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青春期“缄默”的“金口”

2020-08-15 13:36马青林
中华家教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扉家长老师

青春期沉默寡言的缘由

孩子读初二了,放学回到家里,家长问,最近学习怎样啊?回答还行;最近跟老师同学关系怎样啊?回答还行;最近学校的伙食怎样啊?回答还行;最近学校有什么新鲜事啊?回答没有;搞什么活动了吗?回答没有……家长想问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孩子根本不愿意跟家长说。很多家长就很困惑,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开口呢?

青春期孩子心理的矛盾性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反抗性与依赖性孩子进入青春期,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已经具备了成为人父、人母的能力了,所以这一生理变化使得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无比强大,什么都能做了,谁的话也不愿意听,表现为反抗性,但遇到挫折或困难,就非常渴望得到家长或老师的指导帮助,表现为依赖性。

封锁性与开放性这个时期的孩子一般内心想法非常丰富,主观偏执、敏感,也很孤独,不愿意跟人说,常以日记表达情绪,表现为封锁性,但一旦有要好的伙伴,随即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倾诉,表现为开放性。基于此,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沟通交流。当然也有很多家长习惯于指导和命令,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反感,所以沟通不畅。

建立良好沟通让孩子开口说话的良友

接纳与尊重孩子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孩子跟我们一样,都是社会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青春期孩子尽管思想不成熟,但毕竟有一定的思考和辨别能力,而且,他自己的事情和周围的环境,自己心里最清楚,所以要尊重孩子。同时,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发育决定了其心理变化的特点,而荷尔蒙又让孩子拥有巨大的能量和极不稳定的情绪表达,表现为与家长顶嘴,不愿意服从管理,当然,这也是孩子成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家长要接纳孩子,认同孩子。

主动跟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在家庭或工作中,有什么喜事、乐事都可以跟孩子说,有什么新闻或八卦,都可以跟孩子交流,这样沟通,不是我问你什么,而是我向你说什么。长期坚持,孩子也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切记,不要说得过多,否则孩子会烦。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就是接受的刺激过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逃避倾向,这是人体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反应,说孩子逆反,往往也是“超限效应”起的作用。所以即使批评、表扬,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千万不能过多,多了就成了唠叨,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出现越说越不听,越要求越不照着做的极端表现。

主动示弱遇到什么想不开的事情,遇到不理解的事情,家长都可以向孩子求助,让孩子帮助自己想办法,提点建议。如果你的态度真诚,说不定孩子就会坐下来跟你一起讨论,一起想办法,这样也拉近了跟孩子的距离。有时候,家长学的娇气一点,特别是妈妈在儿子面前学得软弱一点,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需要帮助的,既然长大了,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爸爸妈妈,有利于良好沟通的建立。

寻找共同话题之所以孩子不跟家长交流,就是家长和孩子没有在一个频道上,家长的世界是成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青春的世界,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没有共同讨论的话题,所以孩子不愿意跟家长交流,那么家长就要主动寻找共同的话题资源。比如,跟孩子共读一本书,讨论书中的人物或故事情节。还有,家长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比如孩子爱玩的游戏、爱看的电视剧、孩子喜欢的明星,都是能够建立良好沟通的资源,如果你跟孩子多聊聊这些,他会觉得爸妈还是很新潮的,能够理解他们,就愿意和家长沟通了。

多与老师沟通平时家长跟老师的沟通太少了,学校里的事情家长都不知道,家长没有信息来源,是孩子信息的孤岛,和孩子没有切入的点。建议家长多和老师联系,不但了解孩子的状况,还要了解学校里发生的重要事件,这样就有了交流的共同话题,孩子跟我们沟通起来就轻松多了。家长也可以向老师学习沟通的方式,以及其他家长的沟通经验,多方借鑒,畅通沟通渠道。

多用“我”开头的语言我们习惯于将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所以常常用“你”怎么怎么样开头,结果很容易造成对方的逆反。如果,我们经常说,你怎么又没叠被子?你没听到吗?孩子本身就很敏感,听到这样的话非常不舒服,可能扭头就走,甚至跟家长理论起来,造成冲突。而用“我”开头的句子,往往是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或者是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比如我们这样说,我希望看到你的被子叠的很整齐,你的房间很漂亮,我说清楚了吗?这样孩子就能够从家长的态度中感觉到自己的问题,应该如何改正,很容易接受。

亲子关系大于亲子沟通的所有方式和技巧,只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起来,孩子才能信任家长、理解家长,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敞开心扉,与家长密切沟通。同时,各种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还需要长久地坚持才有效果。

马青林山东省庆云县教育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心扉家长老师
生查子·未了情
家长错了
他乡节庆(2)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