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不良事件及输液依从性的影响

2020-08-24 11:29谭艳柳唐女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针头输液风险管理

谭艳柳,唐女惠,陈 晓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规给药方式,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等优势。患儿作为特殊群体,由于其年龄尚小,且活动力较高、自制力较差,和陌生环境对其的影响,常用头皮静脉输液方式。该给药方式需要具备较高操作要求,若操作不当可出现回血、针头脱落甚至感染等不良事件,从而引起护患纠纷,对疗效产生影响[1]。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分析对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其不良事件及输液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门急诊共收治的头皮静脉输液患儿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5),男20例,女15例;年龄7个月~5岁,平均(3.21±1.07)岁;研究组(n=35),男19例,女16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3.09±1.01)岁。两组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分析。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n=35)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n=3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包括(1)反复穿刺风险管理。由于患儿好动,配合性较差,再加上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高,容易出现反复穿刺。因此,护理人员需提前转移患儿注意力,如给予玩具、手机听音乐或看儿童动慢片等方式,多与其接触与沟通。(2)针头脱落、输液渗漏风险管理。针头固定不妥当、家属护理不周、患儿哭闹抵触、好动等因素均可引起针头脱落、输液渗漏等不良事件。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儿输液期间加强巡视,定时观察期针头是否固定牢固。对于明显躁动的患儿,可使用绷带进行加强固定。另外,还需主动耐心向患儿家属介绍头皮静脉输液相关注意事项等,以便于提高其积极配合性。嘱其切勿随机调节滴速、牵拉输液管。若出现寒颤,护理人员可现身示范如何关闭点滴。(3)感染风险管理。在输液穿刺过程中未按照无菌流程操作,护理人员穿刺技术较差、室内空气消毒未合格等因素可引起针孔局部感染甚至全身感染。医院可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穿刺技能、风险意识等培训,增强其无菌操作意识。在穿刺过程中,需注意动作轻柔、力度适宜;另外,定期输液室空气消毒,确保输液环境空气流通。

1.3 观察指标

评价及对比两组的①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感染、针头脱落、反复穿刺、输液渗漏出现次数;②输液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两组的感染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针头脱落率、反复穿刺率、输液渗漏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儿输液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的输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输液依从性对比[n(%)]

3 讨 论

头皮静脉输液是患儿常见给药途径之一,但由于其活动力较强,且容易存在抵触情绪,使输液中容易出现诸多不良事件,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2]。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定不良事件防范与处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等,一方面能提高其穿刺技能,规范护理行为,增强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在输液前与患儿多接触,根据其爱好转移注意力,可缓解抵触心理,避免反复穿刺;做好实时巡视工作,可及时发现处理针头脱落、输液渗漏等,同时还可以观察患儿输液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出现感染。另外,提高患儿家属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进而提高医院的满意度与遵医行为。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针头脱落、反复穿刺、输液渗漏、感染等不良事件,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与责任意识,减少护患纠纷。研究组的输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配合输液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减少护患纠纷,增强护理人员防范隐患意识,同时可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具有良好临床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针头输液风险管理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