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研究

2020-09-10 07:22童燕芬
客联 2020年8期
关键词:实用性创新性作文教学

童燕芬

【摘 要】社会的不断进步,不仅对教师的要求变高,对学生也是如此。随着课程改革对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作文教学,现在作文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小学作文教学开展过程中,要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够创作出有思想,有深度的实用性作文。下面就以此为例,详细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给人们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实用性;创新性

小学阶段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是奠定成长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实践中实用性和创新性的体现,而作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应该得到重视。作文是学生精神生产活动的产物,是利用语文素养对生活感知、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对于学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策略上以教师为主体,缺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得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真实的情感流露,还有就是实践与理论发展不相适用,这些都是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重要体现,下面将对这两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明确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小学作文写作过程中,通常都是从简单的看图写作和写日记开始的,字数也在不断的增加,由最初的几十字到300-400字的小作文,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不断的练习来完成的,但是在实际的作文写作教学中,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以来都是重难点,很多学校老师每当谈到作文教学就会感到焦虑,不能很好的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缺少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同时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总结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教师教学目标模糊,缺乏规范的操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在目前的小学教学阶段,人们往往将两年划分成一个学段,共三个学段,每个学段的教学、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在写作教学上也是如此。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还是有很多教师对待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他们总是片面地认为课程的要求就是教学的总体目标,使得所教授的内容总是流于形式,并不能有效的涵盖四个学期的学习要求,不够深入,不能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相适用。

(二)作文写作缺少真情实感

在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中,写作缺少真情实感这这一问题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中,小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最初都是从仿写开始的,例如课文中续写小故事这些小作文,让学生自己编写后面的内容,这时候大多数老师都会给学生一篇范文,通过范文入手来教会学生进行写作,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很好的进行自我思想意识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们入门,但是也养成了学生为了写作而写作,缺乏写作所应具备的适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

(三)教师作文教学过度干预和放任自流两极化严重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需要教师在技巧性和规范性上有效的引导学生,让其将思想和情感以文字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很多教师错误的理解,主要表现就是对学生的思想过度干预,将教师个人的想法和写作习惯强加到学生身上,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判,这种过度干预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是对小学生写作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固话,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发展。除了对学生作文写作过度干预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完全相反,对学生写作不管不顾,打着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旗号,放任自流,这种方式使得学生的作文写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阐述能力差,行为也不规范,并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习作进步,正确的作文教学应该是留给学生无限想象的思维发散空间,不断惊喜引导,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作文教学中实用性和创新性策略探讨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想实用性和创新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该给予更高的重视,对于教学目标这一问题,首先就是要有明确的認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相关要求来有效的制定,同时还要细化实用性的教学方案,保证安排合理性,从方法、能力以及真实情感这几个方面加强对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培养,保证作文教学的规范性。特别是在情感教学方面,应该让学生明白作文写作的真正含义,了解写作的根本就是真实情感的表达,而不是一味地胡编乱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让他们感受到写作带来的乐趣。例如,教师即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过程中,通过讲解例文的方式,将作文写作的技巧方法以及写作规范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能够让学生熟练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当中。

其次,还可以充分的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组织学生一起领略和感受校园的美景,也可以带领他们走出校园,通过实践不断的观察和积累写作素材,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让小学生将自己印象深刻或者感兴趣的事件、情景用规范的文字记录下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除了这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贯彻生本理念,促成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教师教学的对象就是学生,小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尊重其主体作用发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却很难参与进去,教师只是一味的对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是不适用的。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程度,思维十分活跃,在语言表达和言谈举止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这个时候的学习环境应该更加轻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其创作积极性,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养成。例如,教师在《我有一个想法》这个作文写作教学中,就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除此之外,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还应当充分的与生活相联系,将其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才能更主动地参与其中,促进其写作的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科学引导,合理安排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要想保证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合理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生活中有趣的素材,善于发现生活。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有合理的安排,应当加强对其阅读中习作的训练,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也说明我国语文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必须进行联动发展,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往教学中教学思维、重视思想,应该全面出发,采用阅读训练的方式不断引导小学生对作文写作有正确的认识。

五、尊重学生个性,给予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

小学生阶段的学生作文写作的特点应当是天真无邪,稚嫩有趣,不管是写作内容还是写作形式都是无拘无束的。所以教师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他们的视角和体验,来为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空间,注重突出学生的行为个性,鼓励学生在作文当中进行自由的、有创意地表达,让小学生感受到写作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喜欢上写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发挥小学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才能真正促进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瑞霞.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34-235.

[2]赵春香.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思考[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03):126-127.

[3]松涛.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7.

[4]张红.中年级学生习作现状的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实用性创新性作文教学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