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诫子书》诸葛家族百世永传承

2020-08-15 13:36王震亚
中华家教 2020年3期
关键词:子书后裔家规

王震亚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元代中期,诸葛亮27世孙诸葛大狮带领家族迁至高隆岗(今浙江省兰溪诸葛村)定居,亲自设计村落布局,兴建祭祖宗祠,强化家族观念,谨遵祖训,信守家规,使诸葛村逐渐繁盛,成为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地,并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家风一直传承至今。现在,诸葛村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达200余座,世世代代的诸葛后裔在这里过着宁静、和谐的生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散文家,诸葛亮临终时留下的《诫子书》精辟深刻又情真意切,是其一世修身处世的总结,也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经典家训。无论世事如何变更,无论诸葛后裔身处何境,这一篇86字的传世家训,都未曾有过一个字的改动。文中修身养德、静学广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励精治性等警句精辟深刻,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高度概括。对其后裔来说,这是先祖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据《诸葛氏宗谱》记载,历代后裔一直以《诫子书》为祖训,自觉遵守、恪守不移,文中所昭示的思想观念也成了后裔族人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族中祭祖、家教、读书、农耕、社交等活动,也均以此为准绳。

诸葛后裔除了把《诫子书》作为家训世代相传之外,还专门制订了《诸葛氏家规》,内容具体详尽,都围绕《诫子书》这个根本来制订,这是诸葛后裔凝聚家族、规范后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是诸葛后裔家风文化的一个灵魂。

诸葛氏家规对族中子孙为人处事有着严格规定,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并且订有罚则,便于执行。如:“当官者,亲君子,远小人;治家者,去奢华,存淡泊”,子孙“须守礼法,循规矩”,以及“交有道之朋,绝无义之友,饮清泉之茶,戒乱性之酒”等警句。千百年来,诸葛后裔把这些警句家规奉为训诫,人人遵之,时时警之,营造出和谐、节俭、廉洁的良好风气,并世世代代地传唱下去。诸葛村人正是把《诫子书》奉为家训经典,修身养德,励精治性,淡泊宁静,代有人出。

明英宗年间天下闹饥荒,饥民遍野,第32世孙诸葛吉慷慨出谷1121石赈济灾民,受到皇帝嘉奖,赐予“敕旌尚义之门”匾额,至今悬挂于诸葛村的大公堂。

明嘉靖年间,第40世孙诸葛岘官至刑科给事中,立朝端正,忠直敢言,不图名利,弹劾奸佞,正气浩然,后因劳累病死任上。

清朝时,第48世孙诸葛泰遵循“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祖训,创办了天一堂药行和兰溪中医专门学校,致力弘扬中医药文化遗产。他们在此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以致到清后期,他们把中医药店开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國各大城市,形成“兰溪药帮”这一商业帮派,盛极一时。

历朝历代的诸葛后裔都受《诫子书》家训文化的熏陶,懂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没有出现过一名贪官。自明清以来,这个家族受到各种嘉奖的有200多人。他们公而明察,廉而生威,勤于职守,廉于自律,不受不污,安于清贫,赢得后人的景仰与赞颂。

随着家族的繁衍,以血缘关系凝聚而成的家族观念也愈见强烈,以传承祖德为核心的家风也愈见浓厚。谨遵祖训、恪守家规成了族人的自觉行动,诸葛氏家风文化代代传承。

猜你喜欢
子书后裔家规
The California Gold RushBy Robert McNamara
柳佳玮作品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家规伴我成长
祖训家规重传承
家风家规我来说
父母用心才能做好家规
《诫子书》解读
周子书:地下室里的设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