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掏出我的文化”

2020-08-20 09:30荣智慧
南风窗 2020年17期
关键词:程朱文治武功

荣智慧

一位朋友看了最近很流行的电视剧《三十而已》,说对“有文化”的角色感到疑惑:每个剧中女性都是985、常青藤“标配”,但是日常谈吐,没有一句离得开“五子登科”—孩子、车子、房子、票子、男子?

他说,以前定义“有文化”,好像不是这样的。

一部电视剧有没有“文化”,过去是看符不符合历史和现实,演员有没有念错字、白字。比如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康熙大帝》,有一幕是熊赐履为康熙讲书,手上拿着一本线装书,上有四个大字“程朱理学”。其实程朱理学是对宋代理学的笼统概括,至少从宋至清,没有一本书叫《程朱理学》。另外,演员把“官吏之贤否”的“否”和“虚与委蛇”的“蛇”,都念成了本音,实际都错了。

现在看电视剧有没有“文化”,全靠人物设定。如果剧中的主角是有文化的人,那么整个剧也就显得分外“有文化”了。像《三十而已》里的角色,形象、衣着无不透着“高级知识分子”的样子,但是生活中的千头万绪,总是离不开“奢侈品选购与养护”,不知道这是海内外高等教育的失败,还是电视剧本身的失败。

看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孔子的标准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现在是“兜里没钱,行而不远”,话糙理不糙—坐地铁通勤一天少说也得二十多元。

其实过去“文化”的地位还可以,连蒋介石都担心自己显得没文化。他在1931年5月21日日记里写道:“其实开国端在武功,有武功不患无文治,书生如本党之老学究,诚不足言文治也。”意思是说书生整天说酸话,没用。

蒋笔下的“书生”,是他的最大政敌—左派汪精卫、右派胡汉民,均继承孙中山衣钵,前者是山阴汪氏,名门之后,两代均以诗作闻名,1901年府试第一名;后者是1901年举人。二人还因在《民报》笔战《新民丛报》的“老牌”举人梁启超而声名大噪。

现在看电视剧有没有“文化”,全靠人物设定。

就是这两位“书生”,1931年再度迫使蒋介石下野。蒋介石在日记里颇显悔意,觉得自己吃亏在书读得不够:“学然后知不足,余不学无术,而求其治平难矣!”然后蒋发狠把《曾文正全集》《胡文忠全集》又看了好几遍—相当于今天的创业者背会了《乔布斯传》。

可见“文化”这东西,速成的效果也很可疑。

据汪曾祺回忆,解放初期组织艺人扫盲,大家一起上课认字。当时讲政治教育,天天提列宁、斯大林。有一位艺人动不动就打瞌睡,一次猛然惊醒,推问左右:“列宁是唱什么的?”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讲究的也是速成心法。虽然内容实在是诘屈聱牙,乏善可陈,但是击中了阅卷者的心理—开头摆上海德格尔、卡尔维诺,就算下面的文章没说出什么意思来,已经当头一棒,显得很有文化了。况且海德格尔之于高中生,算是“超纲”,阅卷者焉有不击节赞叹之理。

世运升平,物力丰饶,文化气息自然也走向庸俗浮躁甚至“眼球”捷径。

德国纳粹时期,“体制内”剧作家Hanns Johst有一句著名对白:一听到“文化”,我马上伸手拔枪。到了1960年代,纽约街头出现了这样一行“戏仿”的涂鸦:一听到“枪”,我趕紧掏出我的文化。

猜你喜欢
程朱文治武功
合流与新释
唐文治读经救国论的思想历程与发生机缘
功夫熊猫
文治风华——《宋文治传》新书座谈会花絮
江南明代祠堂记事内涵分析
——以《程朱阙里志》为例
上海市付文治历史学科基地掠影
“禘”解在朱子学中的意蕴
民国时期程朱关系考察之辨析
浅谈太平时期处理文治武备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