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承是高职语文人文素养的目标导向

2020-08-20 02:36何宏晔蔡旭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人文传统高职

何宏晔 蔡旭东

[摘           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的软实力,它是一种德智统一的文化价值取向。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高职语文人文素养的目标导向。

[关    键   词]  人文素养; 高职语文;传统文化;目标导向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06-02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根本,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它经过五千多年的洗礼和沉淀,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塑造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文化源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软实力,为炎黄子孙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只有把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中,才能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价值引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取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价值思维,感受中华民族的奋发图强、勤劳勇敢、厚德载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华夏儿女的重要精神支撑,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西方文化入侵的时代背景下,亟待我们去不断学习、思考、应用,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高职语文人文素养的目标导向。

一、人文素养有利于高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形成和谐、良好、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及人们思想的转变,高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他们本身在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上存在明显不足,学习自觉性较差,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知识储备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弱,缺乏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有些甚至逃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因为他们是在家庭照顾过多的情况下长大的,有较强的优越感,他们从小生活在人为的理想环境中,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现实环境的磨炼。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努力用新理念、新形式、新内容,通过整合多种优势文化资源,构建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人文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社会化,提升社会的承受力和抗压力

高职学生是“准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自身发展。一个具有良好心理承受力的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灵活、沉稳的积极心态,化险为夷。没有承受力和抗压力是非常可怕的。

三、人文素养利于课程思政教育,提升思想品德素养

以文化人,构建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文化载体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思想、精神和智力的支持。在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学生的思想背景下,高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责任担当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我们要以语文学习为载体,为优秀傳统文化搭台唱戏,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教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别人,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四、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人文素养教育,把提升人文素养落到实处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培育能力、提升素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供智力文化支撑。

(一)培育能力

高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适应当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自信、自尊、自强、自立,使他们时常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强化和激励学生去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真正做到把校园变成培养人才的摇篮、个性发展的乐园,使学生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唯有坚持这种理念与态度,才能造就一个凡事有主张、做事有决心,凡事不抛弃、不放弃有毅力的人,这种人可以不必借助外在的力量刺激,就能自动自发地去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在未来的道路上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而且能不断自我成长,这将成为受益终身的立身之根、做人之道、成业之本。

(二)提升素养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可以从中汲取精神食粮,从道发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名家精美的诗词歌赋,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包括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当然,这也是千载难逢的考验学生定力的机会,考验学生自律能力和意志力的时候,有些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执着笃定,坚持到最后,笑得最灿烂。人文素养能让学生不负盛世美景,不负青春韶华,不辜负聪明才智,不辜负追梦赤子心。

(三)陶冶情操

高职学生刚刚步入成年,思想单纯,社会阅历尚浅,面对复杂纷繁的社会问题和压力,内心也急需得到净化,而以传统文化为媒介的高职语文教学恰恰是滋养学生心灵的一剂良方,传统文学中不乏大量歌颂英雄气节的作品,告诉学生:英雄不问出处,曾经的荣誉、学识、地位、背景、家庭都将重新洗牌,唯有自强、自立、自律、自省者才能驶入快车道,唯有勤勉、踏实、执着、坚定者弯道超车,每个人的人生从来不可以复制、粘贴,舍我其谁!这种平实、质朴、真挚的情感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中国梦的实现已经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其中包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贵品质等,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培养人文情怀。

(四)启迪智慧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高职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水平整体偏低,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功利化思想较重,重实用,轻素质;重功利,轻人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自主学习意识差,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偏低。传统文化不仅饱含文学知识、人文精神,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开启职场生涯,经营未来的生活,这些都需要日臻成熟的心智作为基础,从而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理性思考,明确前进的目标,而传统文化正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帮助学生成为生活的智者,能让学生拥有健康、强健的体魄,飘扬在脸上的自信,蕴藏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因为人文素养能增加生命的阅历和厚度。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利用语文教学資源,反复审查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知识点,教师主导好课堂教学的每节课,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知识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精神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尤其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提升人文素养。

如何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贯彻到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之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成风化人,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高瞻远瞩的眼界,管中窥豹的知识敏锐性,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思想高度,还要有懂得尊重与包容的爱心、不急不躁的耐心、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细心,让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情感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语文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塑造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素养作用于学生的情感状态,让灵魂站在思想的高山上,看清平原沟壑;让人胸中自有峰峦,生命充满异样的灵气。面向大海,不问春暖花开,却是鸟语花香,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美丽芬芳,这正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崔春.高职大学生课余阅读现状及导引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8.

[2]李申申.传承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赵宝善.中国目前教育现状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5).

[4]辜胜阻,王敏,李睿.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3(5):12-19.

[5]乔守春.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探析[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8(5).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人文传统高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少年力斗传统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