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020-08-12 09:01何丰国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德育渗透小学数学

摘 要: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时要注重促进学生实现身心平衡发展,有必要和德育教育做好融合与渗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变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个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实现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37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能够帮助个体构建逻辑思维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德育教育的重点是提升个体的认知,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数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进行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得到身心与品质的塑造,实现能力的全方面发展,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小学阶段同样是个体各项能力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进行知识和品行教育,对于个体终身发展都有长远影响。所以,教师要关注到教学的真正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设置,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意志以及情感的提升,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引导性作用。

一、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改目标的指定,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也要关注到个体的品德塑造,将德育教育和数学教育进行整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提升内在,将德育教育作为启迪智力、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

数学学习绝不仅仅是完成解题目标和获得高分,个体更要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学习的方法,获得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塑造。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思维方式的形成需要有德行教育的引导,避免脱离正规,这也是德育教育需要担负的重要责任[1]。之前的教育中德育教育和数学教育是割裂的,学生只能收获知识,无法形成独立判断,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重新认识德育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将德育渗透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将德育排除在外,让学生能够形成精神层面的向上成长。

二、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能够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知识点众多,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例题以及小活动等,充分了解每一个模块的内容及知识含义,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师自身的认知体系,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挖,将知识与德育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并从创造性的角度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给学生,丰富数学教学的维度。具体来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择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

1.教师可以从主题图中找到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角度。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幅主题图,主题图的主要内容概括的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任务,运动会投篮和中秋节分月饼等主题图不仅能将知识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2]。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必要结合主题图的内容进行思想品德的挖掘,一些主题图的主形象为动物,教师可以从动物类别的角度入手,告诉学生什么是哺乳类动物,提高学生的生物认知能力,并从动物保护的角度告知学生如何珍惜自然环境、敬畏自然,将地球视为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在开展具体教学时,教师要能够分清主次,将主题图中融入的德育教育内容分层次地输出给学生,但仍要以数学教育为主,避免德育教育占用的课堂时间过长。

2.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中找到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德育教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要注重从思维、理性精神以及数学审美等方面切入,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德育教育,如果德育教育的融合空无实物,就会降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思維以及理性精神的引导,教师可以从阐述数学知识背后的背景入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像数学家得出结论一样,通过想象、推理、验证、总结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反映的也正是对科学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教师对于德育渗透点的融合一定要结合教学的内容,不能盲目地搬出观点,要注重知识背景,才能够让德育教育的渗透更有针对性。

3.教师可以在综合实践的环节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在综合实践的环节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也是利用课外学习将课上和课下进行联动的有效方式。学生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在课下进行实践,也能够将德育教育的效果引向生活。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形成相关的训练,在动手和数学实践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审美以及对于知识的感知,这种数学学习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为学生提供另一种形式的数学学习,并且通过在课下的动手实践,让学生能通过努力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在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性工作的重要性,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课堂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及融入德育教育时要把握好课堂这一阵地,同时也要考虑到课堂的特殊性。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到自身的风格,并融入自己的体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融合德育教育和知识教育。由于课堂具有一定的即时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能靠固定的模板约束,所以教师也要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敏锐地观察,和学生之间进行正向的互动,从细节入手把握德育教育和知识教育的融合程度,这样才能让德育教育真正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的意志和品性产生积极影响。

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从口头表达和激发学生自发感悟的角度让学生对于德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进行灵活的运用。很多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往往会由一个问题为基础向学生进行发问,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进行解答。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朝纵深方向向德育进行延伸,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背后反映的是积极思考的数学精神,而每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都要有一定的质疑,这也是树立独立人格的重要基础。通过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能够在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基础之上,了解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提问,而这种和教学融为一体的德育延伸方法并没有通过大篇幅的说教起到对个体的影响,而是由学生在参与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体悟,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也会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

数学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学生和教师之间会产生各种互动,课堂中也面对着来自外界的不可控干扰。上课过程中可能外面突然传来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或者教师忘带了教具,多媒体教学时播放不通畅,等等,这些同时也是开展德育渗透的好机会[3]。教师要学会“借题发挥”,解决突发状况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得到积极的引导。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解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在学生解决之后,用肯定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化解了课堂中的“小状况”,也能让学生切换思维,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小插曲”正是课堂动态性的体现,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在课堂中的反应能力,更加机智地处理问题,并将德育教育和数学教育进行创新性融合。

(三)注重评价的导向作用

鼓励性的积极的评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动力的提升非常关键,所以在开展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将评语作为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正向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及闪光点,只有多肯定学生,学生才会形成内在的自信,从而更有信心面对学习。在评语的使用上,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学习层面的进步,如果学生能很好地遵守课堂的纪律,教师就要肯定学生,多做出正面的鼓励,并让全班学生加入鼓励和正向思维的行列,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掌声,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提升个体内在的自豪感,也会让其他同学向正确的行为靠拢。在被表扬之后,学生的思维状态也会更加活跃,愿意跟随教师学习,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努力和发展,此时开展德育教育也会水到渠成。

课后教师也要发挥这种正向的评价方式的优势,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从学习角度切入,也要考量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在课后作业的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字写得很漂亮、卷面非常整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主动保持。教师评语朝向积极方向的转变,也会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在被认可之后,树立更深厚的数学学习自信以及热情。

通过评价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时,教师要认识到并不是一味地肯定就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当学生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时,教师也要进行监督和管理,只是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原本生硬的教导方式,要先了解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动机,多与学生交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一些学生常因数学学习难度大,或者未攻克某个知识点而产生厌倦心理,教师要找到问题的源头,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然后再进行行为上的指引,这种批评和指导的方式更能被学生接受。由于是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量的,能够让学生在遇到相似问题时进行自我调整,避免不良行为的出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平衡发展,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以及理性精神、数学审美,通过德育教育和数学课堂的融合,让数学教育更加全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认知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深耕數学学科,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德育教育和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两者的渗透才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敖普忠,周霞.贯穿于内外,存在于始终——刍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5):266.

[2]熊跃华.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4):266.

[3]卢海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渗透德育[J].明日,2019(12):262.

作者简介:何丰国(1980.2— ),男, 汉族,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德育渗透小学数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