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0-08-24 08:40王连海马艳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塞组间

王连海,马艳佳

(山西省文水县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2100)

大面积脑梗塞(MCI)在临床上属于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脑梗死类型,其发病率大约占全部脑梗塞的10%~15%左右,其发病后不仅容易并发各种并发症,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以及至残率,因此为进一步改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预后,需要及时对其予以科学有效的治疗[1]。国外已有较多研究指出通过运动训练干预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国内也有较多对于脑卒中康复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康复训练方面的研究内容还相对较少,本文正是基于此,抽取了我院收治的98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对其分组安排常规康复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以进一步分析在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综合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影响,详细研究报道可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7年10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将其抽签分成对照组和综合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5例和24例;年龄中间值(55.79±4.72)岁。综合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和26例;年龄中间值(55.74±4.73)岁。研究通过我院临床技术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安排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对其进行常规抗凝治疗、降压治疗以及并发症防范等。综合组安排综合康复治疗,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治疗:①运动疗法: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综合功能训练计划方案,并且在其训练中插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例如日常基本动作训练、桥式运动、坐位和站位平衡训练、保留良肢位摆放以及重心转移训练等。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连续训练5天后休息2天再继续训练治疗。②心理治疗:在患者康复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和患者进行沟通来了解其心理状况,针对存在消极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做好其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列举典型的成功案例或者是邀请康复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等方式来鼓舞患者的康复治疗自信心,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同时耐心告知患者康复训练治疗的过程以及重要性,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③针灸治疗: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前,需要先指导患者全身心放松,然后对其内关穴、人中穴、三阴交穴位,以及极泉穴、委中穴、尺泽穴进行针刺,吞咽障碍加风池穴、翳风穴、完骨穴;手指握固加合谷穴;言语不利加廉泉穴,金津、玉液穴放血;足内翻加丘墟穴透照海穴,留针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每天针灸一次,一个疗程为10天。综合康复治疗时间为6~8周。

1.3 观察指标

①选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以评分高者为佳;②选择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下肢运动功能情况,以评分高者为佳;③选择抑郁自评量表(HAMD)以及焦虑自评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评分低者为佳。

1.4 统计学方法

由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实验数据,以t作为组间计量资料的检验方式,结果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49例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1.57±4.68)分,而49例综合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4.76±5.07)分,两组统计结果显示:t值为13.382,P值为0.000,因此对照组和综合组评分比较,综合组明显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组间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对照组和综合组评分比较,综合组明显更高(P<0.05)。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对照组和综合组评分比较,综合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组间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表1 组间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分组 n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分)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对照组 49 13.11±4.22 18.24±3.91综合组 49 17.98±3.86 23.45±4.24 t-5.961 6.323 P-0.000 0.000

2.3 组间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

在焦虑评分方面,49例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23.46±3.15)分,49例综合组的焦虑评分为(17.78±2.48)分,统计结果为:t=9.917,P=0.000,因此,对照组和综合组评分比较,综合组明显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抑郁评分方面,49例对照组的抑郁评分为(25.13±2.72)分,49例综合组的抑郁评分为(19.04±3.46)分,统计结果为:t=9.686,P=0.000,因此对照组和综合组评分比较,综合组明显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卒中作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脑卒中,发病后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较高[2]。尤其是对于大面积脑梗塞这种相对比较特殊的脑梗死类型,以往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欠佳,患者预后不理想,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虽然我国在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方面的开展时间较短,系统性研究成果相对缺乏[3]。但是近几年也有部分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部分功能恢复,在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后,其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还是在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亦或是其在心理状态评分方面,其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综合康复治疗能够通过运动治疗对患者进行功能再训练,使患者大脑皮质功能得到可塑性发展,进而达到对其丧失功能进行改善的目的。同时运动治疗还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进而改善其运动功能状态。除此之外,综合康复治疗还包括了心理治疗和针灸治疗,前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康复信心,而后者作为我国传统康复治疗手段,能够帮助患者疏通经脉,对其血液循环的改善极为有益。

综上所述,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无论是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还是运动功能,亦或是对其心理状态都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大面积脑梗塞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