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盆腔脏器脱垂的影响

2020-08-24 08:40李文庆盖赵秀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肌张力性生活盆底

任 晶,李文庆,盖赵秀,刘 波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1.妇产科;2.血液肿瘤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为分娩常见并发症,者主要是由于在阴道分娩时,会导致产妇盆底出现解剖学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加上胎儿也会增加盆底肌肉的承受能力,长期的高张力,会造成盆底肌肉纤维变形、肌张力降低,可降低盆底肌肉功能,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者可出现尿失禁及子宫脱垂,严重者可影响产妇的正常性生活。因此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有研究显示[1-2]: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疗效。但对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时机,则较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因此本次研究就不同时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盆腔脏器脱垂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时机不同分成两组,产后6~8周开始盆底康复治疗的为A组,产后8~10开始盆底康复治疗的为B组,每组各40例。A组中:年龄23~36岁,平均为(29.6±2.6)岁;病程1~3个月,平均(1.5±0.7)年。B组中:年龄22~37岁,平均为(29.5±3.1)岁;病程1~3个月,平均(1.5±0.6)年。两组间的基线数据资料相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在产后6~8周开始盆底康复治疗的为,B组在产后8~10开始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康复治疗方法:采用上海富频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型号为耀洋康达KT-90B型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将电极置于阴道内,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宜,调节合适的频率脉冲进行电流刺激。同时采用武汉凯典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推车式肌电生物反馈仪进行治疗,将探头置入阴道内,检测盆底肌肉收缩信号,并指导产妇控制盆底肌肉的扩张及收缩,达到训练的目的。每次治疗30分钟,一天两次,连续治疗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性生活质量,采用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进行性生活质量的评估,包括性唤起、性满意度、性欲及性高潮等,以百分值为标准,分值越高提示性生活质量越好。

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阴道肌张力(评估会阴肌肉情况,将阴道张力器置入阴道5 cm深处,根据压力表显示压力指数,数值越高,阴道肌肉张力越好)、阴道肌电压及夜尿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3.0对数据加以处理,定量资料(±s)采取t检查;定性资料n,%采取x2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性生活质量

治疗后研究组的性生活质量评分为(9.36±0.20)分,对照组的性生活质量评分为(9.41±0.17)分;组间相比较(t=1.205,P=0.116)。两组治疗后的性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及夜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均高于干预前,夜尿次数少于干预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n 时间 阴道肌张力(cmH2O) 阴道肌电压(μV) 夜尿次数(次)研究组(n=40) 干预前 89.31±6.21 3.71±0.85 2.39±0.15干预后 139.52±11.21* 23.51±3.54* 0.68±0.16*对照组(n=40) 干预前 90.21±5.89 3.64±0.74 2.42±0.21干预后 136.52±10.68* 22.98±2.95* 0.71±0.15*

3 讨 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分娩常见的并发症,极易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甚至导致产妇出现尿失禁或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临床认为采用低频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降低尿失禁和盆腔脱垂发生率。目前我国多主张产后早期(即产后6~8周)采取早期康复训练,但国外学者则主张存在产后(即产后8~10周)开展康复训练,而究竟产后何时开展产后康复训练才可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临床尚无确切的证据支撑。

在产后6~8周开展康复训练,能够在产假期间完成全部训练,有助于产妇恢复;但产妇该阶段的机体处于薄弱时期,由于身体疲惫、心理准备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影响康复结果。在产后8~10周开展康复训练的优势在于此时产妇外阴阴道充血好转,精力充足、准备充分,训练的副作用明显减少,也有助于产妇恢复;但是由于有部分疗程需要在产妇恢复工作后继续进行,部分职业女性无法坚持完成剩余的疗程。本组的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性生活质量评分和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及夜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均高于干预前,夜尿次数少于干预前(P<0.05)。这一结果说明在不同时机开展产后康复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减少尿失禁发生,提升性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产后不同阶段开展盆底康复治疗均有助于改善盆底功能,提升性生活质量,

减少尿失禁和盆腔脱垂的发生,临床应该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开展治疗。

猜你喜欢
肌张力性生活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性爱和谐有秘诀
性生活有“ 八 忌 ”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