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术后全肠外营养效果的临床效果

2020-08-24 08:40曹安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胃肠道肝功能

曹安菊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胃肠道手术在临床中较为多见,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胃肠道功能受损,不能良好的进行正常的胃肠功能代谢,而机体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因此患者在临床中需要及时采用相应的营养支持方式,临床中常见的有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较为常用全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来说,若肠道不能对营养进行消化吸收,利用肠外营养,可将机体所需必要营养物质摄入[1]。本组选择68例患者并重点分析了胃肠道术后全肠外营养措施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抽取68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组依据是术后全肠外营养措施不同,观察组34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69岁,中位数58.5岁,标准差2.6岁,对照组34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68岁,中位数58.0岁,标准差为2.9岁。二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此次研究,研究有意义。

选取标准:选取临床胃肠病症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未合并其它重大病大疾病的患者;选取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选取对此次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异常或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排除有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排除非首次进行胃肠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合并癌症的患者;排除过敏体质的患者;排除严重偏食的患者。

1.2 方法

一组(观察组)开展氨基酸、脂肪乳剂、葡萄糖和电解质术后全肠外营养,供应非蛋白质热量,每天供应30 kcal/kg~35 kacl/kg,热氮比100kcal:1g至120kcal:1g,糖脂比6:4,连续开展5 d~7 d。

另一组是对照组且开展萄糖和电解质术后全肠外营养,术后使用葡萄糖,每天剂量150 g~250 g,共计治疗5 d~7 d。

二组患者均需要经过上肢静脉来完成输液操作,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依据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营养支持计量的调整,对恢复状况不佳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确保患者的胃肠功能能够良好恢复,待二组患者恢复胃肠功能后,逐渐开展进食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氮平衡、体重、白蛋白、肝功能指标和空腹血糖,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GGT、ALP、TBIL几项指标,各项数值均以临床病历资料记录数值为准。

1.4 统计学研究

参照SPSS 20.0统计软件包,整体分析患者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s)、率是表现形式,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明显改善了营养指标(体重)、肝功能(除了TBLL),P<0.05。对比分析二者氮平衡、白蛋白、TBLL以及FBS,均P>0.05。见表1、表2。

表1 二组营养指标数据比较结果(±s)

表1 二组营养指标数据比较结果(±s)

组别名称 氮平衡(g/d) 体重(kg) 白蛋白(g/L)观察组 0.95±2.01 60.85±0.16 38.56±5.55对照组 0.81±1.77 61.08±0.11 38.92±5.11 t值 0.3048 6.9071 0.2782 P值 >0.05 <0.05 >0.05

表2 二组肝功能以及空腹血糖数据比较结果(±s)

表2 二组肝功能以及空腹血糖数据比较结果(±s)

组别名称 ALT(U/L) AST(U/L) GGT(kg) ALP(U/L) TBLL(umol/L) FBS(mmol/L)观察组 29.55±2.04 30.08±0.11 40.17±0.33 101.65±3.55 14.07±5.74 5.71±2.58对照组 26.62±0.44 30.27±0.05 39.26±0.18 110.02±4.32 13.85±5.21 5.65±2.44 t值 8.1865 9.1688 14.1159 8.7284 0.1654 0.098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若患者病情危重或者开展外科手术,利用传统营养支持,应将所需全部热量补充,应将蛋白量补充完全,38种基本营养要素可发挥辅助作用[2],可取得理想营养支持效果。临床分析得出,创伤、外科手术患者机体在高代谢状态,转变了患者机体激素分泌,术后2 d~5 d容易发生明显变化,可表现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高以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高,机体可对胰岛素产生拮抗效果[3],最终可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发挥相应作用,具体是阻止肝脏产生葡萄糖,对胰岛素促进患者各脏器摄取代谢能源功能产生阻碍,具体包括酮体、葡萄糖、氨基酸以及游离脂肪酸。

临床实践得出,胃肠道术后开展全肠外营养措施,高效可行,为患者开展营养支持,目的是提供营养以及改善或者保持器官组织的结构、功能[4],有利于患者康复。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来说,术后初期,机体激素分泌变化情况下,可导致高代谢状态发生,营养支持目的不仅仅是热量平衡,应开展氨基酸、脂肪乳剂、葡萄糖和电解质术后全肠外营养,能够取得理想营养支持效果。临床研究得出,术后全肠外营养开展,不能将患者术后负氮平衡明显减轻,不能将血浆蛋白下降有效阻止,以上结论说明,利用术后全肠外营养,不能对术后早期严重分解代谢过程进行有效阻止,术后,若患者不能早期良好应用大量营养底物进行正氮平衡有效维持,若不能恰当应用术后全肠外营养,可导致患者发生代谢并发症,具体包括肝功能损害、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等。

本组数据:观察组明显改善了营养指标(体重)、肝功能(除了TBLL)。

综上,胃肠道术后全肠外营养措施开展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促使患者体重以及大部分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胃肠道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穴位按压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