育电影微课程”,围绕“梦想的种子、执着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战胜自己、寻找幸福的真谛”五个板块,选择国内外优秀影片,与育人目标有机整合,隔周一次,坚持不懈,不断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范畴,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精心编写了《快乐家务系列活动指南》,围绕“摆放碗筷、整理床铺、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等生活主题,集动手、动脑、益智于一体,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廖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余作棒.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169-170.

[3]张秀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4):112.

[4]沈建山,刘东.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创新机制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術教育,2009(09):57-58.◆(作者单位:河南省修武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电化教育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新模式研究”(JKGHDHZX-05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德育信息技术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