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与脑梗塞的临床意义分析

2020-08-04 15:23高红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梗塞颈动脉

高红

临沂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山东临沂 276000

脑梗塞,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在45~70岁中老年人群体中多发,主要由脑动脉硬化、栓塞等因素诱发此病,易导致患者出现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及智力障碍等症状, 从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严重影响。 临床建议,针对脑梗塞患者,需采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2]。 同时,近年来有学者经临床研究表明: 脑梗塞患者在颈动脉斑块病变方面显著, 通过超声诊断脑梗塞的劲动脉斑块组织病变情况,可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进一步的诊疗提供有效信息数据支持[3-4]。 所以,该次将该院在2018 年2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一共100 例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主要是通过超声诊断方法,进一步分析颈动脉斑块与脑梗塞的之间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纳入该院接受诊治的脑梗塞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设为脑梗塞组, 均经CT 影像学诊断确诊,且符合临床有关“脑梗塞”疾病的诊断标准,均知情签署相关诊疗同意书,此外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抗拒该次实验者逐一排除在外; 其中, 男性58例、女性42 例;年龄为54~81 岁,年龄均值为(65.8±1.2)岁。 另取同期非脑血管病患者一共100 例作为研究的对照对象,设为非脑血管病组,其中,男性59 例、女性41 例;年龄为53~82 岁,年龄均值为(65.9±1.1)岁。 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具备比较的意义。

1.2 方法

该次两组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指导并协助患者行仰卧位,指导患者放松身心,然后由于诊断操作医师从患者的颈部、下颌部位开始,然后对患者的颈动脉分叉部、颈外动脉等位置进行扫查,进一步对回声情况进行认真观察。

根据超声诊断结果, 对两组颈动脉硬化、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评分,评分标准包括:①颈动脉硬化评分,正常为0 分,动脉内膜增厚1 分,轻度狭窄2 分,血管完全停止流动为3 分;②颈动脉狭窄评分,正常计0 分,轻度狭窄且血液部分闭塞、计1 分,中度狭窄且血液闭塞明显、计2 分,重度狭窄且血液完全闭塞、计3 分;③颈动脉斑块评分,正常为0 分,斑块较少为1 分,斑块明显为2 分,斑块呈弥漫性为3 分。 每一项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颈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越严重[5-6]。

除此之外, 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进行比较,包括: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位、颈内动脉等部位的检出率(%)。

1.3 统计方法

该次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相关指标评分情况

脑梗塞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评分、颈动脉狭窄评分、颈动脉斑块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病组患者,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相关指标评分情况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carotid-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 [(±s), points]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相关指标评分情况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carotid-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 [(±s), points]

组别 颈动脉硬化评分颈动脉狭窄评分颈动脉斑块评分脑梗塞组(n=100)非脑血管病组(n=100)t 值P 值1.48±0.21 0.41±0.26 5.683<0.05 1.36±0.12 0.35±0.11 5.237<0.05 1.65±0.15 0.56±0.18 5.728<0.05

2.2 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

在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位、颈内动脉、其他部位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方面, 脑梗塞组分别为9.00%、60.00%、20.00%、6.00%,总检出率为95.00%;非脑血管病组则分别为4.00%、4.00%、3.00%、3.00%,总检出率为14.00%。结合数据发现,脑梗塞组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的95.00%,与非脑血管病组检出率的14.00%对比显著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脑梗塞,临床又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为神经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疾病患者主要因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影响而发病; 其中脑血栓形成在受到动脉狭窄影响下,会导致管腔内最艰难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动脉受到阻塞;而对于脑栓塞,则因血流中被称之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 在临床中,脑梗塞患者的症状较多,包括了主观症状、脑神经症状以及躯体症状,其中主观症状有头痛、头晕、眩晕以及恶心呕吐等;对于脑神经症状来说,通常表现为双眼朝病灶侧凝视、 中枢性面瘫及假性延髓性麻痹等;此外,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度偏瘫、肢体偏瘫,部分患者存在步态不稳及肢体乏力等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脑梗塞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临床建议需对脑梗塞患者积极诊疗,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表2 两组患者在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方面的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n(%)]

值得注意的是, 颈动脉斑块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多发部为颈总动脉分叉处;从研究现状来看,认为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塞)的发生和劲动脉斑块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 导致出现脑梗塞的机制可能为:在斑块增大的情况下,导致劲动脉管径狭窄,进而导致颅内低灌注及斑块脱落,然后使栓子形成,最终诱发颅内动脉栓塞。 在临床中,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斑块实施形态学方面的检测,使劲动脉斑块的评价成果得到有效呈现,进一步为从判断脑梗塞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辨识。 由劲动脉斑块组织病变患者常见的头晕、头痛、晕厥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表现来看,其和脑梗塞经存在密切关联性。

临床建议, 针对脑梗塞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通过了解患者的颈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情况, 进一步对颈动脉斑块在各个部位的检出率进行计算,从而判断颈动脉斑块和脑梗塞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来说, 能够将血管狭窄程度有效反映出来, 使医师实施改善患者血液粘度及微循环调节的方案能够有据可依;与此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还可以对脑梗塞诱发的血管病变的病情进展及改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使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控制[7-8];此外,利用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可对颈内动脉分叉等位置是否存在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判断, 并进一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为患者后续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且有效的参考依据。

该次脑梗塞患者、 非脑血管病患者都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诊断结果表明:①在颈动脉硬化评分、颈动脉狭窄评分、颈动脉斑块评分方面,脑梗塞组患者和非脑血管病组患者比较均显著更高;由此可见,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组织病变情况和非脑血管病患者对比更加严重。 ②在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方面,脑梗塞组为95.00%,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病组检出率的14.00%;数据说明,脑梗塞患者相比非脑血管病患者,更易检测出动脉粥样斑块;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 近年来,有学者经研究表明,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狭窄以及斑块评分均颇高,且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达90.00%以上,该次脑梗塞组检出率为95.00%,大于90.00%,由此可见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斑块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颈动脉斑块在提示脑梗塞病变方面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超声诊断可评价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情况,为脑梗塞患者后续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凭据;因此,超声评价方法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梗塞颈动脉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脑血管病知多少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第十一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专题论文刊发预告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