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正确率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24 08:40吴勇娟翟永莉蒋彩和杨小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贴膜品管圈正确率

吴勇娟,翟永莉*,蒋彩和,王 妍,杨小艳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8)

品管圈是指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组成的小集团,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以给药迅速,对血管刺激小等优势,在抢救患者生命、供给营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据统计,规范的中心静脉置管维护,可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2]。为了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操作正确率,2018年3月起本院重症片区联合多科室开展了品管圈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10月在重症片区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38例,根据选取时间区域的不同将其分为:3~5月为QCC活动前组(n=138例)和6~10月为QCC活动后组(n=131例)。其中QCC活动前组的中位年龄在(77±6.25)岁;女76例,男62例;QCC活动后组的中位年龄在(78±6.34)岁;女71例,男60例。2组基线资料结果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继续进行研究。

1.2 方法

1.2.1 制定院内统一规范的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操作流程及考核评分标准

制订中心静脉置管维护知识手册,拍摄患者健康教育视频,统一规范的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操作流程及考核评分标准,完善中心静脉置管维护质量,控制标准,评分标准,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操作正确率,并制定相应的并发症的处理等流程。

1.2.2 强化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水平

对重症片区9个科室护理人员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技术规范化理论及操作培训,品管圈成员定期以讲课、操作示范等形式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理论和操作的培训,强调在维护过程中的注意点和容易忽视的细节,最后严格通过考核准入制进行筛选。

1.2.3 规范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

由“一”字形改为“U”形固定,规范贴膜更换频率,透明贴膜每周更换一次,无菌纱布辅料每日更换,穿刺处有红肿及渗血,贴膜卷边等需及时更换贴膜。更换贴膜时,先将导管塑形,无张力粘贴,再标识更换日期、长度及护士签名。

1.2.4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实施质量管理监控,建立由片区护士长、各科室圈员、责任护士的三级质控系统,实施维护质量监控。制定中心静脉置管维护质量控制标准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各科室圈员加强维护质量控制,每个星期进行质控,将考核结果反馈给科内医护人员共同讨论,进行一定的维护评分,实行责任到人,有助于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操作正确率。

2 结 果

活动后的维护正确率(98%)显著高于活动前(90%),组间差异显著(x2=1263.41,P<0.05)。见表1。

表1 活动前后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正确率比较

3 讨 论

中心静脉置管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是实现迅速给药,且可减少反复穿刺对于患者血管的刺激,在临床发挥关键作用,但是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难度较高,常出现堵塞、意外拔管等现象,影响置管有效性的最大发挥[3]。品管圈在医学中使用的最主要目的便是实现治疗以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将其应用于中心静脉置管维护必将有重要意义[4]。通过此次的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中心静脉置管维护的正确率,规范了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流程,确保了中心静脉置管在使用期间的质量安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该活动提高了圈员们的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并进行一定的中心静脉置管宣传讲解,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操作正确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生产质量[5]。

在此次活动结题讨论中发现:经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维护管理后,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而如何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将成为我院下一期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总而言之,通过品管圈活动,不仅使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正确率明显得到提高,规范了中心静脉置管维护的操作流程,而且提高了成员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的主动性与凝聚力,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予以充分重视。

猜你喜欢
贴膜品管圈正确率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某贴膜机设计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