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模式在ICU护理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效果观察

2020-08-24 08:40邱瑞敏陈昭宝张艳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层级护理人员发生率

邱瑞敏,陈昭宝,张艳艳*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ICU患者为重症患者,由于其缺少自主性,加之各项机能较弱,因而较易受到感染的不良威胁,因此为有效的降低甚至避免患者发生感染现象,则需要予以良好的护理配合[1]。伴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目前临床中多使用层级护理模式代替常规护理模式,获得良好的效果[2]。本文将探讨层级护理模式在ICU护理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共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男女各20例与19例,年龄中位为(51.3±4.9)岁;试验组39例,男女各25例与14例,年龄中位为(51.6±5.1)岁。

1.2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ICU收治标准;②均获得家属的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无法配合完成整个护理过程;②进入ICU前边存在感染症状。

1.4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严密关注病情,并予以常规的防感染控制措施。

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层级护理:①设置层级护理小组。按照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将其设置为护理组长组、高级护理组、中级护理组、助理护理组与初级护理组,之后按照不同层级的小组为其设置相应的护理内容,并且由护理组长组对其他组别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便能够使其掌握各自的护理内容。②设置并完善管理制度。在实施层级护理前,护士长需要依据相关的规定并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以便能够更加有效的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确保其得到有效的落实,并且能够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进行严格的考核。③护士长需要对每个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有效的使护理工作获得细化,对于助理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对患者进行日常的生活与基础护理;对于初级护理组的护理人员而言,需要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及专业护理操作技术,并且需要提升家属的掌握程度;对于中级护理组而言,需要与临床医师进行严密配合,并且需要数量使用各种抢救仪器与药物,严密记录各种监护参数;对于高级护理组而言,每日需要定时查房,并且需要对下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与演示,以便能够提升其护理能力;对于护理组长组而言,需要对总体工作进行管理,并且需要及时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与纠正,从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感染控制护理效果。

1.5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依据“医院感染类别评分标准”[3]进行判定,分数越高,说明判定效果越好。

②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比较

试验组的各项感染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 导管相关感染评分 呼吸道感染评分 泌尿系感染评分 消化道评分 皮肤以及其他评分对照组(n=39) 4.46±0.24 4.11±0.63 4.23±0.61 4.15±0.54 4.06±0.61试验组(n=39) 4.81±0.32 4.65±0.51 4.82±0.54 4.61±0.52 4.72±0.32 t 5.464 4.160 4.523 3.832 5.98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ICU患者因缺少自主性,加之机体机能参数较差,因而若未予以及时良好的护理管理,则将增加其感染风险,从而使其承受更加严重的不良影响[4]。但在缺少技术条件的情况下,以往仅能够使用常规护理,但效果欠佳,使患者产生较大的感染风险。

表2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

目前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发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多使用层级护理模式。所谓的层级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将按照护理人员的级别将其分成相应级别的护理小组,并且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从而能够为患者提供严密的护理服务[5]。在本研究中,层级护理模式主要为制定严密的护理管理方案,并设置分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按照不同的层级设置相应的护理工作内容,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以便确保护理工作落到实处,最终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照顾,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升健康水平[6];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层级护理模式具有更佳的效果。通过结果显示,患者的各项感染症状评分明显提升,并且感染发生率显著将至2.56%,原因在于护士长能够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对其进行严密的考核,同时能够及时对护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明确并纠正,从而能够确保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效果,最终提升患者的康复水平。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层级护理模式在ICU护理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与效果,不仅能够提升各项感染症状评分,同时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可作为首选的护理管理模式,但依然需要对该种模式进行不断完善,一百年能够获得更佳的效果。

猜你喜欢
层级护理人员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