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全麻苏醒期血气监测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分析

2020-08-04 15:23冯景生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血气全麻苏醒

冯景生

天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广西崇左 53280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首位[1]。 目前,临床治疗胃癌的常用方式是手术治疗,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胃癌根治术是指将原发肿瘤以及转移或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一起切除,达到肿瘤完全切除、无肿瘤残留,从而达到有可能治愈的目的[2]。但由于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所以选择麻醉方式的要求是应激反应轻、循环稳定、肌松满意、镇痛完善。 在术后麻醉的恢复期中患者的危险性比较大,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多[3-4]。 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缩短苏醒时间,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苏醒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通过对该院2015 年2 月—2019 年8月收治的54 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间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指导性治疗,旨在探讨其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每组27 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40~65 岁,平均(53.25±12.42)岁;男性15 例,女性12 例;病程1~11 个月,平均(6.18±1.70)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45~65 岁,平均(55.25±10.42)岁;男性14 例,女性13例;病程1~14 个月,平均(6.66±2.05)个月。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胃癌根治手术,在手术前给予麻醉,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安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配合麻醉。 手术前6 h 嘱咐患者以及家属禁食禁水,手术前30 min,静脉点滴注射0.2 mg/kg 阿托品(国药准字H3302 0465),肌注0.1 g 苯巴比妥钠(国药准字H31020532; 规格为0.2 g)。

对照组在全麻苏醒期实施血气监测分析, 常规监测心率(HR)、血压(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等数据,并记录停止吸入麻醉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至拔管时间(T2),自主呼吸恢复立即停止使用呼吸机并吸入5 min 空气,采集0.5 mL 动脉血液进行血气测定。

观察组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指导性治疗,若pH 值<7.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50 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70 mmHg,则加强人工辅助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增加通气量;若并有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15 mmHg,则需采取怕胸背吸痰治疗,加大潮气量,使肺泡复张。 若pH 值<7.2、碳酸氢根(HCO3)<20 mmol/L、碱剩余(BE)<-3 mmol/L, 则需维持循环稳定,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常规监测指标、 血气值以及在拔管后的24 h 之内发生的并发症(寒战、循环、呼吸、意识状态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

选择版本为SPSS 22.0 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选择(±s)形式表达,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n(%)]形式表达,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监测指标

两组患者的HR、BP、EC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常规监测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routine monitoring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气值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value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血气值

两组患者的pH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PaO2、PaCO2、BE、A-aDO2、SpO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3 讨论

术后恢复在当前医学界已成为十分关注的话题。 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在术前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入室后由于疼痛、机械通气、麻醉穿刺等刺激,以及在全麻苏醒期受到放气囊拔管、吸痰、建立自主呼吸等刺激,全身代谢、呼吸循环、意识状态等都出现较大变化,尤其是机体受到连续性的打击,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5]。 该组研究的胃癌根治手术患者老年人占比较大, 加上老年人的通气反应降低, 引起潮气量不足, 通气频率仍然保持原有水平,导致通气量未增加,这可能与呼吸中枢功能发生改变有关,造成了低氧血症,导致心律失常发作[6]。 呼气末二氧化碳是新型无创伤监测技术之一, 在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应用广泛,灵敏性较高,除了监测通气外,还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 已在麻醉监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 而呼气末二氧化碳在人工气腹时间>2 h 后与PaCO2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临床实际意义不大,所以应用动态血气分析技术非常重要。 相比其他的监测指标,其结果更可靠,准确性较高,通过一次检测就可获取多项有效信息。 能够对病情进行更全面的评估,然而血气分析技术不能采用持续监测。 因此,定期检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血气分析更为合理。

术后精神障碍是由多种因素结果产生, 高龄患者是易发因素之一,因其缺少大脑神经元的数量,有关乙酰胆碱等受体的不足,长期服用糖尿病、高血压等药物或增加了药物的敏感性,心理、环境、感官缺陷等因素[7]。 而促发因素有创伤手术、脑血流降低、应激反应、术中出血和输血、术后低氧血症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等[8]。 神经细胞的数量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减少,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最终导致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加上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术后容易发生肺部并发症[9]。 由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应答性在下降, 导致临床表现不是很明显,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15%(P<0.05)。说明在全麻苏醒期进行血气监测指导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与宋秀芳等[10]学者研究的并发症情况基本相似:“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6%)低于对照组(30.60%)(P<0.05)”,说明血气监测能够有效预防胃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 在今后全麻苏醒期进行血气监测指导治疗能够减少拔管时间、呼吸、术后精神障碍、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血气全麻苏醒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植物人也能苏醒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