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2020-08-12 09:14
关键词:阻滞剂抑制剂受体

王 强

(惠民县妇幼保健院,山东 滨州 251700)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舒张或收缩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快速下降心脏有效排血量,若表现出严重病情,无法对组织代谢的生理需求加以满足,且会在临床中表现出皮肤青紫、胸闷气短等症状,无法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强心利尿为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法,这种形式很难实现预期治疗效果。此次我院围绕心力衰竭患者采取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效果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78例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标注法分组,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5~82岁,平均(57.24±2.37)岁;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4~81岁,平均(56.26±2.1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洋地黄及利尿剂,并依据患者血压、心率、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药物反应,对用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若出现特殊情况,需停止用药。

观察组: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治疗。β-受体阻滞剂选用倍他乐克(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2025391;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药物剂量为6.25 mg,1天2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选用依那普利(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1021937;生产厂家: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天15 mg,行1年持续用药,并每个月给予患者2次门诊随访及3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病情,并对患者心率、血压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78例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1]。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用SPSS 21.0软件整理,定数资料用[n(%)]描述,行x²检验,定量资料用(±s)描述,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84例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未治疗时,组间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组间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84例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s)

表1 对比84例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s)

分组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9 38.25±3.16 52.45±4.71 55.46±5.07 45.31±4.74 64.45±5.53 57.44±4.25对照组 39 38.64±3.38 43.19±3.93 55.27±5.18 51.23±5.36 64.27±5.72 60.31±5.57 t 0.526 9.427 0.163 5.166 0.141 2.558 P 0.600 0.000 0.870 0.000 0.888 0.012

3 讨 论

心力衰竭疾病常见于临床中,主要因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导致心排量无法对机体代谢需求加以满足,从而引发肺循环,若未在发病后及时治疗,很容易引发其他疾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进行有效控制,预防心肌肥厚,减少心肌纤维化,稳定患者心功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还可对缓激肽的下降速度加以抑制,平复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血流动力。β-受体阻滞剂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保证治疗安全性,有效预防心肌代谢,改善患者心功能。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可促使患者病情进展得到有效缓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经长期治疗,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经治疗,观察组比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经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可稳定各项心功能指标,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阻滞剂抑制剂受体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指南变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