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分析与提升策略

2020-08-20 02:36孙宏徐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引路人院校高职

孙宏 徐慧

[摘           要]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国外对信息素养的研究起步早、内容完整,对国内信息素养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尚缺乏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权威界定。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组成作了“两层五维”的分析,并从平台支撑、目标引导、评价激励、扩大交流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21-03

一、国内外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信息素养的研究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于1974年首次提出,主要含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备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图书馆协会发布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指出信息素养是个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本质就是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在亚历山大召开的《亚历山大宣言》中指出,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照亮了通向发展、繁荣和自由之路,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2007年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更加关注用信息技术创新和变革、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等。2016年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站在成为什么样的人出发,从七个维度诠释信息素养的构成,如赋能学习者、数字公民、知识建构者、创新设计者、计算思维者、创意传播者、全球协作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专家们对信息素养的认知从单纯的信息技能应用,到个人终身学习为核心,再到开放的协作创新,由点及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加深和拓宽了研究。

(二)国内信息素养的研究

我国在2000年左右引入信息素养的概念,认为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2005年,《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课题组确定了七个一级指标,从应用信息技术合理合法地完成任务的角度展开。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从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两个方面,技术素养、学习与发展等五个维度详细解释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课题组对中小学信息素养从四个维度梳理了评价指标体系。近年来,信息化教指委对教师信息素养,从立德树人等六个维度进行了研究,表明教师能力需要在信息化时代发生重大的变化。

纵观我国对信息素养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也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不仅描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关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调查范围,对高职教师信息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69份,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基本结论如下。

(一)信息意识普遍有

超过90%的教师在自身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查询各种信息。同时也会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课程对应的信息网站等,希望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

(二)规范引用两重天

超过90%的教师在自己引用论文时,会特别注明出处;超过80%的教师提醒过学生对所写材料中引用别人资源时要明确出处。在实际审核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引用方面,仅约有30%的教师会在论文查重之前强调规范引用的重要性。

(三)信息知识需普及

全部教师都掌握通过传统搜索引擎查询信息,如百度。约50%的教师经常通过学院图书馆主页内的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进行查询。为学生进行论文指导时,不足20%的教师会向学生介绍专业信息源,并说明检索方法。

(四)信息应用待提升

全部教师都会用PPT等办公软件,但是深入研究复杂功能,优化使用的占比不到1/3;对于大型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等办公环境中常见设备,不到20%的教师熟练使用,如改变纸张大小、扫描清晰度调整、投影矫正等;不足10%的教师会使用音视频编辑软件处理教学重难点内容。除了计算机教师,一般教师很少教学生通用和特殊软件的使用、办公设备的使用等。

(五)专业发展共努力

近50%的教师经常利用网络通讯等信息手段在同行专业圈子里获取信息,并能经常自我反思,创造性地提出具体任务的解决方案。仅30%的教师经常鼓励学生用信息手段在专业圈内交流,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思考对自身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把握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根本出发点

纵观国内对信息素养的二十多年研究,虽有面向部分地区和中小学层面的信息技能应用能力标准,但目前还没有国家层面发文的面向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标准。

笔者认为,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先清楚为什么要研究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新时代中国对教师的要求来说,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最根本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为“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是居于首位须牢牢把握的。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好“四个引路人”,教师必须具备“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以“四个引路人”为根本,做到“四有”好教师,信息素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构建“两层五维”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根本出发点的定位,结合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对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解定义为“两层五维”,如表1所示。“两层”指做到“四有”好老师的自我实现层和做好学生“四个引路人”的立德树人层;“五维”指信息意识、信息安全与道德、信息知识、信息应用能力、专业与发展。“两层”和“五维”是紧密关联的整体,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合理合规地高效搜索、评估、重构、应用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德字为先,具有利用信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且勇于创新,善于广泛交流与协作。

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建设支撑平台,培育信息意识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智慧校园可以为师生提供广泛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通过运用各种教育信息化设备,充分享受智慧校園中基础设施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带来的新动力。例如,教室内高性能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为教师生动展示重难点提供了基础保障,各种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不同应用互联协作的接口,人工智能的运用更是赋予了教与学更多可能。

(二)发挥目标引导,传播信息知识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逻辑,还需要教学方法的逻辑。信息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发展中心帮助教师的工作要点之一。例如,通过组织参加信息化教学的培训、研讨会、讲座,系统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教学咨询,个性化服务教师的信息教学应用能力;通过设立教改项目,引导教师总结经验成果,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资源汇聚,建立教师信息化交流共享机制。

(三)完善评价激励,推动信息应用

职业院校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教师首先应做到学以致用。在用的过程中,学校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判断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更能激励教师提升信息素养。例如,通过每位教师所授课程,以建设不同级别课程资源库入手,将所学的信息应用能力结合课程内容需求,进行资源的信息化设计、制作与整合;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比赛,不仅可以激发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式的意识,通过比赛过程中专家的评价指导,还促进了教师自我修正。

(四)扩大交流圈子,关注专业发展

鼓励教师走出去,采用线上线下等方式,扩大交流圈,与所授课程的专业圈、蕴含职教最新理念的职教圈、运用新信息手段的技术圈等建立各种联络方式,结合本职工作开展交流。例如,通过关注多个微信公众号、线上交流平台等,教师可以广泛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再以教研室交流研讨、校内经验分享等形式,凝聚共识,形成共同促进专业发展以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的研究氛围,有助于孕育创造性的各种方案。

(五)重视信息道德,养成信息安全

法制社会,个人发表的观点与言论应当受到保护,同时在引用他人观点和言论时也应该明确标明出处。例如,对教师要发表的文章,强调必须执行论文查重;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各类文章时,也要让学生正规地标明参考文献。

五、结语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并非一朝一夕,也绝非教师独自努力所能成,需要国家政策文件的理念与方向引导,学校针对本校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学校搭建的基础软硬件平台,教师本人的不断钻研等多方的共同努力,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坚信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会获得巨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S].教师厅[2014]3号,2014-05-28.

[2]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R].教师[2019]1号,2019-03-20.

[3]丁媛,马文飞,韩放.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文化与信息素质教育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2).

[4]曾晓牧,孙平,王梦丽,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

[5]王涛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7(9):146-149.

[6]马海群,蒲攀.信息素质链:信息素质内涵的多维度延伸与工具介入[J].情报资料工作,2019(3).

[7]林聪.“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引路人院校高职
感恩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骇图
责任有度:做学生的引路人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来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