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0-08-04 15:23余芳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白细胞支原体计数

余芳

玉溪市中医医院检验科,云南玉溪 653100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科属于常见的疾病,以5~15 岁的儿童为主要的发病群体,该病的起病较为缓慢,且患儿在发病的时候,会有发热、咳嗽、无力等情况,肺部体征并不明显, 只有通过对患儿的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并且和胸片进行结合才能进行病情的确诊[1]。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程时间比肺炎长,所以需要及时的进行诊断,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已经成为临床医生研究的热点[2]。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 年11 月—2018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60 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以及同期60 例健康儿童的病历资料,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择取60例以及60 名健康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设定为研究组,健康的儿童设定为对照组。

对照组:男30 名,女30 名,年龄在6 个月~13 岁之间,平均年龄(5.36±0.42)岁;

研究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在7 个月~12 岁之间,平均年龄(5.55±0.51)岁。 该组的患儿在就诊的24 h 之内进行了静脉采血,利用凝集法进行血清的MP-IgM 的检测,实验的结果证实血清的MP-IgM>1:80 则为阳性。

两组患儿的资料数据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结入标准:肺炎支原体肺炎:经过病情的诊断标准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 年版):患儿在临床上出现了明显的肺炎的表现以及影像学上的变化[3],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查进行结合确诊为肺炎支原体。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精神障碍等患儿。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清晨进行静脉血液的采集, 对患儿进行血液常规的检测以及血清C 反应蛋白的检测[4],利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测定法进行C 反应蛋白的检测, 并且利用全自动的白细胞计数和试验的试剂进行血液常规的检测,以上所有的操作过程严格按照实验标准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 包含C 反应蛋白阳性率、C 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中性细胞分数均升高、 中性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计数。 其中C 反应蛋白的水平一旦超过了每升10 mg 即为阳性标准; 白细胞计数在 (4~10)×109/L;中性细胞的参考范围:患儿>6 岁,范围在0.50~0.71 之间;<6 岁,范围在0.21~0.41 之间。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相关数据经分析与汇总以后均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儿的中性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资料以(±s)表示,数据间比较用t检验,两组患儿的C 反应蛋白阳性率、C 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中性细胞分数升高率计量资料以[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C 反应蛋白阳性率、 中性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中性细胞分数均升高比对照组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10.17±3.22)×109/L 高于对照组(9.16±3.17)×109/L,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31,P=0.086); 研究组中性细胞计数(0.65±0.30)×109/L 高于对照组(0.41±0.25)×109/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0,P=0.000)。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est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3 讨论

这几年对于肺炎支原体的研究不断地深入, 但目前医学上对于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比较倾向于免疫学发病的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肺炎支原体直接入侵学说, 这里面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更加地透彻[5],医学上认为是多个脏器的损伤造成的免疫混乱,并且支原体的感染也是造成慢性咳嗽发病的危险因素。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的名称, 其中支原体自身比细菌小,大过病毒,属于最小的且能够独自存活的原核生物[6]。 肺炎支原体对人体进行感染之后,一般情况下,会有2~3 个星期的潜伏期, 会让被感染者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例如咽炎、鼻炎、毛细支气管炎等,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造成感染者出现支原体肺炎,但也存在30.00%的感染者没有出现临床症状。 在儿童发病的群体中,患儿会有发热、咳嗽等情况产生[7],大概会有3%~10% 的支原体感染患儿出现支原体肺炎。 因为儿童在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项指标和成年人会有明显的不同, 儿童身体的免疫能力普遍较弱, 特别是呼吸道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发育并不完全。 因此,需要尽快地进行诊断,这样才有利于提升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的效果。

C 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血清反应蛋白,当出现感染、梗死、免疫复合物沉积等都会造成血清水平出现剧烈的升高现象。 CRP 属于急性时反应蛋白,一般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含量比较少[8],但一旦出现了急性创伤或者感染的时候,人体的血浓度会马上升高。有相关的实验数据显示,CRP 水平不会因为感染者的年龄、贫血、性别等原因所影响, 这一项指标可以作为细菌以及非细菌感染的鉴别的辅助鉴别,并且,CRP 水平在炎症的判定中对于损伤程度的鉴别也有一定的作用。 有多项资料显示,细菌性的感染会造成CRP 的升高, 对于病毒造成的感染其对患者的血清变化影响并不明显或者基本保持不变[9]。

在该次实验数据中, 研究组的C 反应蛋白阳性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 研究组的中性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 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中性细胞分数均升高率43.33%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 该项结果说明,CRP 的升高和免疫的损伤有着紧密的联系,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时候,CRP 出现了明显的升高从另一个角度也证实了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损伤机制。 另外该次实验数据还证实了,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组间不具备差异(P>0.05)。说明了血清CRP 水平能够较好的作为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依据, 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血液常规白细胞计数的意义并不大, 不能够很好地判定患儿是否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可以对患者进行C 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检测,这样实验的准确性高,不会出现较多误差, 单一的使用其中的某一项检测均会因外界原因产生一定的误差,不利于诊断。 该次实验数据和方海鹰学者[10]在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一文中,将80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感染组)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85 例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超敏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并且对比两组患儿的C 反应蛋白的水平、外周计数。 结果显示,感染组的C 反应蛋白阳性率为41.25%高于对照组5.88%(P<0.05)。感染组的白细胞为(8.3±4.2)×109/L 高于对照组(7.2±3.7)×109/L(P<0.05),再次证明,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超敏C 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检查,可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C 反应蛋白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这一指标参数,可以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较好依据。 并且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最好是进行C 反应蛋白以及血液常规检测的联合, 这样有利于提高疾病的判断准确性, 未来也邀请更多的医护人员参与到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患儿C 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的检测研究中, 为医学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提供更多有效的医学数据,减少患儿的痛苦,使其能够尽快的恢复健康,缩减病程时间,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白细胞支原体计数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