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脂血症患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0-08-24 08:40刘现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瑞舒伐高脂血症血脂

刘现翠,单 鹏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 济南 250132)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目前实践认为,将二甲双胍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该病治疗中,可起到了良好的调脂、降脂作用[1-2]。但由于这类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用药甚至终身用药,才能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而长期用药是否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其他不良影响,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多年来已收集数十例长期联合用药的高脂血症患者资料,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5月~2016年12月纳入的73例临床诊断为高脂血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选择另73例为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入组前两周内没有其他的调脂药物应用。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43:30,平均年龄(51.6±6.83)岁,平均病程(3.5±1.5)年;实验组男女性别比为39:34,平均年龄(52.1±6.90)岁,平均病程(3.1±1.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高脂血症患者均存在血糖异常的情况,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调节血糖治疗,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初始剂量0.5 g/次,1次/ d,晚餐中服用。后期根据病情加量,每周增加0.5 g(1片),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 g(4片)。用药同时,从饮食、锻炼等方面调节干预。

实验组患者则在饮食、运动、降压等常规干预的同时予以二甲双胍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二甲双胍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口服瑞舒伐他汀,5 mg/次/d,晚饭后服用。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度或短暂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1.3 观察指标

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舒伐他汀方案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在临床已得到肯定,但大多数的临床资料只观察了患者短期用药的疗效,长期口服是否能够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获得较高安全性,目前对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这一观点,进一步探究患者的长期用药效果。所纳入患者均服药超过1年,考虑到患者配合度与依从性,临床资料收集困难等因素所限,本次研究以1年为截点,分别研究患者用药3、6、12个月的疗效及安全性。从长期用药的疗效观察,两组均获得比较良好的调脂效果,且联合用药的实验组患者血脂各指标改善总有效率更优于对照组。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P<0.05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脂治疗效果比较

临床统计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大多合并糖代谢异常,例如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即便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当前尚未合并糖尿病,但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对患者展开降糖治疗,是调节血脂的重点。本次所纳入的对照组与实验组高脂血症患者均检测糖代谢异常,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也能起到调节、降低血脂的作用。而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也是临床普遍共识,他汀药物是种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起到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以及降低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的良好疗效[3-4]。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外科收治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6.6±2.3)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5.4±3.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具有明显差异,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血脂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

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肿瘤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171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病理诊断为非胰腺导管腺癌、肿瘤分期为Ⅰ~Ⅱ期、合并重要脏器功能缺陷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接受过抗肿瘤治疗、体能状况不佳或无法接受至少2周期化疗及临床病理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最终纳入94例晚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本研究经浦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3 讨 论

两组高血脂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见表1。

综上所述,《桃花扇本末》中“舅翁”秦光仪应是孔尚任的内兄(弟),而并非“岳父”。再从孔尚任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出秦光仪的年龄应该大于孔尚任的妻子秦氏,因此秦光仪应该是孔尚任之内兄。

表2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n(%)]

(1)临床疗效:从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4个方面评估疗效。(2)用药安全性:治疗3、6、12个月后,进行生理指标检测,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是否出现全身性不良事件及检测指标异常。

上述研究结果,其一是提示二甲双胍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的疗效,用药方案是比较可行的;其二是证明了二甲双胍联合瑞舒伐他汀能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且长期用药疗效更佳。再从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面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均未见各指标有明显异常变化,提示长期口服二甲双胍与瑞舒伐他汀,并不会对患者各生理指标造成明显的影响。两组虽有个别患者在研究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瘙痒、乏力、低血糖等负反应,但发生率较低,且这些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度及短暂性,通过停药一两天等相应的干预后消失或明显缓解,并未对继续用药造成影响。因此认为,对于高脂血症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瑞舒伐他汀长期用药治疗,在有效改善血脂的同时也能获得较高安全性,不会对患者其他方面带来不良影响。

当然,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之处。一,二甲双胍临床多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鲜有用于单纯治疗高脂血症的报道,若入组患者无糖尿病史,则属于超适应症用药。因此研究纳入的患者入组前经检测均合并2型糖尿病或属糖尿病前期、糖尿病高危人群,有二甲双胍的用药指征。但因此凸显出另一问题,未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单纯高脂血症患者是否也能长期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还需进一步的探讨。二,虽然证明二甲双胍联合瑞舒伐他汀长期口服治疗高脂血症是比较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但也并不能彻底排除皮疹、瘙痒、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无力等等的用药不良反应。从长远角度考虑,还要加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非药物干预,以减少用药量。长期用药还需监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等生理指标,以便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1.3.3 血浆胆汁酸检测 取血浆样本20 μL加入1.5 mL离心管中,再分别加入20 μL内标和1 mL PBS(pH=7.4的0.1 mol/L磷酸氢氨缓冲溶液),震荡混匀3 min后,10 000 r/min离心5 min,待用;依次往96孔固相萃取板加入1 mL甲醇,1 mL蒸馏水进行活化,将已经处理好的1 mL样本上样,再依次加入1 mL蒸馏水和1 mL甲醇进行样品洗脱,并收集洗脱液,60℃氮气吹干;使用100 μL甲醇复溶氮吹残渣,震荡混匀,转移至96孔进样板,采用LC-MS/MS检测;LC-MS/MS Analyst 1.5®工作站进行各胆汁酸成分的含量计算。

综上,长期口服二甲双胍与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可获得理想疗效,安全性高,不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是一个合理可行的调节脂肪的方案。

猜你喜欢
瑞舒伐高脂血症血脂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