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20-09-10 03:53许颖娟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趣味实验初中化学实践

摘 要:实验本身就是研究化学问题的主要策略和方式,而趣味实验的渗透不仅能达成实验本身的教学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需要在常态化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趣味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以此充分激活学生对实验活动的深入,促进学生依托实验火球化学知识与技能、积累思想与方法相关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趣味实验;实践;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4-0081-02

收稿日期:2020-02-15

作者简介:许颖娟(1988.12-),女,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应用趣味性实验不仅仅能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教师在实施趣味性实验时,还要灵活选择应用时机、方式,保证能充分发挥出趣味性实验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的学习.文章就此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性实验,优化课堂教学.

一、对接生活,凸显趣味性实验的应用成果

应用趣味性实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学习中,而且还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但是若想保证趣味性实验的有效性,有效改变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生活要素,并将其融入到趣味实验中,使趣味性实验更加贴合教材内容,更加接地气.最好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保证趣味性实验是学生所熟知、了解的.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从趣味性实验的现象、过程入手,感悟、理解化学知识.

以“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为例.在金属物理性质讲解中,可按照以下方法引入生活要素.如多媒体展示由铝、铁、铜制成的锅、水壶、菜刀等生活用具,让学生感受到金属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接下来,在讲解金属物理性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建趣味性的实验.如在验证金属硬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刻划这些金属,并对比刻划结果,从而对不同金属的硬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证明金属导电性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这些金属自制电池,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导电性;在证明金属导热性时,教师可用酒精灯进行金属煅烧,并让学生用手感知金属的温度,以此证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教师在开展趣味性实验时,引入生活要素可以更好地降低化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充分展示出化学学科的魅力,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印象得以改观,产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能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在学习中,深刻感受到化学的学科魅力和应用成果.

二、借助媒体,提升趣味性实验的应用效果

如今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化学学科教学中,且发挥出了显著的应用成果.因而,为了提升趣味性实验教学质量,教师还可将多媒体引入到趣味性实验应用过程中,使实验形式更加丰富,实验内容更加生动.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危险性高、周期长的实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师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放大实验细节,方便学生观察,进一步提升趣味性实验的应用水平.但是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依据实际,灵活选择多媒体在趣味性实验中的应用时机、方式.

以“燃烧条件”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影响燃烧的因素都有哪些.教师在开展趣味性实验时就可应用多媒体,第一,多媒体播放蜡烛燃烧实验: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罩上钢丝圈之后,蜡烛就会熄灭.但此时尚不能判断蜡烛熄灭的原因.这时再卷两个相同的滤纸卷,将其中一个卷在铁棒上,然后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卷在铁棒上的滤纸卷并未燃烧,另一个燃烧.在学生观察过这一实验现象后,大致能猜想到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要有空气.第二,继续多媒体播放实验:烧不坏的手绢,铁棒、铁丝、铁粉的燃烧对比,火柴正放、反放的燃烧对比.同时,要尽可能地细致地播放实验,保证每个学生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第三,开展合作讨论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归纳,进而得出燃烧会受到温度、氧气温度、燃烧物表面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显然,只有应用多媒体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出多个实验,并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实验现象更加明了、清晰、震撼.尤其是可以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归纳,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在这里,教师将不能提供现场演示的实验,取而代之为多媒体实验,或者利用交互式教学软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趣味实验的应用效果,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和突破.

三、以生为本,强化趣味性实验的应用引领

教师在应用趣味性实验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实验,主动思考实验,进而通过实验对化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思想认识,将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并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做到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即便是学生在实验中思考的不够全面,表达的观点不够准确,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中.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一方面启发学生高度重视实验室制取原理与方法的操作技能,从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为学生架起以“性质到应用”的方法引领,指导应用与性质是一一对应的,为此,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與性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先展示火炬燃烧、潜水员带氧气瓶、病人吸氧等场景,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接下来,教师可先不展示实验,而是让学生进行课本阅读,并大致了解氧气制取实验过程.然后再开展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并完成课本内容补充.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使其能自主完成实验,并感受到动手实验的乐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点,更新学生的认知.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趣味性实验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出趣味性实验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趣味性实验的应用成效,以便趣味性实验的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趣味性实验既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利于营造趣味性化学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在应用趣味性实验时,应充分引入生活要素、多媒体,丰富趣味性实验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同时,还应做到尊重学生,保证趣味性实验能为学生的学习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凌云.“家庭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9(07):135.

[2]张小斌.浅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应用趣味实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7):48.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趣味实验初中化学实践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法探讨
浅析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的设计及应用