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分析

2020-08-04 15:23王虬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髋臼

王虬

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脊柱关节外科,山东临沂 27603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属于风湿病的范畴, 是一种以脊柱病变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常累计到骶髂关节、髋关节以及周围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原因尚不明确,其多见于青年男性,患者早期可没有相关临床症状,后期可有腰背部疼痛、僵硬以及脊柱畸形等临床表现[1]。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若治疗不及时或是治疗不当,不但会影响到患者的活动功能,而且还会增加虹膜炎、主动脉关闭不全、骨质疏松、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 因此该研究选取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期间在该院风湿免疫科进行治疗的27 例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从而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风湿免疫科进行治疗的27 例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对象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权。 其中有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3 例,年龄为23~49 岁,平均年龄为(36.8±1.1)岁;患者病程4~21 年,平均(9.7±2.4)年;其中左侧32 髋,右侧15 髋;屈曲位强直24 髋,伸直位强直14髋,完全骨性强直9 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具体方法如下:(1)术前准备:①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之前,应先对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从而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对手术风险进行更加全面和精确的分析和评估[4]。对于心脏有问题的患者,应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从而确定患者是否合并有严重的心脏瓣膜病; 对于胸廓活动受限程度比较严重的患者,应行肺功能检查;②术前2 周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类风湿关节炎药物 (DMARDs); ③行脊柱全长X 线片、双侧髋关节正位及侧位X 线片,从而根据结果(股骨形态、髋关节融合及脊柱畸形等)制定手术方案和选择恰当的假体类型;(2)手术方法①对于双侧髋关节均发生病变的患者,其全髋关节置换术应分两期进行,即先做病情较为严重的一侧的髋关节置换术, 一个月后再做另一侧的髋关节置换术; ②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麻醉方式, 在该研究中, 有18 例患者采取全身麻醉,9例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前,协助患者取侧卧位,然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5];③麻醉完后,从患者髋部后外侧依次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然后切断患者的部分外旋肌群,使得后方的关节囊显露出来,同时脱出股骨头;④在患者股骨头下方大概1 cm 处截骨,使髋关节处于内收、内旋位,从而松解关节周围挛缩组织;接着在股骨小转子上方大概1 cm 处截骨, 使得髋臼显露出来。 切除髋臼盂唇,并清除周围增生的骨赘,然后用髋臼锉对髋臼进行打磨至软骨下骨出现均匀渗血为止;⑤安装髋臼杯,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对其外展和前倾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用髋臼螺钉进行固定,最后置入内衬;⑥采取髓腔锉进行扩髓,然后安装股骨头试验模型,同时观察股骨假体和髋臼联合的前倾角。 安装好后,检查髋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度,确定无误后再安装股骨假体及股骨头,注意避开坐骨神经。 安装好后修复关节囊及其外旋肌群,然后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将负压引流管置于患者的臀肌筋膜下,并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6-7];(3)术后处理:术后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抗凝、抗骨质疏松等常规治疗,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从而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 此外,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锻炼。

1.3 评价指标

按照上述治疗方法, 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髋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主要根据Harris 评分系统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估。 Harris 评分总分为100 分,共分为优、良、可、差4 个等级:90~100 分为优,80~89 分为良,70~79 分为可,小于70 分为差。 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通过上述治疗方法, 治疗前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07%,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2 治疗前后Harris 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

通过上述治疗方法, 治疗前患者的Harris 评分为(31.2±8.1)分,治疗后患者的Harris 评分为(72.6±5.8)分,治疗后患者的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60,P<0.01);治疗前患者的髋关节总活动度为(66.4±13.7)°, 治疗后患者的髋关节总活动度为 (160.1±13.5)°, 治疗后患者的髋关节总活动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90,P<0.01),见表2。

3 讨论

强制性脊柱炎是风湿免疫科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较易累及患者的髋关节,从而导致髋关节的强直,使得髋关节的活动功能部分丧失或是完全丧失,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有着严重的影响。 患者若治疗不及时或是治疗不当,不但会影响到患者的活动功能,而且还会增加虹膜炎、主动脉关闭不全、骨质疏松、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8]。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而患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后,其局部解剖变得更为复杂,所以在进行手术时应谨慎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从而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9]。

表2 治疗前后患者Harris 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arris score and total hip joint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Harris 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arris score and total hip joint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阶段Harris 评分(分) 髋关节总活动度(°)治疗前(n=27)治疗后(n=27)t 值P 值31.2±8.1 72.6±5.8 18.760<0.01 66.4±13.7 160.1±13.5 25.190<0.01

近几年来, 我国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不断在深入。 相关学者通过对25 例(38 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的Harris 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 并且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其髋关节活动范围也显著比治疗前大;另有学者通过对12 例(20 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患者的Harris 评分由术前的(20.6±13.1)分改善到术后的(71.9±9.3)分,差异显著,因此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矫正患者髋关节畸形;有关学者通过对31 例(48 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畸形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的Harris 评分为(87.6±4.8)分,明显高于术前(33.4±6.7)分,且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55%, 因此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有研究通过对29 例(36 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 患者术后的Harris 评分 (92.7±2.5) 分和总活动度(181.8±4.5)°都明显高于术前, 其不但能明显增加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度,改善髋关节的功能,而且还能矫正髋关节的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研究通过对17 例(32髋)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术后患者的Harris 评分[(82.31±6.58) 分] 及关节总活动度[(5.81±3.32)°]较术前[(27.73±6.41)分、(152.47±3.76)°]明显改善(P<0.01),因此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可有效解除患者疼痛, 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是一种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该研究中,通过上述治疗方法,治疗前,有4 例患者的疗效为优,15 例患者的疗效为良,还有5 例患者的疗效尚可,3 例患者的疗效较差, 经计算治疗前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07%, 而通过治疗后, 疗效为优的患者有12 例,疗效为良的有14 例,疗效尚可的患者有1 例,无疗效较差的患者, 经计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治疗前患者的Harris 评分为(31.2±8.1)分,治疗后患者的Harris 评分为(72.6±5.8)分,治疗后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患者的髋关节总活动度为 (66.4±13.7)°, 治疗后患者的髋关节总活动度为(160.1±13.5)°,治疗后患者的髋关节总活动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

综上所述,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髋关节骨性强直,疗效显著,并且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髋臼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