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2020-08-20 02:36金碧薇廖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德育课实践性实效性

金碧薇 廖宁

[摘           要]  德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吸引力还需增强,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为此,在采用文献研究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厘清了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概念和特征,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提升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性;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01-03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持续努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教学实效性”。为此,作为中职德育工作主要阵地的德育课堂,它的教学实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所以,加强中职学校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必然的选择。本文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概念入手,通过课堂观察,分析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探寻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學实效性的概念和特征

对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概念的研究要从教学实效性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开始。

(一)教学实效性的概念

对于教学实效性的概念解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笔者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教学实效目标发生的关键在于实际效果,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本身,学生在课堂中收获了多少即课堂教学实效目标的具体实现。第二,除了主体学生收获了多少以外,教师也应该有收获。即教师和主体学生双方面都应该有收获。第三,除了进一步追求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客观实际效果以外,还要进一步探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的实效性有没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本文所认可的教学实效性的概念,即明确了实效性的范围,教师聚焦的是课堂教学本身,教师自己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是否相符的部分,换句话说关注的是学生收获课堂知识的多少或者是否影响了学生和学生如何发展。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和实效性的概念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是指聚焦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本身,通过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学生认真学习,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有所收获。具体表现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共鸣,有所感染,有所动;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三)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和实效性的特征

1.教学实效性要体现出专业性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模式,那么,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目标也要朝着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进行设定。这一点与普通教育有本质的区别。也体现了德育课要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的一种理念。

2.教学实效性要体现生活性

德育教学不同于具体的知识教学,德育教学应将道德放入学生的整体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加以学习,贴近学生真实的生命体验,为德育教学的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此,中职德育教学应以生活事件为例,注重学生的成长体验,帮助和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教学实效性要体现实践性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的根本就应该体现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和进行实践,既是专业的实践,又是生活的实践。

三、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分析与问题探究

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出发,本文主要观点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收获、有进步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本质体现。一些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文化等很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然而,最能影响学生的因素还是教师,从教师教的层面出发有利于研究的开展。所以本研究将从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五个方面来研究、分析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与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实效性分析

本研究以中职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为例,观察教师的上课情况,选取其中10个课时的课程进行听课观察,我们将这10个课时编号,分别为:①增添我们的魅力;②遵从职业礼仪;③做人以德为先;④我爱岗我敬业;⑤在职业实践中锤炼;⑥增强规则意识;⑦维护宪法权威;⑧崇尚程序正义;⑨认清违法危害;⑩懂得犯罪后果。然后,我们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各自应该达到的4个指标分别编码,依次为:

1.教学目标层次:MB1是否直接呈现、MB2是否体现专业性、MB3是否体现生活化、MB4是否体现实践性;

2.教学内容层次:NR1是否围绕教学目标、NR2是否体现专业性、NR3是否体现生活化、NR4是否体现实践性;

3.教学方法层次:FF1是否围绕教学目标、FF2是否体现专业性、FF3教学方法是否体现生化、FF4是否体现实践性;

4.教学评价层次:PJ1是否围绕教学目标、PJ2是否体现专业性、PJ3是否体现生活化、PJ4是否体现实践性;

5.教学资源层次:ZY1是否围绕教学目标、ZY2是否体现专业性、ZY3是否体现生活化、ZY4是否体现实践性。

在课堂观察中,每门课根据观测指标如果出现则记为1,没有体现则记为0,于是我们得到了课程与观测指标之间的二维表,如表1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没有一门课完全体现出观测指标,但是②课程只有一个指标未达到,④课程有两个指标未达到,是教学实效性表现得最好的两节课。此外,除了一些课程没有直接呈现教学目标外,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评价及资源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记录全部是1,生活化的指标是体现的最少的。在观察中我们还发现,在教学内容上,大多数教师都用学校统一购买的教材授课,部分教师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增减教学内容;少数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多数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是教材或教参上的,偶尔提供的课外资源与当前课程关系不大。

(二)影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设定较抽象

当前德育課教学目标主要是围绕职业道德的认知、道德运用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方面。例如,在一节“做人以德为先”中,主题被设定为“展示职业风采”,教师为其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礼仪的基本道德要求,理解在法律和职业道德礼仪中所蕴含的职业道德内涵和意义;运用情感及道德观念的目标为学生体会法律和职业道德礼仪对于职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这样的知识目标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过于抽象,不易学生理解,也不利于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内容不贴近学生实际、不贴近专业性

中职德育课所开展的教学内容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举例子与讲解的案例很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专业开展效果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引导

在教学方法上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大胆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他们会选择传统的说教、讲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但是多样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情景教学、头脑风暴等。

4.教学评价缺乏导向专业性、实践性

在实际观察的课程中,我们发现多数教师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而且这些评价主要是评价道德和情感方面的知识内容,而忽视学生是否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发展中。因为现在的德育课堂应该转换为如何更好地去做,如何长久地坚持去做,这样的课堂才更具有实效。

5.教学资源缺少专业性、生活化和实践性

从观察记录中我们可以得出,少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荐课外资源给学生,往往推荐的资源学生并不感兴趣。中职德育课所教授的知识应该在社会和实践中运用体会,中职德育课堂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应该多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性的相关课外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四、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教学目标贯穿生活化、职业性和实践性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关于实施德育学科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规定指出要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要特别注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加强教学内容与具体的社会经济生活、职业生活的相互联系,利用或合理设置职场实践教学情境,突出职业实践教学取向。因此,职业性、生活化、实践性的教学应贯穿于职业教学。

(二)教学内容应具有社会生活、职业生活性

“课程标准”关于中等职业德育课的学科特色明确指出要充分彰显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标准中要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德育课教学内容与家庭社会的生活、职业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或合理地创设职场情境,突出实践的取向。在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贴近学生职业生活的教学内容更加受学生的喜欢。引起学生的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其中,才能达到教学实效性。课程标准中还特别强调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融入学生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职业工匠精神的教育,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德育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理应将这些职业性的东西更加有选择性地纳入德育课的教材中,使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具有职业性。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面对的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更加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方法就显得很重要。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案例互动教学、辩论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四)实施多元评价

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学效果并不一定是评价最重要的指标,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即进行发展性评价。换句话说,就是要看本节课中的学生能否将道德的认识转化为自身的一种道德行为。为此,我们应该实施发展性评价并秉承评价的多元性。实施该评价的目的必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要对照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阶段性地动态修正评价行为,以期能与人才培养目标耦合。所以,整个过程是发展性的,但目标确是明确的,这样会促使培养目标能够更加全面。

(五)建立多种资源库,整合教学资源

以校园平台为依托,建设课程资源库,对原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引进校外、企业等的优秀资源,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例如开发微课、案例、视频等,既可以共享,又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其使用频率。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进行探析,分析了教学实效性的概念,进而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课堂观察记录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为例,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诚然,本文只是对相关研究做了初步尝试,一些地方还略显不足,例如在实证方面还应加强探索。为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不断探索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捷树.中职德育课提高实效性的问题与对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68.

[2]张广君.教学有效性的本体诠释与价值澄清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1-9.

[3]朱思达.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难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11):111-114.

[4]周全.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5]王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6]马晓荣.东乡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7]单伟丽.职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研究:以《经济生活》为例[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

[8]李露露.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9]葛民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德育课实践性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