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与生活方式相关性护理分析

2020-08-12 09:14周学爱
关键词:生活习惯摄入量慢性病

周学爱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中心卫生院,山东 泰安 271200)

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发展趋势,随之慢性疾病发生率也逐渐增加,老年慢性病特点为病程长、控制效果差等,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慢性疾病危险因素比较多,其中最危险因素为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可控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是可以降低慢性并发生率的[1]。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与生活方式相关性护理在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效果,下文为数据数据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4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实施与生活方式相关性护理。男155例,女91例,年龄61~83岁,平均(72.0±8.5)岁,其中高血压患者102例、心脏病患者43例、偏头痛患者31例、高胆固醇患者8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8例、心绞痛患者88例、糖尿病患者65例。

1.2 方法

均予以与生活方式相关性护理:(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纠正吸烟、酗酒、不运动等患者不良行为,向其讲解这些不良行为引起后果,如吸烟引起危害等等,可以收集一些图片,让患者亲眼看见不良行为引起的危害,使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于吸烟酗酒患者来说想要一时戒除具有一定困难,可向其提供戒烟酒方法,循序渐进进行;向患者发放居民膳食指南,使患者掌握科学饮食知识;向患者讲解坚持做运动好处,可采用散步、慢走等运动方式;定期组织健康娱乐活动,如书法比赛、歌唱比赛等等,培养患者兴趣爱好。(2)综合健康宣教:主要针对的是没有患病老年人群,通过健康宣教使老年人形成预防意识,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大有关慢性病宣传力度;②定期举行健康讲座,讲解保健知识、急救技巧等;③定期组织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④对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健康教育,提高全家预防慢性病意识。(3)治疗护理:主要针对的是患病老年患者,通过有效治疗控制病情发展:①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避免病情加重;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教育,如用药、饮食、运动等等;③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有计划的对患者进行随访;④针对行动不便患者应展开家庭病床,并提供上门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⑤积极为患者提供高治疗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⑥多关心独居患者,以免患者发生意外。(4)饮食护理:饮食应定时定量,并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合理搭配食物。①限制热量摄入量;②限制脂肪摄入量;③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④适当摄入含钙类食物,避免过程;⑤每天食盐摄入量<8 g;⑥多食用富含纤维素食物,适当摄入粗糙、杂粮等,避免发生便秘;⑦每天多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1.3 观察项目

根据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评分内容有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每项满分为25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经过SPSS 19.0进行总汇处理,用±s来代表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时间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 物质生活护理前 15.4±2.6 14.3±2.8 16.1±2.9 15.0±2.3护理后 21.0±4.2 22.4±4.4 22.7±4.7 21.6±4.3 t 5.070 6.945 5.344 6.052 P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目前我国呈现出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群逐渐增加,这也就增加了慢性病患病率。慢性病与生活方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2],如吸烟人群易患高血压、心脏病等;酗酒人群易患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饮食过重人群易患心脏病、高血压;长期看电视人群易患偏头痛等。在患有慢性病后若依然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则会加重病情,对其生活方式进行指导、纠正,可使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进行有效宣教使患者意识到良好生活习惯重要性,从而积极改正不良行为,主动控制饮食、积极运动,控制病情发展,进而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显著。

总之,老年慢性并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其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可有效控制控制病情发展,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摄入量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