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站成分制备中血液报废的原因与预防方法

2020-08-24 11:29张东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血袋血站献血者

张东辉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血站,吉林 四平 136100)

在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血液已经成为重要的医疗救治资源,但是对于不同需要输血的患者而言对血液的需求也都不相同,所以只有对血液进行成分制备才能够根据患者的血液需求给予针对性血液补给措施[1]。虽然成分血的使用可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性,但是在实际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常常由于参与人员过多或工序复杂的原因致使制备的血液出现不佳而浪费的现象,而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加逐渐出现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要想减轻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就需要血站工作人员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并探寻出预防的方法。本文在血站成分制备中出现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预防性干预并对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间在血站献血的666名献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献血者均无既往献血反应且≥18岁。

1.2 方法

根据全血与成分血制备的要求进行相关质量的审核,并针对血液制备中出现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分析与处理。通过对血站提供的报废信息对献血者进行严格审核,首先在采血前要做好对献血人员的知识宣教并进行体检工作以保证血液的有效性,同时要提高采血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保证规范的操作,其次成分科在进行血液制备前要检查离心杯的对称性,将血袋放入离心杯时要保证血袋处于平衡状态,处理好导管的放置位置最后应定期对离心机进行校准工作。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血站成分制备工作进行预防干预1个月后将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标准差用x2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干预1个月前后比较,见表1。

表1 干预一个月前后比较(n=666,%)

3 讨 论

血液是人们机体所需的基础物质也是最宝贵的医疗资源,血站是血液收集与制备的重点地方,但是由于血液制备的过程较为复杂,所涉及的人员比较多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血液在制备中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报废情况,使收集的血液产生浪费还会造成医疗应用血液的紧张,所以血站工作人员应积极探索出预防血液报废的方法才可以保证血液的使用率[2]。

血站人员在对报废现象分析时总结出:①脂肪血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献血人员对献血注意事项不清楚所致,献血前食用大量高蛋白的食物或服药都会引起脂肪血,所以临床采血时应充分做好询问与体检并利用平台宣教等方式向大众传播献血知识。②血液出现凝块大多于献血者血管过细、精神高度紧张、并未充分混匀以及采集时间过长导致,所以对其预防时应做好对献血人员的心理护理并尽量选择血管情况较好的位置进行穿刺,同时对于采集好的血液应充分将其混匀,以免出现血液凝块的现象。③出现溶血一般都是与滤器或离心机不当而造成,在血液制备中如果血液留存时间过长也会发生溶血,所以为了减少溶血的出现血液在运输中应尽量减少挤压或震荡的现象并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④血袋破损跟热合口出现渗漏有着直接关系,血站应购备高质量的血袋并在离心过程做好正确的装杯,严格检查血袋热合口的密实度以防止出现血袋破损的现象。⑤出现热合不严的现象都是因为热合机状态不佳导致,所以工作人员在使用热合机之前要将其热合面调整适宜状态,以保证热合机的使用效果。

总之血站在血液制备中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较多,血站在采血时要加强对采血环节的把控,在宣传中提高人们的献血认知并加强对供血环节的质量管理通过预防以减少血液报废现象,从而提高血液使用率。

猜你喜欢
血袋血站献血者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利用一次性托盘承托血袋进行二次包装的技术优势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的原因分析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