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中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8-04 15:23黄强徐辉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合计组内麻醉

黄强,徐辉

临淄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淄博 255400

部分患者接受临床麻醉的时候需行动脉穿刺置管,不过,常规动脉穿刺置管方式主要是触摸方式,存在一定困难[1]。 近几年来,超声技术于动脉穿刺置管中渐渐被推广使用,得到良好效果[2]。 下面针对2017 年4 月—2019年7 月该院收入的70 例拟在临床麻醉中行动脉穿刺置管患者予以指标研究分析,探究临床麻醉过程中采用超声引导之下动脉穿刺置管方法的使用效果及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入的70 例拟在临床麻醉中行动脉穿刺置管患者归入数据值指标统计资料, 依据患者入院日期奇偶数开展分组干预,将入院日期奇数的35 例患者入组参比组调查资料,将入院日期偶数的35 例患者入组实验组调查资料。 参比组:平均年龄(46.39±5.28)岁;实验组:平均(46.57±5.35)周岁。 统计各组拟在临床麻醉中行动脉穿刺置管患者基础数值,数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①患者拟在临床麻醉中行动脉穿刺置管;②患者年龄处于18 岁以上、75 岁以下; ③这次研究选用的动脉穿刺置管方法提交医院医学伦理会得以允许;④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级别是1~2 级; ⑤患者或是患者家属都对知情同意书通读并签字。

1.1.2 排除标准①患者Allen 试验检测结果是阳性;②患者接受超声检测存在下尺动脉闭塞现象;③患者存在失血性休克;④患者存在次数比较多的桡动脉介入临床治疗病史。

1.2 方法

1.2.1 参比组临床麻醉过程中使用常规触摸定位方式下动脉穿刺置管 麻醉医生左手触摸患者桡动脉搏动部位,右手拿着穿刺针,以30°刺入,待有血液回流之后使手臂放平,持续刺入1~2 mm,将针芯取出,观察到有动脉血液回流,将针套置入。

1.2.2 实验组临床麻醉过程中使用超声引导之下动脉穿刺置管方式 麻醉医生左手使用超声探头观察患者动脉部位及刺入处,右手拿着穿刺针,以30°刺入,经超声指引刺进桡动脉血管中, 待有血液回流之后持续刺入1~2 mm,将针芯取出,观察到有动脉血液回流,将针套置入。

1.3 观察指标

研究各个组内一次性动脉穿刺置管成功合计率、动脉穿刺置管失败合计率、使用穿透方法置管合计率、动脉穿刺置管引发不良反应合计率。

1.4 评价标准

动脉穿刺置管失败评估标准: 动脉穿刺置管次数在3次以上,或是动脉穿刺置管最终未成功,出现血管痉挛情况及较大血肿表现需要换替动脉穿刺位置[3]。

1.5 统计方法

各项指标数据值均录入SPSS 23.0 统计学软件予以检测,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定各个组内一次性动脉穿刺置管成功合计率

不同组别数据体现, 实验组一次性动脉穿刺置管成功合计率相比对于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 前者指标显著提升,数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个组内一次性动脉穿刺置管成功合计率观察Table 1 Observation of the total successful rate of one-time arterial puncture and catheter placement in each group

2.2 评定各个组内动脉穿刺置管失败合计率

不同组别数据体现, 实验组动脉穿刺置管失败合计率相比对于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前者指标显著下降,数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个组内动脉穿刺置管失败合计率观察Table 2 Observation of the total failure rate of internal arterial puncture and catheter placement in each group

2.3 评定各个组内使用穿透方法置管合计率

不同组别数据体现, 实验组使用穿透方法置管合计率相比对于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前者指标显著提升,数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个组内使用穿透方法置管合计率观察Table 3 Observation of the total rate of tube placement using the penetration method in each group

2.4 评定各个组内动脉穿刺置管引发不良反应合计率

不同组别数据体现, 实验组动脉穿刺置管引发不良反应合计率相比对于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 前者指标显著下降,数据值差别性非常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各个组内动脉穿刺置管引发不良反应合计率观察Table 4 Observation of the total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internal arterial puncture and catheter placement in each group

3 讨论

动脉穿刺置管是麻醉常用的一种操作, 在临床麻醉中比较多见[4]。 以往多采取常规触摸定位方式开展动脉穿刺置管操作,然而,常规触摸定位方式凭借麻醉医生临床经验以及自己手感执行动脉穿刺置管操作, 对麻醉医生操作能力存在比较高的需求[5]。 而且,选用常规触摸定位方式实行动脉穿刺置管也容易出现失败现象, 发生一定并发症情况,危害患者机体健康[6]。

近几年,超声技术于临床麻醉中被推广使用,采取超声指引穿刺有助于将动脉穿刺置管成功情况增加[7]。 该文调查计算数据结果中, 实验组一次性动脉穿刺置管成功合计率(94.29%)比较于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74.29%)变大,实验组动脉穿刺置管失败合计率(0.00%)比较于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14.29%)变小,实验组使用穿透方法置管合计率(17.14%)比较于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42.86%)变小,实验组血管痉挛、血肿等动脉穿刺置管引发不良反应合计率(2.86%)比较于参比组计算指标结果(17.14%)变小。樊雅玲等[8]有关研究指标提出,B 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80.00%) 比较于C 组 (40.00%) 更好,B 组失败情况(5.00%)比较于C 组(30.00%)更少,B 组穿透法置管情况(20.00%) 比较于C 组 (50.00%) 更少,B 组血肿情况(25.00%)比较于C 组(80.00%)更少。 和这次统计得到的资料结果具有一定相似之处, 体现出这次数据结果可靠性。 超声引导之下动脉穿刺置管方法采取超声能够观察动脉血流状况,精准明确穿刺除去及刺入方向等。 同时,麻醉医生实施动脉穿刺置管的时候, 结合自身经验明确刺出动脉部位, 且参考不同患者的实际状况予以穿刺针所处部位、 穿刺针刺进角度调节, 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提升动脉穿刺置管成功几率。

综上所述, 在临床麻醉过程中使用超声引导之下动脉穿刺置管方法表明良好运用效果, 能够促使一次性动脉穿刺置管成功情况增加,减少动脉穿刺置管失败状况,降低使用穿透方法置管现象, 减少动脉穿刺置管引发不良反应表现,提升动脉穿刺置管安全性,表现出推广使用价值和优越性。

猜你喜欢
合计组内麻醉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2014年1~11月我国纸及纸板出口量增长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