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

  • 存在与超越:吕惠卿论道
    相与共在。相比于程朱以普遍的天理压抑个体性,束缚个体存在的可能性而言,吕惠卿的思维倾向无疑体现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吕惠卿虽然主张存在的多元性,但他认为存在的理想之境却是作为以真人、圣人和神人为代表的三种理想人格。由此,吕惠卿从赋予庄子之道以特殊内涵出发展开他对道的阐释,其中包含他对儒道关系时代问题的思考。他认为儒家与道家的差异性仅仅是外在的,并以性命之真统合儒道思想。一、性命之道与存在“道”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核心观念,原始义为道路、方法或途径,在中国哲学

    理论界 2023年9期2024-01-16

  • 合流与新释
    理论。合流指融会程朱理学中“明新止善”思想和陆王心学中“体用工夫”思想;新释指调和程朱、陆王两派矛盾以摈除门户之见;借“主静”与“主敬”之辨,重构阳明心法。王心敬秉承振兴儒学使命,正源关学学脉,以周、孔、颜、孟为宗师,促进了清初关学发展的转向。[关键词]王心敬;关学;程朱;陆王[中图分类号] G249(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3)02-0024-08Abstract:The Guan scholar Wang X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7-04

  • 晚清朱子学者对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的批评〔*〕 ——以夏炘、朱一新为中心
    《述朱质疑》推崇程朱之学,说:“夫程朱之释经,虽不敢谓其字字句句尽得圣人之意,然其大者固得之矣。……又程朱虽未能便是圣人,然皆颜曾之侣,王佐之才,使其得位行政,皆可以制礼作乐,复三代之盛。”〔5〕《述朱质疑》中有《与友人论〈孟子字义疏证〉书》一篇,约计2359字,针对友人“盛称《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为近今之巨制”而提出质疑,进而对戴震《孟子字义疏证》论“理”、论“性”章进行了批评。戴震《孟子字义疏证》讲“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谓之义;则未至于同然,存乎其人之意

    学术界 2022年3期2022-12-15

  • 成化、弘治年间科举指导思想的衍变 ——以丘濬的举业思想为中心
    宋代理学之大成,程朱理学的影响日趋扩大。此外亦有陆氏心学以及浙东事功学派各自涌现,但始终无法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宋末宁宗、理宗时期,程朱理学的地位日渐抬升,在元代更是进一步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元亡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保证新生大明政权的稳固与发展,亦将程朱理学钦定为官方的指导思想,他曾“命许存仁为祭酒,一宗朱氏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1],将程朱理学视为正统官学,并敕撰《书传会选》等教化性的图书。靖难之后,明成祖朱棣秉承父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4

  • 程朱理学在宋朝陶瓷上的体现*
    结合其社会环境,程朱理学是该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源泉。程朱理学对于审美价值的评判渗透在陶瓷的设计上,包括生产技术、造型、装饰、色彩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理学的思想体系与观念更直接促成陶瓷的审美取向,这两者之间息息相关,是整个时代信息的传递者与见证者。1 程朱理学与宋朝陶瓷1.1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又称“程朱道学”,由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创立,后经南宋时期朱熹发扬光大,是对后代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程朱理学建立在儒家思想体系上,其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

    陶瓷 2022年5期2022-06-02

  • 桐城派的思想及其文学表达
    尤为重要。一是以程朱理学为主的儒学思想,从 “桐城派三祖” 方苞、刘大櫆、姚鼐到桐城派殿军 “二姚一马” (姚永朴、姚永概、马其昶)皆奉程朱为圭臬,建构起桐城派思想体系的底色和主色;二是老庄思想,刘大櫆、姚鼐、曾国藩、郭嵩焘、郭庆藩、王先谦、吴汝纶、马其昶、严复等人亦服膺老庄之学,大多著书以立其说;三是佛禅思想,姚鼐、方东树、姚永概、方铸等人亦耽悦佛禅之学,其著述中或多或少地表露出佛性禅心。这三类思想,相互并存,相互竞争,相互影响,关系异常复杂。总之,这些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24

  • 陆王心学“减损论”的本体论基础与时代背景
    00732)一、程朱与陆王的不同道德修养路径中国传统哲学一直都很注重对人的心性的研究,自孟子阐发心性,开出心学伦理的基本框架,到南宋时期陆九渊的“本心之善”、明代王阳明的“致良知”,“陆王心学”作为一支重要的学派诞生了。心学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流派,虽出现时间较晚,但是其影响却很大,尤其到了明代晚期,经过王学左派的阐扬,使其通俗化、平民化,影响更是进一步扩大。作为心学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陆九渊和王阳明,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近代以来,熊十力、冯友

    台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8

  • 蔡沈《书集传》的伦理思想及其对程朱的推进
    视域三个方面皆对程朱的伦理思想进行增补或推进。一、圣人与贤人:道德主体的两种人格儒家向来重视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道德主体应当实现何种人格亦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议题。早在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以及荀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即有较为丰富的论述。概而言之,儒家将圣人视为道德主体的至善人格,而贤人与圣人相比则稍次之。此外,原始儒家亦认为,道德主体具有先天的与普遍的善端,每个道德主体皆具有实现至善、成为圣人的潜能。原始儒家的观点被宋代理学家继承与发扬,形成独具特色的理学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28

  • 清初程朱理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是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的统一
    。详参拙著《清初程朱理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286 页。。谁能承担这个历史使命?历史业已证明,明中叶以降曾盛极一时且与程朱理学并驾齐驱的阳明心学不行,明朝末年已经在部分地区孕育发展的具有反传统意义的激进思想观念也难以承担,而且长期在关外地区实行的满蒙联合施政学说亦难当重任。唯有具有深厚理论性、系统性和很强实践性的程朱理学可以胜出。程朱理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既是清入关前政权儒学化进程的自然结果(2)“儒学化”是指以儒学为载体而形成的具有系

    殷都学刊 2021年4期2021-11-27

  • “主一”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发展变化
    玮“敬”的概念在程朱理学中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主一”作为敬的主要修养方法,在程子和朱子的言论中也多有提及。但是到了阳明时,对于“主一”含义的理解却有了很大的变化。阳明对“主一”的重新诠释是建立在其心学背景上的结果,相较于程朱更注重主体的能动性。(一)程子最先提出了“主一无适”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工夫修养论进行阐发,但是追本溯源,这种工夫修养的方法在先秦的时候就已萌芽,并为宋儒“主一”这一概念打下了基础。《尚书》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执厥中,惟精惟

    华夏文化 2021年2期2021-11-25

  • 史中觅诗:荧屏叙事中的形象建构与学说阐释
    孟思想的理解,对程朱理学的解读,都是深刻的,也正因为如此,他对明代的影响,从深度和广度上,在学术思想方面都要大于事功,而他对自己所提倡的心学思想的重视程度也要高于他对自己事功成就的重视。因此,本文试图将王阳明还原到真实的历史中,从“阳明心学”与当时“程朱理学”的矛盾冲突,来深刻解读《王阳明》中所展现的王阳明形象,可以让人们对王阳明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一、道统之争從学术史来看,程朱理学发展至明代,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认为理论创新已经不是学派的主要任务,学派

    电影评介 2021年14期2021-11-03

  • 儒学现代化的一个知识论范式 ——以戴震为中心
    进一步推进,使得程朱的知识论已然无法适应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当儒学现代化推进至清中叶,戴震正是在批判地继承程朱的基础上,建构了另一套颇具现代化特色的儒学知识论范式。一、戴震对程朱知识论之批判:“人心”“物理”“天理”的同构必须申明的是,“儒学现代化”并非是一个“西学东渐”的外来产物,也并非是一个理论上有待证成的命题,而是一个已然存在于中国本土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事实。更明确地说,伴随着唐宋之际的儒学复兴,《四书》经典地位的逐渐确立就已经标志着儒学开启了自身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7-27

  • 崇仁之学的主静转向与持敬回转
    ,在躬行中承前(程朱理学)启后(新心学)。从学旨来看,康斋以持敬为功夫进路,可概括为“敬义夹持,诚明两进”,这显然是承接程朱理学的学脉。《文言》释《坤》:“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这一传统包括“内”与“外”的双向体证:“敬”是从外向内,功夫便是持敬:“敬是闲邪之道。”[4](P185)敬是抵制邪念对内心的干扰,属于防御之法,《文言》释《乾》之九二:“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通过持敬闲邪之道,可以达到“存

    江西社会科学 2021年5期2021-07-12

  • 既异程朱,亦背陆王
    学》采取了“既异程朱,亦背陆王”的批判性、颠覆性诠释,此书一出,立刻招致学界一边倒的批评,“诸子忧之,或病其罔,或惧其怼,未有许之也”,成为明清之际学界一大公案。我们需要追问的是,陈确何以宁愿背负获罪师门、辱没圣人的罪名来矢志不渝地批判《大学》呢?细究之下,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是《大学》近禅。陈确说:弟所恶于《大学》者,为其近禅也。……圣人只下学而上达,而释氏则专言上达。离下以为上,恐所为上者非上也。《大学》亦悬空说个至善,又悬空说个止至善,听其言甚好,深

    人文杂志 2021年5期2021-06-20

  • 高拱思想渊源及嬗变
    一种“家孔孟而户程朱”的局面,这三部书也带有明显的朱学印记。正是在这种考试制度的背景下,高拱早期的学术思想带有十分明显的宋明理学色彩。此外,高氏家族的家风也对高拱的学术风格影响深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高氏家族形成了重视举业,多读书、苦学问、孜孜向学的家风。高拱祖父高魁“读书有悬髻之苦,味理有通霄之思”[4]1337;高拱父亲高尚贤“居家筑室郊墅,玩心理学,乡郡髦俊多执经受业。台谏暨抚按宪臣,屡荐公经纶蕴藉,学问该博,闭门养高,罔随时好,清才逸思,可备词林云

    文化学刊 2021年2期2021-03-08

  • 高拱思想渊源及嬗变
    一种“家孔孟而户程朱”的局面,这三部书也带有明显的朱学印记。正是在这种考试制度的背景下,高拱早期的学术思想带有十分明显的宋明理学色彩。此外,高氏家族的家风也对高拱的学术风格影响深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高氏家族形成了重视举业,多读书、苦学问、孜孜向学的家风。高拱祖父高魁“读书有悬髻之苦,味理有通霄之思”[4]1337;高拱父亲高尚贤“居家筑室郊墅,玩心理学,乡郡髦俊多执经受业。台谏暨抚按宪臣,屡荐公经纶蕴藉,学问该博,闭门养高,罔随时好,清才逸思,可备词林云

    文化学刊 2021年2期2021-03-08

  • 工夫与成人 ——试论朱熹格物工夫的可能性及其实践意义
    存在的意义上讲,程朱等理学家认为人类与宇宙万物之间不是割裂而是一体存在的,这就是理学家所说的“万物一体”思想。理学家们的这种“万物一体”思想不仅为他们所提出的“工夫”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宇宙论基础,而且也成为宋明理学对于儒学发展的一大历史性贡献。关于“万物一体”,二程曾说:“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2-01

  • 晚清理学的复兴:以夏炘为核心的考察
    别阐新义”,捍卫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倡导以实行践履理学原则,在经验界重整社会秩序。这在夏炘、夏炯、方东树、方宗诚等皖地理学家的著述中有鲜明的体现,而夏炘又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当涂夏炘以朱学干城自任,治学兼宗汉宋,遂有“由汉学之专勤,探宋儒之精粹”[1]之时评。他批判戴震新义理学思想,捍卫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阐发圣谕,推进教化,以实行践履程朱理学原则,是道光以来皖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理学人士。夏炘撰《檀弓辨诬》《述朱质疑》等,曾国藩见以上二书,因许夏炘为“东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7

  • 戴震哲学思想的重新审视 ——以《孟子字义疏证》中“如有物焉”为线索
    被定位于严厉批判程朱理学的封建纲常。虽然未必都认同“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道学的尖锐而深刻的批判”(1)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10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19页。这种评价,但戴震以情言理的原创性,批判程朱理学抽象的道德原则,对人性善的解释更具实践性乃至使得传统儒家思想接引现代性,等等,依然是许多学者对戴震思想的共识。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于戴震思想的哲学史意义和批判性价值不应有疑,但若就哲学思想本身的深刻性、牢靠性和完备性而言,戴震对程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1-08

  • 认识古代中国,从宋明理学开始说起
    议,是理学上的“程朱、陆王之争”。理学是宋朝以降中国士人学问的核心。理学试图建立一整套解释系统,解释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世界。还有,在这个世界当中,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成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人,应该有什么行为,不应该有什么行为?理学既要彻底追究源头,又要提供具体而实用的人生行为准则,是一套既大且细的学问。理学有两个关键特质。第一,理学探讨的范围甚至比西方的哲学更广。它不只是要解释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还要明确规定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该有的行为准

    全国新书目 2020年7期2020-12-29

  • 桐城派与程朱理学刍议
    正确的学术选择;程朱理学注重培养知识分子的道德意志、自我意识以及自律内省的精神,深深契合了以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文人的人生追求,这也是桐城派文人坚持提倡程朱理学、二百多年绵延不绝的深层原因之一。关键词:桐城派 程朱理学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政权,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康熙皇帝自幼研习汉文化,对朱熹推崇备至:“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瑕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

    文学教育 2020年11期2020-12-14

  • “赶紧掏出我的文化”
    ,上有四个大字“程朱理学”。其实程朱理学是对宋代理学的笼统概括,至少从宋至清,没有一本书叫《程朱理学》。另外,演员把“官吏之贤否”的“否”和“虚与委蛇”的“蛇”,都念成了本音,实际都错了。现在看电视剧有没有“文化”,全靠人物设定。如果剧中的主角是有文化的人,那么整个剧也就显得分外“有文化”了。像《三十而已》里的角色,形象、衣着无不透着“高级知识分子”的样子,但是生活中的千头万绪,总是离不开“奢侈品选购与养护”,不知道这是海内外高等教育的失败,还是电视剧本身

    南风窗 2020年17期2020-08-20

  • 戴震之理欲观的建构及其价值省察
    在于去蔽,要消除程朱理学对经书的曲解,还经书以原始面目。正是在对程朱理学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他所特有的理欲思想。一、存理灭欲:戴震理欲观的哲学基础在戴震之前,关于理欲关系问题,谈论得最多也最为详细的就是宋明时期了。朱熹率先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这也是后世在继承朱子理学中关于理欲关系的重要论点。程朱理学家在探讨理欲关系时,把“理”作为支配地位,认为“理”是至高无上的“天理”,是万物产生的来源,并赋予“理”至纯至善的性质。那么和“理”相对的“欲”则是万恶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3-16

  • 纸载千年,朴中见华
    大宋王朝的倾覆,程朱理学逐渐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时间,拒绝禁欲主义,复兴传统儒学的各家之言纷纷涌现,我随着最后一个主人的离世,陷入了沉睡。这一睡,就是千年。我被叫醒时,已是千年后的一个深夜,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刺眼的光亮直射我的身体,几个穿黑衣服的人的眼中,闪烁着掩饰不住的惊喜,随后我便被转移这里,一个巨大且透明的玻璃盒子里,我是《四书章句集注》的摹本,一本再普通不过的泛黄纸卷。刚来的日子里,我只是静静躺在角落,与无数册或长于我,或比我年幼的书卷排在一起,无人问

    神州·上旬刊 2020年2期2020-03-08

  •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朱陆之辩” ——兼论乾隆反“门户”观念的影响
    自南宋开始,分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派。程朱主张“性即理”,陆王认为“心即理”,因学术主旨之不同而产生分歧。随后门人弟子互相攻讦,逐渐蔓衍为门户之争。两派的分合起伏,如《四库提要》所言:“朱陆二派,在宋已分。洎乎明代宏治以前,则朱胜陆。久而患朱学之拘。正德以后,则朱陆争诟。隆庆以后,则陆竟胜朱。又久而厌陆学之放,则仍伸朱而绌陆。讲学之士亦各随风气,以投时好。”(1)永瑢:《〈朱子圣学考〉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儒家类存目三》,中华书局,1964年,第

    天府新论 2020年3期2020-01-08

  • 程朱之“理”与柏拉图之“理念”的异同
    名的“理念论”。程朱与柏拉图所处时代相隔千年,所处地域相距万里,却都对这一“理”字作了深入分析。本文试对程朱之“理”与柏拉图之“理念”作一简要的分析与比较,以期更好地窥探中西文化差异。一、理论背景的异同宋代理学家重视对“理”的探索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基础。当时社会经历了唐朝灭亡以后长时期的动乱,五代十国的纷争让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此时宋王朝的首要任务便是稳定社会秩序。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汉唐儒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无法满足学以致用的要求,儒学的发展

    文化学刊 2020年7期2020-01-02

  • 清初诗学思想与程朱理学
    。广义的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而在清初士林反思心学流弊的背景下,前者则跃居为主流中的主流。晚清李慈铭所说的“国初宋学极盛”,不仅明确道出了心性思辨之学在清初盛极一时的事实,还暗示出程朱学说高不可攀的地位。以此为前提,程朱理学对清初诗人心灵世界的浸润和熏染,也丝毫不亚于其他思想学术门类,进而参与了诗坛流风的塑造,引领了诗学思想的走向,但学界对此涉猎有限,语焉未详。本文选取清初若干喜好风雅的理学之士以及心仪程朱的诗人,对其诗学思想与程朱理学的关系作一简略

    社会观察 2019年10期2019-11-17

  • 从天理到人心
    重点: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以及陆王心学的内容和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以及陆王心学的内容和特点,能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进行客观评价。三、教学方法设问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自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思想发展当中就始终占据着龙头的地位。但是到了唐朝时期,佛教和道教逐渐兴起,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一场捍卫儒家学说、复兴儒家学说的运动逐渐开始了,其中韩愈就是领军人物之一。

    新课程·下旬 2019年2期2019-04-24

  • 江南明代祠堂记事内涵分析 ——以《程朱阙里志》为例
    堂艺术的理解。《程朱阙里志》就是一本典型的祠堂志,最早成书于明代晚期,主要介绍徽州篁墩三夫子(程颢、程颐、朱熹)合祀祠堂、即程朱阙里祠的兴建史,本文以此为例分析江南明代“祠堂记事”内涵。1 《程朱阙里志》刊本与年代题:《程朱阙里志》曾经被收入至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目录。2017年,中贸圣佳拍卖公司曾上拍一套《程朱阙里志》,该套《程朱阙里志》仅存有卷一至卷三,其函签题有“程朱阙里志,万历四十三年刻本”字样。2004年,广陵书社曾出版《中国祠墓志丛刊》,其第31、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8期2018-09-12

  • 2018年高考上海卷文言文
    颐兄弟为中心的“程朱理学”,二为陆九渊肇始,再到王阳明发迹的“陆王心学”。两条支流的差异亦是历代学者所争论的焦点,以“格物致知”为例:程朱理学认为世间之理包孕在万事万物中,欲穷理须于外物中“格”出个别性的道理,进而累积于心而成世间至理;陆王心学则不同,其认为“心即理”,世间至理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人心如同一块明镜,只需将镜中斑驳的污垢擦除,恢复心之“明镜”状态,那么万事万物之理便可囊括于心。李贤师从明初河东理学的创始人薛瑄,据黄宗羲《明儒学案》载云:“河东之

    美文 2018年16期2018-08-15

  • 明代科举并非全以理学为宗
    献忠明朝建立后,程朱理学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不过,洪武、建文年间,虽然科举考试首场的七篇经义文章严格限定在四书五经范围内,但并未规定必须以程朱理学为宗,程朱传注仅是参考之一。此外,当时八股文尚未定型,对文章形式上的要求不太严格。故此,士子答题时仍有一些发挥余地。永乐年间,为强化思想控制,朝廷组织编纂《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并颁示全国,规定答题时以程朱理学的注释为准则,且须“代古人语气为之”。这进一步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剥夺了士人自由思考的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6期2017-09-11

  • 明代北方的河东学派
    人,继承和发展了程朱理学,并被视为程朱理学传统在北方的重要代表,在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地区影响很大。并且被视为南方程朱理学传统在明代北方的重要代表。提及理学传统,人们一向认为南方居于主流地位,而北方则是缺乏的或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不过,当读了许齐雄(Khee Heong Koh)教授著的《北辙:薛瑄与河东学派》(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后,便会发现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关于程朱理学史上南强北弱、南有北无的知识印象,呈现出了以薛瑄为代表的明代

    文史月刊 2017年6期2017-07-14

  • “知行合一”之我见
    知行合一”学说。程朱理学提出“知先行后”的观点,认为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发展。程颐说:“须以知为本,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之而不能行者。”朱熹说:“知与行,功夫须著并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二者不可偏废。”“知行……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所以说程朱是重“知”的“知行合一”学说。明代大儒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出“知行合一”的命题。“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

    教师·上 2017年5期2017-06-09

  • 清同治年间理学士人在京交游述论
    到明显提高。崇尚程朱理学的倭仁、吴廷栋、李棠阶等理学名儒同登显要,同治帝的师傅也多半具有理学背景,一时间在京师形成了一种讲论义理、砥砺名节的风气。以倭仁为中心的京师理学群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阵营,其对儒家传统价值体系的固守,突出表现在同文馆之争当中。同治 理学 交游 同文馆理学起于宋,其中由二程、朱熹一派学者所阐发的理学通常称为程朱理学,自元明以来,一直被尊为官方哲学。在清代,程朱理学虽被统治者奉为圭臬,但是在乾嘉汉学风行之时,许多士子

    兰台世界 2017年8期2017-03-12

  • 从“先立乎其大者”管窥陆象山“敬”的工夫论
    顺”的气象。这与程朱一派过分关注积习弊障的敬论形成了对比,构成了象山对敬的工夫的正面阐释。同时,本于孟子“气壹则动志”的观点,象山对“物欲”、“意见”等弊障也有察省,主张通过自觉的警策反省加以克服,相应地也会呈现出严肃敬畏的气象。这些都可与程朱的敬论互动,构成了象山对此工夫的反面理解。但是对程朱的敬论象山总体持批评态度,认为其会导致拘迫矜持和难明端绪的弊端,所以必须先辨明大纲,这又可以构成对前者的重要补充。陆象山;敬;先立乎其大者;本心;工夫论一、引言修养

    理论界 2017年9期2017-03-10

  • 论元代理学影响下的元末遗民的忠义观
    末遗民;忠义观;程朱理学《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于首阳山。”此史实造成的影响即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抱节守志的典范,更成为后世文人志士对遗民及遗民现象的评判标准。历代社会的遗民及遗民现象引起了后世学者的广泛关注,诸如近世的宋元之交、元明之交、明清之交出现的庞大的遗民群体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遗民群体及遗民现象成为研究传统士大夫精神的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2016-11-26

  • 王船山对程朱忠恕论的反思与发展
    20)王船山对程朱忠恕论的反思与发展董卫国(西南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重庆401120)船山对于忠恕的观点总体上沿袭程朱的思想,但是体现出船山忠恕论的鲜明特色。第一,船山分别出“尽己之己”与“推己之己”存在的差别。以尽己之己为性理,以推己之己为情欲,从而由性理人欲之辩来区别圣人之忠恕与学者之忠恕,比程朱的见解深入一步。第二,船山弱化程朱“忠体恕用”的观点,而强调忠恕在事上统一性和两者之间的相互规定作用。第三,船山对程朱后学“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9-21

  • “禘”解在朱子学中的意蕴
    且开宋学先风。以程朱为代表的宋儒虽采赵匡之说,但因朱子不满程子解“禘”而程朱之判已明;虽然学宗朱子,但是以吴澄、陈澔为代表的门人后学对“禘”的理解也有区别。因此通过对“禘”的研究,可以一窥朱子学在经学领域,尤其是礼学研究方面的精微化趋势。关键词:禘;四时祭;程朱;义理解经;朱子学中图分类号:B24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5-0111-05“禘”者,王者祭祀宗庙之礼。考诸经学史,关于“禘”的文献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与西周金

    中州学刊 2016年5期2016-05-30

  • 试析程朱理学对宋代坐具设计的影响
    政 张乘风试析程朱理学对宋代坐具设计的影响文‖张 政 张乘风程朱理学作为宋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通过“存理灭欲”、“保持内敛”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理学成为这一时期家具设计风格变化的深层推动力量,而宋代的坐具设计也彰显了理学的时代风貌。在此语境下,宋代的坐具由唐代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本文试从程朱理学的视角对宋代坐具结构设计进行一个新的诠释。程朱理学;宋代坐具;存理灭欲;理性宋代的艺术创作成就在中国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宋代的汉

    艺苑 2015年5期2015-12-09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可以,其原因在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统治。程朱理学要求每个人按照同样的人格目标去修行,其结果必然会造成人们在追求习惯上的同质化。我们今天对同质化的不自觉追求,源于这种文化精神的长期积淀。可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彻底改变了模样。人活在这种环境中,需要有应付这种环境的能力,这便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而要成为社会的精英,则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至于科学研究、对信念的论证,都必须奠基于创新能力之上。无论是应付复杂环境的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指向一个方向:有明确倾向性

    中国领导科学 2015年5期2015-12-06

  • 程朱与王阳明格物致知思想之比较
    250100)程朱与王阳明格物致知思想之比较刘云裳(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的前提,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从宋朝二程将其拿来用作阐述自家认识论与修养论,无论在程朱理学抑或陆王心学的学说中其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过程朱与王阳明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2015-10-28

  •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下价值观的影响
    王陽明的哲学观与程朱理学观念是大相径庭的,但是一开始他也是程朱学派虔诚的信徒。有资料显示,当年为了更好地研究程朱学说,王阳明还不辞劳苦多方寻找他们的著作,多次拜访、请教当时程朱学派的重要人物,一度将自己的研究方向朝程朱靠近,就是希望可以学习他们思想的精髓之处。但是后来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观点,当时程朱理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而在后来具体的研究中王阳明却发现很难做到“格物致知”。据说当时为了更透彻地研究王阳明曾经对着窗外的竹子“格”了好几日,其结果并非得到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3期2015-10-21

  • 颜李和吴敬梓视野中的程朱之学
    宗法专制制度,奉程朱为儒学正统,并采取措施极力维护其独尊地位。如将程朱之学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命题依据程朱一派所注“四书五经”,士子作答也须以其思想见解为依据,不能违逆。再如建立对忠孝节义行为进行旌扬奖励的制度,强化理学礼教对全社会的思想控制及风俗教化作用。长期的唯程朱是尊,使得社会政治、思想学术、世风人心都出现了不少问题。明朝灭亡,一部分知识人将矛头指向程朱,视其为败坏儒学、妨误人才、贻害天下的祸根。清康乾时,统治者更进一步将程朱之学教义化,对士人精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1期2015-03-26

  • 唐君毅先生之船山人性论浅释(下)① ——探《船山之尊生尊气与尊情才义》
    情;欲求;船山;程朱当代新儒学中,牟宗三先生看中船山的历史哲学,徐复观先生的精神放在先秦两汉,而唐君毅先生对船山学很能有其相应理解,颇值得探讨。故吾人选定《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之《船山之尊生尊气与尊情才义》对唐先生的船山学作一诠释,此文为对该文后文的解说。依于唐先生以客观面的倾向,认定船山之所以不同于前儒,前儒以中和中正为尚,而船山可以承认气之偏者。然而唐先生并未引原文以证成之,在此吾人引《张子正蒙注》原文以讨论之。张子有言:“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2-15

  • 民国时期何炳松《程朱辨异》对朱子学的阐释及创新
    民国时期何炳松《程朱辨异》对朱子学的阐释及创新乐爱国(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民国时期,何炳松《程朱辨异》从中国学术思想有儒道佛三家而将宋明理学划分为程颐、朱熹和陆王三大派入手,深入分析朱熹与程颐在师承、哲学与经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朱熹的二元哲学以及“理必有对”的思想,分析了朱熹的心学以及与“穷理”的关系,并对朱熹与道家关系作了论证。这对于当时的学术界或是重要的补充和推进,或是一种纠偏,无疑是重要的学术创新;而且对于当今的朱子学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3期2015-01-30

  • 轻外物重身心
    上可谓赫赫有名。程朱理学,就是开创于程氏兄弟,而大成于朱熹。但在几十年前的“左倾”思潮中,程朱理学却被冠以“封建卫道士”之名;在批孔运动中,一句“存天理,灭人欲”,更被批为“礼教杀人侩子手”,打入万劫不复之地。其实,程氏兄弟并不是要人都变成没有七情六欲的“怪人”,用“天理”来灭绝“人欲”。他们所说的“天理”,讲的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自然也包括“人理”,即人的生理规律。《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天道强劲向上,人也应

    家庭医学 2014年7期2014-09-11

  • 论四存学会对颜李学的解读
    会将颜李学与孔孟程朱牢牢捆绑在一起,认为颜李学是孔孟之学的天然继承者。指出颜李学习行经济的特征,是古代实学精神的杰出代表。这种围绕着传统文化对颜李学的阐释,也代表了四存学会的文化主张。四存学会;颜李学;孔孟;程朱四存学会成立于1920年,由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牵头组织。四存学会以发扬颜李学为宗旨,而它对颜李学的阐释和解读,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来进行的。从四存学会的取名之意,就可以看出它与颜李学的联系是何等的密切。“……创立四存学会,推崇颜李,重行习,兼重发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2014-08-19

  • 元代大儒许衡弘扬程朱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理学家,针对元初程朱理学博而不能返约、陷入“支离”的困境,引入“陆学”,来重新阐释程朱理学,解决了程朱理学的传播危机。继而,他的思想呈现出“尊奉程朱、以陆补朱”的特点,并非后世学者所言的“和会朱陆”“折衷朱陆”,极大促进了其弘扬,正所谓“使国人知有圣贤之学,而朱子之书得以行于斯世者,文正之功甚大也”[1](P176)。 官至中书左丞、国子祭酒,掌管教育事务,又亲自授学,通过政治和教育实践,促进了程朱理学的官学化。1. 许衡生平及学术源流许衡(1209-12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08-15

  • 程朱理学的伪善 和《西厢记》的本真
    青子衿自程朱理学产生后,它之所以一直被具有民主与自由意识的人士所诟病,乃缘于其以“理”压人,以“理”杀人,以“理”窒息人的思想、思维乃至生理,使人不得开心颜!而一部《西厢记》之所以广为传诵,历久弥新,则在于其以情悦人,以情动人,以情启迪人的思想、行为、情操,使人血脉偾张,心智大开。一、道貌岸然的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对自然的看法不乏辩证法,但对社会、对人的看法却多属形而上学,多属绝对主义。它把“人欲”与“天理”对立起来,认为天理和人欲不可并立。“人之一心,天理存

    文史杂志 2014年4期2014-08-08

  • 试论江南文化的启蒙精神
    ,清王朝非常推崇程朱理学,将它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如乾隆这样说道:“我圣祖将朱子升配十哲之列,最为尊崇,莫不奉为准绳。”乾隆还特别称赞程朱理学:“于理欲公私义利之界辨之至明,……为国家由之则治,失之则乱。”戴震则认为,程朱理学在学理上是错误的,程朱理学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更是祸害极大的谬论。戴震认为程朱理学分理气为二,以理统气,先理后气等观点,都是有问题的。戴震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传统,主张气是世界之源、之本,理只是“气化流行”的规则,理是依气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14

  • 廖纪的学术思想探析
    于统治思想地位的程朱理学,随着明朝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程朱理学显得日趋僵化,愈发暴露出空疏误国和虚伪迂腐的弊端。多数信奉程朱理学的道学家要么空谈性理之学,死背程朱之书,在现实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成为一批无用的迂腐之徒;要么醉心于功名利禄,成为“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1]的伪君子。这种状况正如明末李贽在其《三教归儒说》所形容的:“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面对这种状况,廖纪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指出,要拯救社会危机,必须深刻揭露了程朱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3期2014-03-29

  • 析薛瑄的复性说 ——兼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对薛瑄的评价
    薛瑄是明初重要的程朱学者,要了解其思想,必须区分其与程朱之不同。(一)程朱主张“性即理”,薛瑄强调“理即性”薛瑄是明初理学大家,一般把其学说看成性学或复性之学,为什么薛瑄这么重视性呢?薛瑄认为:“孟子之后道不明,只是性之一字不明。”[1]1445不明的原因是“自孔孟以后,皆不识性”[1]1042,这是薛瑄极力研究并探讨性学的主要原因。同时,薛瑄的性学与朱子的理学是大不一样的。朱熹在“性即理”的基础上提出“理一分殊”,薛瑄则在“理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性一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2-01

  • 透过明代女性看明代学术思想的演进
    变化的内因。明初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女性顶着封建礼教的重帽,恪守忠孝、节烈,女性自我意识被严重扼杀;明中后期随着心学的崛起与传播,女性开始大胆走出封建礼教的束缚,女性自我意识有了觉醒;明末实学兴起,女性保持理性的认识,坚守自我意识明代女性;明代学术思想;程朱理学;心学“女性是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女性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1]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被“三纲五常”的枷锁所束缚,不被看作一个完整的人,而是男性的附属品。

    昌吉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12-28

  • 李梦阳与程朱理学
    003)李梦阳与程朱理学刘 坡(河南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李梦阳是明代哲学思潮变革的一环,他的出现客观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李梦阳与程朱理学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不满,在《空同子》中提出“日用即道”、“理欲同行而异情”、“以理制气,以定俟数”等观点,将哲学的本体引向百姓生活,肯定人性与人欲存在的合理性,顺应明中叶商品化大潮下士人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时势,对程朱理学进行挑战和冲击;另一方面传统的士大夫文化很少有离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4-13

  • 胡居仁对程朱理学的传承与创新
    001)胡居仁对程朱理学的传承与创新冯会明(上饶师院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江西上饶 334001)胡居仁“奋志圣贤之学”,以传承程朱理学为己任,是明初诸儒中恪守朱学最醇者。在宇宙天道观、理气关系、义利关系等方面承袭并发展了程朱学说。他“一生得力于敬”,“主敬”为其学术主旨。他重视“为己”之学,努力把儒家成圣成贤的人格修养理论变为个人的道德实践,把朱子学说向着专讲心性道德、追求士大夫道德人格的方向发展,并且躬身践履、笃志力行,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成为明代从祀孔庙

    江淮论坛 2011年5期2011-11-21

  • 唐鉴的道统思想及“守道救时”说
    的时代,一方面,程朱之学因为强调“三纲五常”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秩序、巩固封建政权,仍然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而高居官方学术的地位;另一方面,真正处于学术界之显学地位的则是清初兴起的以考据为主要内容的“汉学”,这种学术到乾嘉时期盛极一时,甚至一度呈现“专制”局面。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士子们进入仕途的“敲门砖”。然而,唐鉴的家乡两湖地区,“汉学”独稀,程朱理学分布甚广,并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湖湘学派 。其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性为本体的哲学思想和经世务实的学风。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