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0-08-04 15:23李东布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氯吡阿托格雷

李东布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崇左 532800

脑梗塞发病比较急,一般是在中老年群体中,患者由于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病[1]。 临床上针对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一般是采取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药物能够缓解患者症状,但是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没有价值,患者脑梗死斑块面积和厚度无法改变,治疗效果一般[2]。 而阿托伐他汀药物对脑梗塞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对于患者脑梗塞斑块面积降低有重要价值[3]。 研究是选择该院从2018 年1 月—2019 年8 月收诊的120 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诊的120 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研究 (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分组对比治疗效果。 其中观察组60 例,男31例,女29 例,年龄41~87 岁,平均年龄(55.24±10.45)岁。 对照组60 例,男32 例,女28 例,年龄41~87 岁,平均年龄(55.87±10.66) 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接受营养支持, 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国药H20123115)治疗,1 次/d,75 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133127)治疗,口服10~20 mg/d,1 次/d,1 周为1 个疗程,治疗两个月。

1.3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NLHSS 量表减分率在50%以上;②有效:患者NLHSS 量表减分率在20%~49%;③无效:NLHSS 量表减分率在20%以下。总有效=(显效+无效)/(总例数)×100.00%。 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斑块面积(按Pullicino 公式:脑梗塞灶体积=长×宽×CT 扫描层数÷2)(mm2)和厚度(运用CT 检查脑梗塞厚度)(mm)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4%, 观察组为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9,P=0.003),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斑块面积和厚度情况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4、1.245,P=0.214、0.264);治疗后,两组患者斑块面积和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77、6.245,P=0.015、0.010),见表2。

3 讨论

3.1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患者有效率更高

脑梗塞疾病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这种疾病的发病比较急,患者的发病率高,患者致死率、 致残率也比较高, 严重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也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4]。 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疾病,患者发病比较急,会直接导致患者病重,尤其是在患者睡眠的时候发病率较高,患者主要表现是半身不遂,严重者出现偏瘫和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发病后1~2 h 就会达到高峰, 所以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患者脑梗塞面积扩大[5]。 脑梗死发生率逐年上升,患者病情比较复杂,主要是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和血小板聚集等有关,患者出现循环障碍。 药物治疗是脑梗塞治疗的有效手段, 临床上主要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治疗,实现降脂和抗血小板凝聚。 氯吡格雷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抗血栓药物,药物可以抑制ADP 血小板受体结合,这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栓药物, 这种药物可以降低血小板活性,对体内血小板凝聚有抑制作用,还能够改善微循环,促进患者血管扩张,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实现治疗。 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比较多,这是常见的降脂药,抑制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固醇生成,有效改善患者动脉粥状硬化,降低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增强LDL 代谢。

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4%,观察组为96.67%(P<0.05)。 李艳[6]的研究也是选择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式分析治疗效果, 采取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78%低于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22%(P<0.000)。 冒文娟等人[7]研究是选择脑梗死患者对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文研究与两位学者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这也说明了该文研究的价值,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案对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达到96%以上, 所以在临床上应用这种治疗方案具有一定价值,医院可以推广这种治疗方案。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更理想, 针对患者的治疗价值更高,能够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改善患者情况。

3.2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促进患者斑块面积和厚度降低

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血管内皮组织被破坏,患者会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 导致患者脑间质和脑实质遭到破坏,患者的细胞膜结构损伤,最终导致患者神经组织受伤。 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流量,而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患者血脂情况, 联合运用可以实现对患者血管保护,还能够促进患者脑梗塞情况的改善,降低斑块面积和厚度。

研究发现,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斑块面积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斑块面积和厚度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翟园彬[8]研究是对脑梗塞患者斑块面积和厚度治疗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治疗方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厚度, 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斑块面积和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李明振[9]研究结果为,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斑块面积和厚度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朱永梅[10]研究是对脑梗塞患者斑块面积和厚度治疗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斑块面积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斑块面积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文研究与3 位学者研究具有一致性, 这也说明该文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氯吡格雷单独使用可以改善患者血管流量,但是对患者脑梗塞情况无法改善, 所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阿托伐他汀单独使用虽然可以改善患者斑块面积和厚度,但是无法改善患者血管流量。 而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患者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情况,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血小板凝聚情况,还能够促进患者血管流量的改变,促进患者神经损伤的修复。

脑梗死对患者最大的威胁就是神经损伤问题, 针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提高,这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指标。 临床治疗中,针对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的运用中, 也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阿托伐他汀药物用药量的调整,针对药物的使用要尤其注意, 分析针对患者治疗需要采取的药物量, 在对患者的治疗中也要分析对患者的用药价值,阿托伐他汀钙片(乐普制药,优力平,根据说明书描述可知)的最大用量为80 mg/d,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改善治疗效果,若是用量小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根据用量调节, 若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仍不太好,可以配合胆酸整合剂治疗。 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临床研究中, 是以64 例患者进行用药研究,其中46 例患者确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信息,针对这类患者可以增加计量到80 mg/d。 因此,对胆固醇血症患者也剂量安排应该在10~80 mg/d 左右。 针对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病史,对可能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患者脑梗死斑块面积变小,厚度降低,治疗方案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猜你喜欢
氯吡阿托格雷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