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角度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2020-08-12 09:01詹海琴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方法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现代教育对小学语文学习包括阅读学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应试的语文教育模式不利于发展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样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全面讲解书本知识,却未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急需革新和改变。事实证明自主探究型的教育模式能有效弥补传统应试教育的缺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30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为一个人未来教育做铺垫,并培养其基本生活能力,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会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基本的交际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准确地表述自身的想法或感受。因此语文是小学教育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小学语文教育训练学生多方面的交际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的养成十分重要,因为阅读能力和学生对其他课程的理解水平挂钩,还同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相关联。在传统应试语文学科教育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师灌输式的培养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如果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浏览和思考相关内容,就可以弥补传统应试教育的缺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习能力。

一、自主探究角度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兴趣对于学习的动力和学习效果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兴趣对于他们学习情况的影响尤其明显。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只强调对文章字词意思的讲解,没有注重探究课文实际所要表达的深刻意义。阅读教学方式也是千篇一律,公式化的答题思路讲解。学生若要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主体,通常只能阅读教辅资料上的解答,或者在课后向教师请教。由于教学资料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课后的思考题都给出了确定的答案,学生在完成作业或探究文章主旨时若用这些资料作为参考,不利于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以及对课文阅读、探究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有负面作用,更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却未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探究角度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身体会,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者课后对文章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阅读文章并总结自己的感受和对文章的想法,因此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自己独立的想法,让学生将文章主旨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更易于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也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同时,由于学生对教师问题的答案都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总结出来的,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就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由于学生没有成为语文阅读课堂的主体,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久而久之会令学生不能找到自己正确的学习定位,容易在潜意识里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导致学习效率、效果以及学习心态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被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会使语文阅读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因为教师承担了学生需要自己完成的独立思考任务,使得学生对其课文多半是应付式阅读,难以真正透彻地对文章进行深刻解读,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影响,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但是如果采用自主探究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将课堂的学习时间和学生的学习责任交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独立对所学文章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理解和表达,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探索发掘,学生在阅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就能将自己的感受同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相联系。每一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又是真真切切的。学生能够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中,找到对自身的认同和肯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养成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自主探究角度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具有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的特点,若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与该年龄特征有效结合,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的阅读内容有很多都是以对话交流的形式来讲述某一道理,因此可以考虑学生的年龄及性格特点,把富有童趣的语言形式加入文章,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对话情节加入课堂阅读,让学生在情节的再现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表述水平。针对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可以让教师采用正確的方式,通过提问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关注度,使得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新课改对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更不能为学生承担学习责任,为学生直接指明做题套路或简单地给出答案,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让学生不重视阅读学习,更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首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取得个人成绩。每个学生都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教师要做的只是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余下的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时,要时刻对教学方式进行斟酌,要做到引导学生而非诱导学生。让学生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和自己的看法。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时才能有真正深刻的感悟,这种感悟就是他们的学习所得,也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语文,学会语文。

(二)正确引导,开拓学生阅读面

小学教育是每个人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小学阶段形成的习惯对之后的学习可能会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若在小学教育期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课外延伸,从而对相关知识进行更全面的了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早地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规划,对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帮助。另外,拓展阅读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因课堂教学不够充裕,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很多知识做不到全面具体,只能针对重点讲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疑惑可能得不到及时的解答。由于小学生思维跳跃性较强,容易从某一内容转移到另外的话题,并且两部分内容大多有内在的关联,也可能存在微小的差异。假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各种相关的课外书籍,将会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减少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疑惑,有效地避免学生被不良因素侵扰,这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三)通过情境化教学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开始情境化教学模式的阅读课程前,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主动地阅读,独立思考。由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他们在学习时会产生一些疑惑,这些疑惑恰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最好体现。教师在课堂上不可忽略学生的疑惑,相反,应该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和肯定,同时也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小学生好奇心强,内心单纯,没有太多顾虑,可能会有很多的疑惑和问题要交流,这些疑惑都是其所感所想的真实写照。所以教师解答疑惑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不能因为他们的疑惑缺乏逻辑性就直接判错,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能让他们不再热爱学习,造成長远的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其学习能力的培养。新时代下的教育要多一份人性的关怀,教师对问题的回答也应该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为主,即使学生目前找不到答案,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再次引导。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查找相关资料,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出结论,形成正确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结论,可以通过询问父母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查找书籍以及有关联的内容寻找,还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找到符合实际的说法,这些方法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也能够增强其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这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既是对学生的负责,又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有效体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应试教育对新的时代所对应的教育模式已经有了较大的出入,自主探究角度下的语文阅读教育模式从其实践的实际情况来看,是可行的。教师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气氛更具生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进行解读,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颜.自主探究角度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9(23).

[2]许兰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激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

[3]孙琢.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出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

[4]王南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3).

[5]李霞.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J].才智,2018(11).

作者简介:詹海琴(1979.4—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