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导”出精彩地理

2020-08-02 10:51郭伟平
江西教育C 2020年7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思维导图

郭伟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这一高效的教学工具被引入各学科课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中地理有着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地理知识层级化、条理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地理  思维导图  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学工具,受到了各个学科教师的关注。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巩固与理解,已成为各科教学的常用手段。

一、着眼发展,以思维导图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各个单元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一)化繁为简,形成知识体系

地理知识是繁杂琐碎的,但是形成知识体系后就可以化繁为简,将繁杂的知识点置于简洁的体系中,可以使学生记忆更加牢固。比如在教学“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这一单元内容很复杂,既涉及气温的变化,又涉及气温的分布,气温的变化又包括测量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等,气温的分布则包括空间分布、等温线等。笔者采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化繁为简。首先要求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关键词“气温”。要想了解氣温的变化,首要工作必然是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就可以得到日变化,再进一步可以得到气温年变化情况。接下来,学生再联系每个地区的气温变化特点,分析气温的空间分布,总结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图,再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得到等温线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围绕“气温”这一关键词,整个单元的知识就形成了一个体系,繁杂的知识点被一个体系所涵盖。

(二)有效整合,提取关键信息

通过建立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所有已知信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提取关键信息。比如在教学“海陆的变迁”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和科学探究精神,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这就需要学生整合教材内容,提取出关键信息,并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学生们阅读教材,以“海陆的变迁”为中心建立思维导图。“海陆的变迁”从字面上理解即大海与陆地的变化与迁移,学生们首先发现陆地上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证明现在有些陆地很久以前可能是海洋。然后学生对“大陆漂移假说”就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到了板块的运动。

二、贯穿始终,以思维导图提升课堂效率

地理知识以其难度大、细节多的特点一直受到许多学生的诟病,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主绘制,助力课前预习

学生在预习时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更快地把握知识的脉络,找到自己不熟悉或不理解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澳大利亚”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并为学生提供了“位置地形、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气候河流”四个关键词。学生们在笔者的提示下进行了认真的预习,并绘制了思维导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们发现了疑难问题,如: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为什么澳大利亚有那么多羊和野生动物?笔者对学生这些疑难问题进行了点拨和引导,学生们听得很起劲,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二)融会贯通,对比知识异同

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比较知识点之间的异同,能够加深理解。比如在教学“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差异以及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特点,笔者让学生绘制了思维导图,从自然特征和农业等方面对南北方进行比较。比较之后,学生们发现我国东南沿海更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多一些。

(三)联系生活,尝试学以致用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指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尝试学以致用,巩固学生学习的基础。比如在教学“自然灾害”一节,笔者首先为学生介绍了教材中提到的常见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笔者利用思维导图讲解了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的分布,然后带领学生分析了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学生们都意识到了自然灾害的危害。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方法预防这些灾害,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笔者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的防范措施,学生们认真思考,积极回答,列举出种种防范措施。地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将地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建立联系,以思维导图梳理层级关系

思维导图除了在预习和课堂教学时可以大显身手,在复习时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其思维形象化的特点适合建立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各单元之间的层级关系。

(一)框架复习,逐一分类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逐一分类,使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比如在进行“世界地理总论”这一部分的复习时,笔者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知识框架,将知识分为“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部落”“合作与发展”这几个模块,将“世界地理总论”的知识都置入这一框架中。笔者让学生自行回忆并制作思维导图,用所学知识补充这一框架。如“大洲与大洋”和“海陆的变迁”属于“陆地与海洋”这一模块,“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等属于“天气与气候”这一模块。在绘制和补充的过程中,学生脑海中就建立起了全面的知识体系。

(二)习题复习,迁移运用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把握知识的脉络。在进行习题复习时,学生就可以梳理清楚问题的思路,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从而解决问题。比如在复习“地球的运动”时,笔者要求学生利用所绘制的七年级上册的思维导图来回答问题: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地球公转又是什么方向?笔者要求学生迁移运用整本书的知识,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自西向东”这一答案,并告诉笔者这是他们根据“天气与气候”这一模块的知识得出的结论。

(三)专项复习,化“零”为整

在进行专项复习时,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地理知识系统化。比如在复习“地图”这一专项知识时,笔者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椭圆,并大致标出了五大洲的位置,学生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为这张图画上经纬线。笔者把中国的位置放大,学生们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等地绘制了等高线,并画出了各个气候的分布范围,大致画出了一些等温线。在绘制过程中,学生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提高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将知识化繁为简、有效整合,提升思维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并结合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在框架复习、习题复习、专项复习中梳理层级关系,可以使枯燥、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简洁,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童凌燕.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复习中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2017(12).

[2]赵永胜.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刍议[J].新课程导学,2017(12).

[3]刘建秀.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