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CCRT)改善强迫症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效果

2020-08-24 08:40赵东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强迫症矫正有效率

赵东杰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强迫症属于某院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患者的常见症状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例如: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碰到脏的东西会不会得病,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或者碰到脏东西怕得病的患者就会反复洗手以保持干净等,久而久之会由于多种事件不符合自己思维意愿而产生精神疾病,痛苦不堪[1]。临床中如果不给予患者采取相关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能够整体改善强迫症患者的预后整体效果,本文将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某院精神科收治的78例患有强迫症的患者采用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后的整体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某院精神科收治的78例患有强迫症的患者,采用奇偶数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39)和实验组(n=39);常规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7:6;患者的上下年龄分别为57岁和18岁,年龄均值为(30.9±9.5)岁;患者的最长接受教育时间为18年,最短接受教育时间为6年,均值为(12.1±1.2)年;实验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0:19;患者的上下年龄分别为58岁和20岁,年龄均值为(30.5±9.1)岁;患者的最长接受教育时间为18年,最短接受教育时间为6年,均值为(12.5±1.5)年;纳入指标:(1)经相关辅助检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强迫症诊断标准,且年龄≥18周岁的患者;(2)排除患有精神分裂症、狂躁症以及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3)病史资料齐全,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4)排除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患者;两组患者均在家属的陪伴下对于此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有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进行监督核准,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组间差异并未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1)药物治疗: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即: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生产企业: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8921;规格:50 mg)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日1片或2片(50 mg或100 mg),晚上一次服用,需要连续治疗3~4天;

(2)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参照海斯曼CCRT-2008训练系统对患者的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训练进行模块训练,训练项目和任务的难度由计算机根据方案自动选择并逐渐增加,主要训练项目包括:鼠标练习、飞行练习、正写数字、排序练习、图形匹配、声音匹配、找不同词、视觉记忆、图形分类、顺序连线、积木计数、数字搜索、表情识别和情绪管理等等,每次训练时间为40分钟,每周需要训练5次;需要连续训练4周。

1.3 观察指标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参照“强迫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如果Yale—Brown强迫量表[2]减分率在1/2及以上,表示显效;如果Yale—Brown强迫量表减分率在1/5~1/2之间,表示有效;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表示无效。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记忆功能-成人韦氏智力测验、注意功能-连线测验、执行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3]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相关数据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中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占比94.87%;常规组中无效患者9例,总有效率占比76.92%;实验组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记忆功能评分、注意功能评分、执行功能评分相比常规组患者较高,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n(%)]

表2 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表2 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分组 n 记忆功能评分(分) 注意功能评分(分) 执行功能评分(分)常规组 39 19.8±2.3 16.2±3.1 19.0±5.5实验组 39 27.0±2.5 22.0±3.5 27.2±6.0 t-4.782 5.509 10.175 P-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强迫症主要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参考相关医学研究文献发现,强迫症疾病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发病率约占据0.1%~0.46%,在一般人口中的发病率约占据0.05%[4];同时各国研究报告表示该疾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19~35岁,临床中通常按照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但是其研究结果表示,治疗效果不是较为显著,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将针对某院患有强迫症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药物治疗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同时以单独药物治疗为对照,其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占比94.87%;常规组中无效患者9例,总有效率占比76.92%;实验组患者的记忆功能评分、注意功能评分、执行功能评分相比常规组患者较高,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说明,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对强迫症患者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属于一种新型的训练系统,其主要通过对强迫症患者的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训练等三个模块由计算机根据方案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自动选择训练难度,整体锻炼患者的记忆功能、注意功能、执行功能,有效改善强迫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可进行采纳、应用。

猜你喜欢
强迫症矫正有效率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